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年一度的“两会”开幕,作为观察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重要窗口,备受关注。天风研究第一时间对“两会”重要信息进行前瞻解读和及时跟踪分析,多方位带您看“两会”!
目 录
1.《固收:债市在预期之内还是预期之外?》(20230305)
2.《策略|2020-2023 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及完成情况》(20230305)
3.《宏观|两会报告的新意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230306)
4.《银行|2023 政府工作报告:稳字当头,质优于量》(20230305)
5.《建筑建材|地产销售继续加速恢复,两会释放稳定政策预期》(20230305)
6.《农业|2023年第9周周报:政府工作报告谈农业: 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20230305)
一
《固收:债市在预期之内还是预期之外?》(20230305)
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信号?整体来看,相对过去,除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有提升外,其他相关要求明显偏温和。
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基本符合预期。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主要为了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相衔接。我们在团队前期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看明年增速要求》,20221017)中曾经提到,从“到 2025年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来分析,蕴含的2021-2025年均GDP增速目标是1.5%~4.6%,此外十四五期间的增速约束则在5.5%左右;从“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来分析,则意味着2021-2035年均GDP增速目标是4.5%~5%,由于潜在增速逐年下行,因此前5年GDP增速理应更高,今年5%左右的GDP目标设定就有其必要性。
赤字率和专项债安排也并未超预期。但从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诉求比去年有所下降。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今年要求是“5.5%左右”。此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虽有提升,但更多是结合现实情况考虑。
因此总体来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增量信息似乎不多,是否意味着未来增量政策不及预期?首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今年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客观困难,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中求进。 此外,报告提到,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 我们认为在新老交替阶段,经济工作需要摸底、排查,需要 适应、磨合,但并非放 低对经济的诉求。 因此,报告继续强调,将扩内需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三稳”,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正如我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报告(《降息周期可能在2023年内结束》,20221217)中所言,我们对2023年经济目标和经济结果的基本判断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2023年政策大概率自下而上、匀速发力,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展开全文
风险提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不确定性。
二
《策略|2020-2023 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及完成情况》(20230305)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本篇梳理2020年以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及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税务总局,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地产内生周期超预期走弱;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
三
《宏观|两会报告的新意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230306)
设定一个较为“保守”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本届政府在今年“休养生息、量力而行”的稳增长思路。
无论是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今年初地方政府的两会、新春第一会,都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和“提振信心”,而非地产、基建等的传统稳增长手段。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同时“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而地方政府的新春第一会中,“优化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则是两个最关键的要点。相比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篇幅明显较短,并且增量信息相对有限,更多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今年是国务院换届年份有关,更多有关经济工作的信息,我们建议不妨重点关注人代会闭幕式后的总理答记者问环节。
那么,今年新意在哪里?
第一,在就业政策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 1158 万人,同比增加 82 万人。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在防风险方面,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有新的变化。我们认为今年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新一轮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置换工作。第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较短。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今年是国务院换届年份有关,更多有关经济工作的信息,我们建议不妨重点关注人代会闭幕式后的总理答记者问环节。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后续政策的部署;对政策的判断存在主观因素,可能会产生偏差。
四
《银行|2023 政府工作报告:稳字当头,质优于量》(20230305)
