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尘4x/图)
遇到“警察”指控自己犯了法,很多人往往会慌了手脚,却没想到,也有坏人会假冒警察,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假警察的陷阱。南京一位女士的经历就提醒人们,对穿制服的“警察”不要过于相信,应该先核实其身份,以免上当受骗。
据江苏电视台日前报道,2022年1月底,南京李女士和男友在停放在某公园的私家车内约会时,被一名“警察”敲开车窗玻璃,指他们“扰乱社会治安”,要罚款,还要拘留10-15天。在恐慌之下,李女士给了这名“警察”1万元现金“摆平”此事。但是,到了3月,这名“警察”再次联系李女士要钱。这次李女士报警。警方将这名“警察”抓获,发现他其实是公园的保安赵某,遂以涉嫌诈骗罪将其刑拘。
李女士被假警察诈骗的遭遇并不是孤例。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假冒警察”可以发现,被假警察诈骗的案子不时就会出现。要防止被骗,民众需要掌握一些识别真假警察的办法。南京市办理李女士案件的真警察就提醒,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可查验警官证,询问警号,还可拨打110核实身份。
识别真假警察的办法,首先是要求查验警官证。根据警察法,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可以当场盘问、检查,但是应当出示相应证件。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也规定,民警在采取措施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前,应当表明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情况紧急的,应当先标明身份并在处置过程中出示执法证件。虽然该操作规程规定,民警着制式警服执行职务的,可以不出示执法证件。但是,公安部制定的这个操作规程属于部门内部文件,其效力低于警察法的规定。
而且,虽然按照法规,“制式警服”是警察专用,其他人不能使用,但现实中,假的制式警服在网上几乎随处可买,假冒警察的人几乎也都会穿假警服。更何况,现在很多保安的制服也与警服极其相似,普通人几乎难以辨别。像敲诈李女士的保安,其制服就与警服很相似,臂章上还写着“特勤”。很多人都会以为“特勤”是“特殊勤务”的缩写,属于一个特别的警种。殊不知,很多地方的保安,制服上就用“特勤”二字。所以,当怀疑穿“制式警服”的人不是真警察时,人们有权利要求其出示警官证。
当然,警官证是不是真的,普通人通常也难以分辨,网上也有几可乱真的假冒警官证售卖。这时候,还可以询问其警号,并向110核实求证。一般来说,这样就可以揭穿骗子的真面目。
当然,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遇到警察盘问,别无端害怕,态度情绪稳定,明白自己的权利与警方的办事规则,合理应对。即使对方是真警察,也要依法办事。就算是要处罚,也要遵守法定的程序。根据规定,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况,包括罚款金额50元以下且被处罚人无异议的,或者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等集中情形。而且当场收缴罚款的,应该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除此之外,警察不能当场收缴罚款,只能出具处罚通知书,由被处罚人到银行缴纳罚款。如果有“警察”说你违法了,但交钱之后可以不处罚,那大概率是假警察,就算是真警察,也是违反规定的,一样可以举报。
现实中,假冒警察招摇撞骗的案子不少,作为普通人,应该知晓基本的涉警常识,明白自己的合法权利,依法配合警方工作,擦亮眼睛,别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