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昌3月20日消息 晨光熹微,沿着饶北河,一路行进。雾气氤氲中,一座突兀的山峰映入眼帘。凌空架在悬崖峭壁上的悬空楼阁,层层叠叠似云中仙境,格外吸睛。这里是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的望仙谷景区,2022年,该景区火爆出圈,成为抖音用户最想去的十大景点TOP3。
望仙谷景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曾任望仙村党支部书记的缪章财指着墙面上“岩铺”两个字说,望仙村24户人家原来靠开山劈石为生,如今他们已成为景区商铺的老板、服务人员。“开山人”变身“看山人”,收入几倍翻番。这变化印证着一个道理:只有唤醒乡村沉睡的魅力,努力把旅游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才能赢得强村富民。
岩铺(央广网记者 邓玉玲 摄)
拯救落寞乡村唤醒乡村旅游“新希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望仙村所在的望仙谷石材丰富,村民便以开山劈石为生。开山石生意最红火的2000年,望仙谷里有179条花岗岩生产线,5000多人以此谋生,望仙乡还因此被称为“石材之乡”。
展开全文
2000年,村民以开山劈石为生(央广网发 缪章财 供图)
“望仙谷盛产两种矿产资源,一种是花岗岩,还有一种是石灰岩。”缪章财介绍,花岗岩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曾畅销全国各地。石灰岩则是烧制石灰、造纸的主要原料。
村民一手握着凿山的锤子,一手握着造纸的篁锅,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但望仙谷里的环境却让人忧虑。
2007年,当地政府果断叫停石材产业。
望仙谷地势险峻,水田稀少。无法靠着“吃山”做营生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少村民陆续从望仙谷的大山里迁出,望仙、上镇、大济、葛路等村庄成了“空心村”。
村落逐渐落寞,然而望仙谷的景色却以“奇、险、峻”受到了不少户外运动者的青睐。
独具特色的奇石(央广网记者 邓玉玲 摄)
“其实望仙谷除了景美,还有一个宝藏,那就是赣家民俗。”望仙谷总设计师田馥榛走访时发现,这里蕴藏着赣东北特有建筑、农业种植、饮食文化,还有原汁原味的古法手工技艺,这些带给了他“全面复兴当地的乡村文化”的灵感。
黄墙黛瓦、原味村屋(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这个想法与上饶市广信区为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中提出的“先保护再开发,边开发边保护”文旅可持续发展规划也不谋而合。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从最开始的“拯救落寞乡村,再造新故乡,留住乡愁记忆”,慢慢丰富到“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望仙谷“文旅小镇”的构想不断地拼贴成形。
望仙谷“文旅小镇”(央广网记者 邓玉玲 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昔日山村换了新模样。随着慕名而来的市民群众纷纷前来打卡,望仙谷的名气也逐渐起来了。
更大范围的规划、新增用地指标、征地拆迁供地,上饶市立志将望仙谷打造成为“保护生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的标杆。
2020年,上饶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广信区召开。一直处于建设当中的望仙谷正式开启试营业。2022年,望仙谷景区客流超过108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8亿元,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超4万人次。
复兴乡村旅游敲开百姓“致富门”
游客量猛增,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远道而来的游客看完风景,转头就走,村民增收不多。”
对此,上饶市在充分调研和反复研讨后,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举措,将望仙谷景区沿线乡镇、村子打通,“一带N点”打造集文化游、风光游、体验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借助景区旅游带动沿线村镇百姓致富。
民宿群集(央广网记者 邓玉玲 摄)
“开民宿、办农家乐,把游客留住。”当地政府便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助村民开设民宿。
“不少游客只要在我家住一次,都会为香樟树、当地美食、大房间点赞。”望仙乡桥头村村民毛仙花盖起了三层半小楼,院内生长着一棵百年香樟树,她便给自家民宿取名“香樟墅”,名字好记,体验感好,前来住宿的回头客也逐渐多了起来。
毛仙花说,半层楼房自己住,一楼开辟了餐饮区,免费给游客提供早餐,一到周末或节假日,14间房全部满客。“去年6月份开业,到今年3月份,经营收入近50万元,随着天气转暖,游客越来越多,客房供不应求。”毛仙花说。
如今,因望仙谷景区而兴建的周边民宿约有200家,床位5000余个,每户民宿月增收万余元。
餐饮、住宿、销售、托管等服务项目迅速开展起来,旅游服务链条延长。除了景区内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00余个,周边六七个乡镇近5000人从事旅游服务业。
民宿群集(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村民由衷地感谢政府哩!”由“开山人”到出门务工,再回景区打工成为“看山人”,望仙村村民缪德林深有感触。
从村民身份的转变,或许可对江西文旅赋能传统村落高质量转型发展窥见一斑:政府打造的景区,为村民既输血又造血,既增强能力又提振信心,村民主动融入景区发展、服务游客、服务旅游,掀开了村企和谐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旅游+文化,鼓了口袋富了脑袋
走入望仙谷深处,百味街和作坊街热闹非凡,这里汇聚了当地的各色赣家风味小吃和农业手工作坊,保存着竹编、木艺等江西特色的非遗店铺,还有汉族传统婚礼大秀、翻九楼、赣剧、板凳龙等传统民俗文化演绎和活动,以最考究历史的服装、礼仪、民俗等内容再现传统文化中的民俗瑰宝,打造了江西文化旅游新空间。
百味街和作坊街热闹非凡(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乡村除了有好的景色以外,其实更多的是心情、乡村美食、手工艺等,景区里做了一些作坊类的产业,里面有像红糖、榨油、酿酒、年糕、豆腐、葛粉等。”田馥榛说道,我们也是想通过线下的古法制造加工,能够还原一些乡下的、儿时的味道,让来这里旅游的人们都能带走一份乡村的回忆。
如今,江西乡村旅游实现了从旅游业“配角”到“主角”,从“零星分布”到“全域发展”的转变,乡村旅游已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居民休闲消费新的兴奋点、旅游发展新的引爆点,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
百味街和作坊街热闹非凡(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这里的130余家店铺吸纳了几百名周边村民入驻做起了生意。2022年,这些店铺总营业额超过4000万元,每家店铺营收二三十万元。”景区工作人员徐闰发介绍道。
紧抓文化做活旅游,江西一直在努力。目前,江西省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乡)9个,涌现出“望仙谷民宿集群”“篁岭模式”“丫山经验”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塑造江西乡村旅游鲜明特色,创新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丰富“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
古桥溪水 峡谷清幽(央广网记者 邓玉玲 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产业不可或缺。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育乡村文化旅游IP。”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说,江西省正下大力气推动乡村旅游融入全国市场,实现乡村文旅的破局“出圈”,形成江西乡村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悬崖民宿(央广网记者 邓玉玲 摄)
“望仙谷的特色是绿水青山和特色民俗,只有守住良好生态的同时,充分挖掘文化底蕴这一‘宝藏’,才能走得长远。”如今,田馥榛正带领设计团队继续解锁田园生活新玩法,让乡村旅游文化更加多元化,让江西乡村更美好。
策划:王一凡
记者:刘培俊 邓玉玲
视频:邓玉玲 周文
校对:胡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