"稳字当头”,GDP增速目标5%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定在5%,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是仍显著高于去年GDP实际完成的3%增速。我们认为此次相对稳健的GDP目标增速透露出以下几方面的考量:1)保持“稳字当头”的主基调下,相较于量的增长更强调质的提升,结构的优化或是政策目标更加侧重的方向。2)2023年在出口增速承压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出口是我国GDP增速的重要拉动项,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海外加息潮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增速明显走低。如今外部形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加息预期尚未完全消化,近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次上升至7附近,经济增长在外需走弱的预期下承压。
财政赤字率上调,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
2023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均高于去年2.8%、3.65万亿的目标。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弱复苏的态势和稳增长的强烈诉求,我们认为财政端有望持续发力通过加大基建投入等方式扩大内需,以宽财政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传达出的信号和我们前期对2023年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总量上维持相对稳定,侧重于结构上的调整”判断一致。2022年资金面较为宽松,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人民银行在2月下旬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亦指出“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近期市场利率已向政策利率回归,我们认为短期内总量工具的使用预计相对克制,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低,央行或持续创设和使用结构性货币工具达到重点领域精准滴灌的效果。
强调化解金融风险,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单独提及。房地产和城投是市场对风险暴露的主要担忧点,从报告中的表述来看,存量业务风险有望持续化解,增量部分仍在政府的严控中,预计短期内房地产和城投大面积风险暴露的可能性不大。
复苏进行时,区域优质中小行有望持续高歌猛进。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疲弱,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信贷需求低于预期。
五
《建筑建材|地产销售继续加速恢复,两会释放稳定政策预期》(20230305)
地产销售数据继续明显好转,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稳定政策预期
据Wind,0225-0303一周,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91%,与2022年春节后第五周相比(农历同比),增长达48.27%,我们认为其或预示着一手房销售景气度较上一周进一步明显改善。二手房角度,我们统计的12个代表城市2月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23.5%,1-2月合计同比增长33.84%。我们认为过去两周地产一手/二手销售数据体现出的回暖迹象是比较明确的,但部分投资者仍然担心当前的繁荣景象只是去年Q4被疫情压抑需求的释放,若后续地产销售数据改善持续性较好,地产开工/竣工链条建材需求的预期有望进一步上修,继续看好地产链建材的投资机会。
2023年全国两会于3月4日开幕,3月5日公布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对比,我们认为:1)从经济增长目标和货币财政政策表述看,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政策环境有望相对平稳,强刺激或不会出现,但相对平稳的政策环境有助于经济稳健回升同时保持良好结构。2)重大交通、水利、能源工程或仍然是2023年基建投资的重点,会议提及城市更新,有利于带动地产链新建和改造建材需求的提升。3)2023政策建议中未提“房住不炒”,房地产政策环境有望持续优化。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两会释放出的政策信号与前期一脉相承,预期稳定,有利于后续建材需求逐步稳健改善。
消费建材基本面及预期或进入反转通道,新能源品种成长性有望持续兑现
1)消费建材21FY/22Q1-3受地产景气度、资金链,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带来的成本压力影响,当前上述因素有望逐步改善,地产政策改善趋势明确,23Q1起基本面有望展现向上弹性。中长期看,龙头公司已经开启渠道变革,规模效应有望使得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消费建材仍然是建材板块中长期优选赛道;2)新型玻璃、碳纤维等新材料面临下游需求高景气和国产替代机遇,龙头公司拥有高技术壁垒,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3)当前玻璃龙头市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行业冷修提速,行业基本面或逐步筑底,光伏玻璃有望受益产业链景气度回暖,而电子玻璃有望受益国产替代和折叠屏等新品放量;4)塑料管道板块下游兼具基建和地产,基建端有望受益市政管网投资升温,地产端与消费建材回暖逻辑相似;5)水泥有望受益于后续基建和地产需求改善预期,中长期看,供给格局有望持续优化;6)玻纤需求端受风电、海外等下游带动,供给侧增量有限。本周重点推荐组合:东方雨虹,垒知集团,蒙娜丽莎,亚士创能,金晶科技,山东药玻。
风险提示:基建、地产需求回落超预期,对水泥、玻璃价格涨价趋势造成影响;新材料品种下游景气度及自身成长性不及预期;地产产业链坏账减值损失超预期。
六
《农业|2023年第9周周报:政府工作报告谈农业: 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20230305)
种植板块: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粮食安全,2023年春转基因品种产业化落地可期!
1)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继续强调。本次报告提到“粮食”17次,相比2022年工作报告次数(10次)明显增加,提到“粮食安全”3次,对比2022年工作报告仅提到1次;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对于粮食增产目标(千亿斤)的实现提出了增产相关的措施,包括“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利好农田水利相关产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2年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2023年改为“深入实施”,利好种业创新标的)、“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2)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重点推介10种农作物、241个优良品种,旨在加快推广应用步伐,促进大面积生产单产水平提升。
3)我们认为在粮食安全大背景下,我国转基因政策持续出台,生物育种方向坚定,2023年春转基因种子落地可期。转基因技术储备丰富的公司有望在转基因种业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4)本周CBOT大豆价格上涨0.02%,CBOT玉米价格下降1.31%。截至3月3日,国内玉米现货平均价达2903元/吨,较上周下降0.24%;国内大豆现货平均价达5216元/吨,较上周下降2.32%。
5)重点推荐:①种子:【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②农资:【新洋丰】(与化工组联合覆盖)。建议关注:③种植:【苏垦农发】。④农业节水:【大禹节水】。⑤油脂加工:【道道全】。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疫病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极端天气;进口变动。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