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个叫司马光的小孩,拿着大石头向大水缸砸去,成功救出另一个男孩。
说起男主角司马光,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从小就机智过人、勤奋好学,7岁通过老师讲课就能明白《左氏春秋》,满二十岁考上了进士,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最后官至宰相,
历时19年编纂成功了不朽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小时候的司马光,脑子就比较活泛,特别擅长发散思维,否则让水脱离人这种救人方法也可能想不到。
司马光幼时为了上学不迟到,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前一天晚上多喝点水,第二天可以被尿憋醒,这样就不会迟到了,可他最后尿在了床上,还是因为迟到被先生责罚。
司马光又开始发散思维,想来想去做了一个圆木头当做枕头,第二天翻身的时候,头滑落到床板,就惊醒了。
展开全文
后来他便经常用这个方法进行读书,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被惊醒后会立刻爬起来读书。
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虽然长大后的司马光是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材,但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还是通过砸缸救人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存在呢?
据历史考证,司马光砸缸这个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这段故事来自《宋史》里记载,被救下来的小孩也是有历史记录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事后许多人称赞司马光的聪明才智,而对于被救的孩童却是无人问津。
那他到底是谁呢?
据史料记载,这个人叫上官尚光,他和司马光从小就是一起玩耍的好朋友,他在历史中能够真正被查到的事件少之又少,只有在翻阅上官家谱时,才能了解到他更多的事件。
有人会说缘分就是那么妙不可言,两个人都带光,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其实并不然,上官尚光原名叫上官尚,获救之后为了感谢对司马光的救命之恩,所以在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光字,让自己一辈子记住司马光的恩情。
同时上官尚光还将司马光救自己的故事写入了家谱中,让后人铭记恩人,没有司马光就没有上官尚光。
不仅如此,上官尚光还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在自己的家乡
(现河南信阳光山县
)修筑了“感恩亭”,以此来记住司马光对他的救命之恩。
上官尚光的后人们受此事影响,他们也经常将自己家族的多余钱财供给当地贫苦读书人考取功名,照顾孤寡老人,妥妥的积善之家。
幼时一次砸缸救人,施救的司马光成长为北宋名臣,名垂青史,而被救的上官尚光也知恩图报、乐善好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惠及他人,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果更宽慰人心的呢?
这才是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能够流传千年的真实原因,这背后蕴含的不是其他,而是光昭日月永不过时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