露营生意的苦与累。
2023年是旅游人普遍认为的复苏起点,但露营平台觅野Camp却倒在了这个春天。
朋友圈流传的信息显示:觅野Camp创始人石健卿称,觅野Camp将于2023年3月停止服务。而停止服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运营过程中,觅野camp在解决营地和爱好者的需求中始终是没有利益的;二是融资计划始终没能成功,没有短期变现计划和大环境的影响下始终没有投资者入局。
环球旅讯辗转找到石健卿的联系方式,他确认觅野Camp将在近期停止运营,也确实给营地商家、合作伙伴发去了相关的通知。他始终想淡化处理相关的内容。
据环球旅讯了解,觅野Camp成立于2021年,运营主体公司为海南细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由"直播第一股"映客100%持股。
在被关停之前,作为一家撮合闲置露营空间与露营客的预订平台,觅野Camp共计上架了近3000个露营地资源,有着超60万会员。
过去三年,露营虽然在媒体端热火朝天,但始终没有一家露营企业敢说这是一门好生意。觅野Camp不会是疫情后第一个“熄火”的露营企业,但从它的关停,我们更加确认了这门生意苦与累的那一面。
01
觅野Camp是谁?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现存露营相关企业7.37万家;2021年新增2.24万家,同比增长121.45%;2022年上半年新增1.53万家,同比增长51.20%。
此外,一个比一个更高的露营预订数据,也都在挑逗着创业者的神经:这似乎是一门站在风口上的生意。
石健卿原在映客海外业务团队,也是户外活动爱好者,曾有多年露营经验。早在2020年,映客便开始推动"内部创业”,鼓励新老员工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在内部获得创业支持。
展开全文
风口、爱好、经验、创业支持,推动了石健卿走出创业的第一步。顺应着用户急需找到优质营地,营地需要一个有效的线上预订平台的需求,石健卿组建团队在2021年4月推出觅野Camp。
在他的构想中,觅野Camp先通过有效信息的筛选,帮助营地拍摄VR,最真实地展用营地面目和用户评价,推动营地的规范化发展;其次,撮合闲置露营空间与露营客,通过提供自研预订系统,快速实现双方的需求匹配。
在项目起步阶段,觅野Camp通过信息爬取和主动沟通,共计上线了3000家营地,其中有近千家接入了觅野Camp的预订系统。由于觅野Camp主动帮忙解决信息展示甚至是营地消协举报等难题,也不收佣金和系统费用,因此不少营地都对其颇有好感。
而在用户端,觅野Camp几乎不做用户推广,只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以及自建社群、营地商家社群进行获客。一位露营商家向环球旅讯确认了上述内容,但他提到,觅野Camp为其营地带来的订单确实不多。
石健卿提到,觅野Camp的野心是在更大的户外活动领域,露营只是其中一个切入口。当资源端和用户端都构建起强大的忠诚度后,觅野Camp将通过广告、抽佣方式进行商业化变现。
但是觅野Camp没有坚持到野心实现的那一天。2022年上半年,曾有不少投资人接触过觅野Camp,但石健卿更希望在平台及行业生态更健康之后再引入新的资本,这种底气部分来自于大股东的支持。
而在2022下半年,由于本身业务不赚钱、大股东战略调整等种种变化,觅野Camp再重新切入商业化和融资事宜,为时已晚。2022年底,大股东的放手注定了觅野Camp如今的遗憾收场。石健卿强调,关停业务是一个正常的商业决定,过程没有不愉快,结果也不值得卖惨。
02
露营平台现阶段不是好故事
做露营平台并不是一个新故事,觅野Camp的模式在海外是有明星项目的。2021年初,露营预订Hip Camp融资5700万美元,估值达到3亿美元,人称露营界的Airbnb。
同时,在国内做露营平台也不是一个好故事。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每个家庭每周露营一次的占比约40%;反观国内露营风潮起步较晚,露营文化普及率极低,即便国内各大OTA都在披露大幅增长的用户预订数据,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露营需求的基数小。
用大热荒野联合创始人时正南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的话说:“现在推出一个新的预订露营服务的平台,还不太现实,毕竟使用频次上远低于外卖、打车等。”
另一方面,作为新兴行业,露营市场的集中度不高,现存7.37万家的规模和民宿酒店相比仅是零头,更合况还有不少露营地与民宿共生共存。精致露营风起于小红书之后,携程、美团等大平台纷纷跟进预订服务,作为创业型平台,要想跑赢这些既有资源、又有流量、更有资本的大平台谈何容易。
