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尚 朱元璋 明朝 风云变幻 死后

当过和尚的朱元璋死后才四年,明朝却因另一个和尚风云变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14:59: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洪武三十一年(1398),杀伐决断、千秋伟业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殊不知这位当过和尚的皇帝驾崩后不久,这天下就因为另一个和尚再次风云变幻。

同年,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也意识到藩王手里的重兵对自己是巨大威胁,便听从兵部尚书齐秦、帝师黄子澄、翰林大儒方孝孺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

建文元年(1399)六月,在削掉势力相对较弱的周王、齐王、湘王等五个藩王后,建文帝又着手对付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燕王遂以反对朝中奸臣(齐泰、黄子澄)破坏祖制为借口,打出“清君侧”旗号,在北平起兵“靖难”,起兵时仅仅有800府兵。后来张玉、朱能等王府护卫拿下北平九门,顺利占领了全城,此时朱棣的人马也不过一两万人。

有意思的是,燕王起兵恰是依据太祖《皇明祖训》中的条款:“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统领镇兵讨平之”,朱棣所谓的“朝中奸恶”自然就是齐、黄等人了。改日再单独为大家讲讲朱元璋亲自编纂的《皇明祖训》,也非常有意思。

其实,即使建文帝不对燕王下手,燕王也有觊觎皇位的政治抱负,因为身边有一位卓越的谋略家——姚广孝,这场叔侄大战也在所难避免了。

姚广孝(又名道衍法师)1335年生于苏州,世代行医,他出生时家道虽已中落,生活还能过得去。十四岁出家,但学习的却是道法和《周易》,此外,姚广孝多年之后结交了第一大儒宋濂,即后来太子朱标的老师。而且两人关系不错,正史虽无记载,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从宋濂处知道了很多皇家内幕,尤其是关于朱棣的信息。

展开全文

历史上的姚广孝有诸多怪处,他生自医家,却偏爱谋略;他虽为僧侣,但擅长的是阴阳道术;他不为生活所迫,却自幼出家;他既入空门,却热心政治;他不忠于在位的洪武、建文,却偏助燕王;他未受十年寒窗苦之苦读,却主编《永乐大典》和《太祖实录》等巨著,连第一才子解缙也佩服不已。

洪武十五年(1382),已经48岁的姚广孝觅得机缘与朱棣认识,朱棣正是他苦苦寻找多年的真命天子。

姚广孝骨子里很喜欢官场和政治。有一次,他到河南嵩山,遇到一位有名的相面大师袁珙,袁珙直言不讳,说他的面相像一只瘦虎,注定是喜欢杀戮和官场的。姚广孝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沾沾自喜。

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做法事,之后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的封国里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经宋濂推荐,参与应征,这是姚广孝第一次见到了朱元璋。

这一年朱元璋54岁,姚广孝47岁,善于藏拙的姚广孝在老朱面前表现得很低调,生怕漏出破绽。

据说,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看到燕王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有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棣。在朱棣面前,姚广孝纵论古今,分析得头头是道。朱棣听得连连称是,当即向朱元璋请求把姚广孝分给自己。不久,姚广孝便随燕王来到北平,成为朱棣的心腹。

1398年,朱元璋病逝,建文帝继皇位。姚广孝感觉机会来了,使劲鼓励朱棣造反。

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姚广孝奉命留守北平,面对李景隆50万大军的进攻,和朱高炽成功保卫了京城。

建文二年,朱棣率大军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积极守城,利用太祖挂像逼得朱棣无法进攻,酣战三个月没有攻下,只得撤军,一时士气大落。

姚广孝认为,朱棣与建文的帝位之争,与众大臣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建文对群臣无任何功德可言,所以对京师南京的争夺成为关键。因此,他建议朱棣轻车简从,不必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直捣京师,只要拿下南京天下可定矣。

战争的进展果如姚广孝所料,攻克南京之后,朱棣就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投降了朱棣,少数反对者如方孝孺、齐泰、卓敬等皆被杀,而解缙、杨荣、金幼孜等则投降朱棣成为新朝的重臣。

1402年6月,朱棣率军顺利进入京师南京,【明史】云“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建文帝下落成谜了。

朱棣登上皇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明太宗(成祖)。姚广孝于朱棣来说功不可没,所以朱棣对他的封赏也毫不吝啬,计划封他为相国而且赐金银美女无数,但是姚广孝却拒绝了这个提议。最后抹不开面子,只接受了“少师”这个虚职。

姚广孝虽然是一位僧侣,不过他才华横溢,很有政治见地,对朱棣忠心耿耿,朱棣登基候直言进谏要朱棣重用贤臣、爱惜百姓,积极支持燕王五征漠北等伟业。也许是他早已看到了建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所以帮助朱棣积极策划了“靖难之役”。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

注:图片来源网络,喜欢明史的点点关注。

参考资料:张廷玉【明史】、彭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