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情 世情 悬疑 方向

世情与奇情,悬疑剧的两种方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16:00:0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这个春天的悬疑剧,给硬糖君狠狠上了堂经济课。

看了《他是谁》,明白了穷人思维是怎么吃苦受罪的。姑娘雨夜发现被跟踪,叫了出租车却又没坐,这是省小钱吃大亏。

看过《回响》,懂了富人是怎么花冤枉钱、背冤枉罪的。老板给了员工A两百万,A自以为对老板的需求心领神会,都不确认下brief就回复“好的”;A直接找到外包商B,拿出几十万要其提供完整解决方案;B发现自己落实也有困难,于是转包给找兼职的D,不消说,价钱再打折扣;D倒是有点运气,花一万块就让街边的E把事给办了——也把老板给坑了。

节节转包、层层盘剥,这哪里是悬疑情杀,这是对中间商赚差价的血泪控诉啊!我们底层乙方,从来赚的就是个辛苦钱,还要背负错误理解老板意图的骂名。

也许把这两部剧并列就是不恰当的。毕竟比起悬疑剧,《回响》更像是家庭伦理剧。虽说家庭伦理悬疑正流行,但它实在走得太远了。当悬疑剧的凶手是最后一集出现的精神病,而故事全程都在叨逼叨爱不爱我,你们这些编剧啊导演啊,还是停留在抓小三舒适区比较妥当。

展开全文

两部热播剧正代表了当下悬疑剧的两种典型方向。《他是谁》向左,走奇情路线,冷不丁让人汗毛倒竖。《回响》向右,走世情路线,让人随时想冲进去评理。前者是悬疑管够,家庭生活和情感世界都靠边站。后者是人性浓缩,几乎每个连续戏份超过五分钟的人都关乎出轨,比《知音》还狗血,比抖音更重复。

这也是人们对悬疑的两种自然选择。当一个案件摆在我们面前,是更关心真相,还是与真相有关的人性;是要陌生的刺激,还是切近的共情。

风格化悬疑及其问题

从数据看,两部剧都称得上“热播”。看来经过短暂低潮后,观众对悬疑的热情又回来了。当然大家也不是没有批评意见,《回响》是太矫情,《他是谁》则是用力过猛。如果两部剧的观众互相流出一部分到对方那里,说不定口碑表现会更平均些。

首先,《回响》的台词还是犯了冯小刚嘴贫的老毛病,捎带文艺中年中二症。试问哪个房东大妈会对警察说“她对于我来说,就只是每月十五手机响的那一声叮咚”?不过,就连精神状态异常的凶手NPC也怀揣文学梦到处找人念诗,我们姑且相信这是一个“全民文艺宇宙”吧。

真正让人抓狂的,是宋佳和王阳的家庭吵架语录。“老公不说实话,就是案犯”、“他知道我没睡,我知道她没睡,他知道我知道他没睡,我也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他没睡,但他还是假装睡着了”……

这女人真能把人逼疯。你不是在折磨你老公,是来折磨观众的吧。宋佳这几年一直在接这种看似独立女性其实极端恋爱脑又自我中心控制欲爆棚的拧巴角色,再这样下去我看到她就先脑仁疼。

《他是谁》则是“神开头”后的平缓下落,观众提起的一口气没能续上。该剧的第一集相当封神,电机厂的雨夜戏,以及张译在雨中抱着死去兄弟的场景,都有点奉俊昊《杀人回忆》内味儿。可正当观众以为要破译悬案时,剧集却在各个普通案件之间兜起了圈子。

一会儿电机厂美女主任被绑架啦,一会儿当地帮会要争老大啦,一会儿强奸犯用乙醚把张译药倒啦,最后统统都被证明与碎尸案没有直接关联,更和当年的割喉案无涉。应该说,割喉案肯定是剧集草蛇灰线的暗线,不可能过早透给观众。但已经展现的案子,相比割喉案又过于普通,让人等得着急。

在拍摄手法上,如果说《回响》色调暗的问题还算见仁见智,那大量使用人物内心独白就真是太过时了。还夫妻双双内心独白,这不是看网文都不能忍的“上帝视角”吗?而剧中每个人都因为婚恋怨念深重,几乎可以看成N个帆子的血泪控诉和N个刚子的苍白自辩。

《他是谁》致敬刑侦纪录片但镜头不够凝练,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前期制造的高恐怖氛围。刚开始时不时地来一个PPT“案情汇报”还挺带感的,但导演又时不时制造一些无意义镜头,美是美的,就是不知有啥用。

对于老大聂宝华的塑造笔墨也略嫌多些,似乎破案变扫黑。而每次见面,聂宝华都含情脉脉地望着张译,难不成又想造《狂飙》那种警匪CP?巧的是,剧中聂宝华的妹妹也喜欢张译。嗐,被大佬和大佬的妹妹同时喜欢,就是张译的宿命吧!