在巨头林立的市场,通过融资、烧钱、做大规模,再融资的循环方式生存,就算不是VC遇冷的时代,也已经有很多案例证明这条道路行不通,除非创业公司能够为行业注入新的合作关系或商业模式。但从觅野Camp的发展逻辑来看,现阶段还未有更多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
此外,觅野Camp现阶段不向露营企业收预订佣金,除了自身商业化考虑不足,还暴露更大的问题——营地本身不赚钱,更倾向于自己做私域。当大量的供应商无法赚钱,相比流量型平台,创业型平台为吸引供应商入驻只能牺牲佣金;而一旦平台开始收佣金,供给可能会下滑,在供给决定需求的市场,自然也不利于流量的积累。这个“结界”靠觅野Camp自身的能力很难突破。
营地之所以不赚钱,归根到底还是需求不足和成本过高。36kr曾报道过相关数据:需求方面,硬核露营人群只占20-30%,更多休闲露营人群倾向于不过夜,过夜露营需求周间周末差距大,周间只有10%的入住率;成本方面,大热荒野单个营地的平均投入已达到1600万元,总体算下来营地的基建成本占到收入的一半。
石健卿表示,目前营地企业里,只有VC支持的品牌能够在现阶段继续发展,而大量露营企业不仅受到淡旺季和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人力、土地、基建、运营等多层成本洗刷之下,能真正实现自我造血的营地并不多。
在整个露营热的红利里,现阶段能赚到钱的或许是营地的上游设备生产商或者是OEM/ODM代工厂。其中,牧高笛2022年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11.58亿元,同比上升59.96%,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上升82.35%。
那么,在聚合了大量营地信息资源之后,作为创业型平台能否通过收取上游设备生产商的广告费获利?这条路觅野Camp也思考过,但同样无解。
石健卿找过各大露营生产商合作,但是这些生产商对在平台上打广告的意愿并不强烈。“国内知名的品牌就几个,露营火了之后他们自然在营地和消费者那端也就火了,也不太需要花钱打广告。”
03
露营行业还处在上涨期
但拐点不远了
数据里的露营行业依然是火热的。
《2022中国文旅露营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国内露营市场总体规模可达1781.4亿元,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不到200亿。
资本市场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1月中旬至3月6日收盘,露营经济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1%,上证指数同期涨幅为4%,跑赢大盘。个股方面,近20个交易日,有7只概念股涨幅超过10%,其中扬州金泉、牧高笛以及美瑞新材累计涨幅位居前三甲,分别为116%、32%以及21%。
而在一级市场里,相比VC,头部露营设备厂商似乎更加热衷于投资营地企业,比如牧高笛投资了大热荒野、义乌博庭旅游投资了嗨King野奢营地。
涨潮的时候,泡沫会随之生成。星谷营地创始人李海波曾对《深网》表示,露营行业会在2023前半年爆发,后半年洗牌。不过在觅野Camp倒下之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会让整业的洗牌来得更快一些。
作为疫情时期爆火的产业,露营在国内依然处于发展早期,产生链、人才体系、技术连接领域等的成熟度依然较低。
而在关键政策支持方面,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才对露营用地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但具体落地也还有待时间验证。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整个露营产业的粗放式增长将会越来越少,精细化将会成为主流。这里的精细化包括设备、营地定位、营地内容、露营人群等等。能够找到目标群体、找到差异化生存空间,露营企业能才谓之进入良性发展周期,到那时,再长出一个营地预订平台只是时间问题。
投稿爆料/寻求曝光:news@traveldaily.cn
投放广告/赞助活动:sponsorship@traveldaily.cn
更多推荐
滑动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