高敏感女警VS失眠症男警

以对照组的视角看两部剧的主角,也能够发现创作上的共性——都在着力塑造破案者的复杂人格,而不像以往人性的吃重戏全在凶手那里。

《回响》里宋佳精神高度敏感,质疑案情以及身边的一切,还是个疯狂恋爱脑,天天在问所有人“爱不爱”。从结局看,她对丈夫的出轨指控是“莫须有”的。王阳的出轨,顶多算发乎情止乎礼。不过,既然“意念”买凶杀人的老板徐山川都被定为故意杀人罪了,再冤枉他一个也不多。

剧中宋佳对丈夫的考验是纠结拧巴的,确实有几分婚恋帖里的当代网友风采。一方面,在问询之前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要不是她预设的,那么对方就在说谎。另一方面,她需要通过闹离婚(分手),而对方死活不答应,来证明对方爱自己。对方一答应,她更要闹、更要“你果然不爱我”了。这就是情专所谓的“被坚定选择”吧?你们这是小时候“不要压岁钱”的撕吧没演够啊。

一位在感情上如此没有安全感的女警官,实在很难让人对她的工作能力产生安全感。事实也证明,她破案和查老公出轨纯纯一个路数。

《他是谁》的张译因为同事被杀而产生强烈愧疚,经常梦魇无法入睡。这种情绪对他破案造成了很多障碍,明明一个割喉一个碎尸手法差别明显,他非要臆想成“歹徒手段升级并且发现了知情人不得不解决”。

不过,在一个金钱尚未完全腐蚀心灵的时代,张译饰演的卫国平并没有受到同事和上级的孤立排斥。相反大家觉得他虽然轴,但是可爱并且很值得大家去帮助。电机厂的工人无偿帮卫国平翻垃圾山找证据的事,只可能发生在90年代。随着人情的淡漠和利己思潮的兴起,2000年后的安欣成了公安局的一个怪物。

《他是谁》没有把卫国平设定成《狂飙》安欣那样的“无爱战神”,聂小雨和他有几分双向奔赴的趋势。毕竟当聂小雨说如果喜欢她就喊“站住”时,卫国平连喊了N声“站住”。这换武侠小说里绝对是正派青年X邪派妖女的故事,放在90年代也有点水火不容的意味。

过去悬疑剧喜欢塑造特立独行的破案主角,但也仅仅是个性和个人魅力上的。而《回响》与《他是谁》旨在制造“缺陷型”主角。宋佳查老公出轨的操作令人窒息,张译对割喉案的关注也达到偏执状态。

但在摆脱伟光正主角塑造后,国产悬疑剧似乎又有些矫枉过正了。是不是主角越是边缘型人格越是精神分裂,越容易受市场青睐呢?反正硬糖君还是劝大家有病治病。

奇情向左,世情向右

以白银案和南大案为原型的《他是谁》是典型的奇情风格,剧集呈现了90年代经济体制转变下浮动的人心与混乱的治安。

这种感觉在纪录片《中国西部刑侦大案纪实》中更为强烈,西昌灭门惨案、花季少女惨遭劫杀、儿媳在争吵后烹煮婆婆、恶夫挖眼案……当然,由于太过详细的细节展示恐被模仿,这类纪录片后来销声匿迹了。《他是谁》里的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晚上出门,就是被割喉案所威慑。

与双鱼玉佩、猫脸老太太、成都僵尸等带有玄奇色彩且无法被证实的事件不同,我们最害怕的其实是日常的恐怖。陕西汉中的人肉面馆案、云南鸵鸟肉案,听完后哪怕是面对一碗康师傅,都能让人不寒而栗。在短视频还能看到亲历者的发言,“这个凶手就是我们这边的,我二叔买回来吃过,那个肉炒的时候会跳锅。后来知道那个,二叔病了很久。”

《回响》则是世情推理,主线就是找出杀害夏冰清的凶手,过程却牵连了夏冰清的原生家庭和情感社会关系,甚至还延伸到了宋佳的婚姻危机、包贝尔的童年创伤,以一个案子勾勒整个社会群像的野心不可谓不大。

剧集采用了一种多重式内聚焦结构,即换用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分别描述同一个事件,而每一个视角又都是第一视角。夏冰清是涉世未深的少女,或是一个私生活混乱的夜店咖,完全取决于从什么人的嘴里说出来。最巧妙的是,作为一个死者,她已经无法再自我表达和解释了。主角需要收集不同的碎片,对她的社会人格进行还原。

这种技法在《摩天大楼》里更加突出。钟美宝意外死亡后,办案人员开始一个个调查与美宝同住一栋公寓的邻居们,继而发现每一个人隐藏在外表之下的秘密。虽然使得剧情错综复杂,但剥洋葱的乐趣尚存。

不过《回响》的凶杀转包,还是有大量不够严丝合缝的地方。它对展现世情的热衷,要远远大过案件本身。对婚姻失望的女配角,说着和徐帆曾经差不多的观点。硬糖君也说不好,这是正向规劝还是反向说法。冯小刚似乎还沉浸在《手机》的氛围里,因为大家隐藏秘密的归宿依旧是手机。

不难发现,奇情作为紧张刺激的猎奇向内容,往往能快速吸引固定受众。世情则更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和普遍情感,可以蕴含大量社会议题甚至热搜讨论。该类型在《隐秘的角落》后兴盛一时,但《隐秘的角落》至今孤篇横绝,后续作品总有这样那样过犹不及的问题。

奇情与世情,都能牵动人心。真相和八卦,都是悬疑的魅力之源。但无论如何,请冯小刚不要再拍悬疑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