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隆冬时节。
一则出自文学界的婚恋消息,引发了海啸般的社会舆论:
“71岁的著名文学家梁实秋,与当红女星韩菁清相恋…”
消息一出:民众只觉得万分震惊:
所有人都无法相信:一个当红明艳的歌星,会爱上一个年逾古稀的教授;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竟然会选择与43岁的女星相恋。
随着这则消息的传出,台湾文学界的众多学者也坐不住了。
为劝梁实秋悬崖勒马,他昔日众多学生甚至成立了“护师团”,企图用外力斩断这桩情事,以保梁实秋晚节平安。
除此之外,各大报社还不约而同刊登出如《教授与影星黄昏之恋》这样的文章,字里行间直指女星韩菁清图谋梁实秋的钱财。
这场情事造就的舆论风波,可谓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声势之汹涌,争议之喧哗,远远超出了梁实秋的想象和判断。
他不明白:为何世人偏偏要与他过不去,偏偏要与这段难得的晚年恋针锋相对…
直到学生出言相劝:师母去世才7个月呀,50多年相濡以沫的感情,难道说忘就忘了吗?
是呀,这桩情事之所以让众多文化学者出面反对,是因为梁实秋的妻子程季淑刚刚去世。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琼瑶。愧彼赠我厚,愧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曾几何时,面对爱妻的猝然离世,无法接受现实的梁实秋,在郁郁寡欢的时光里,写下世人熟知的《槐园梦忆》,来追述原配程季淑半个世纪的柔情。
“形影不离,五十年来成梦幻;音容宛在,八千里外吊亡魂…”
展开全文
字里行间的深情悼念,无不催人泪下。
当然,若要真正看透这场声势浩大的舆论,还要从梁实秋与程季淑的50年相守点滴说起。
【梁实秋与程季淑:始于包办婚姻的感情,却相濡以沫50年】
如果读过《槐园梦忆》,不难发现:
梁实秋与程季淑可谓是民国文人中恩爱夫妻的典范。
两人自年少相识,而后在50载婚姻中,经受颠沛流离之苦,两地分居之难,纵然生活充满变故和困顿,这对夫妻却依旧相濡以沫,情比金坚。
如此的深情伉俪,让人动容,也让人羡慕。
梁实秋与程季淑
1921年,经由朋友牵线,父母做主,年仅20岁的程季淑,便成为梁实秋的未婚妻。
当时的梁实秋还在清华读书,接受新思想的他对包办婚姻万分抵触,却又因无法违背父母意愿而苦恼。
所幸姐姐宽慰他:"我看她人挺好,满斯文的,双眼皮大眼睛,身材不高,腰身很细,好一头乌发,漂亮极了。正是这番话,让梁实秋有了“相处试试”的打算。
时隔50年,梁实秋却依然记得初见妻子的场景:
“她穿着一双黑绒面的棉毛窝,上面凿了许多孔,系着黑带子,又暖和又舒服的样子。衣服、裙子、毛窝,显然全是自己缝制的。她是百分之百的一个朴素的女学生”。
一个是温婉朴素的聪慧才女,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翩翩青年。
在奇妙缘分的指引下,两人就此开启了长达6年的恋爱;即便这6年相守,有三年的时光,是经受了分隔异地的想念和考验。
那是1923年,梁实秋结束了清华的学业,有心赴美留学。
得知梁实秋的顾忌后,程季淑鼓励他:
“你尽管放心去留学深造,我会在家等你,你不来,我不嫁…”
要知道,若是梁实秋赴美留学,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
这漫长的4年,可以改变太多东西,不管是爱情还是誓言。
但偏偏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两人却在这场异国之恋中,坚持了下来。
不管程家父母如何劝告,程季淑始终不肯将这门婚事作废,而是执着等着梁实秋的归来。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他们的痴情坚守,也是那个年代里,最为动人的爱情篇章。
到了1926年,怕耽误女儿的终身幸福,程家父母决定再给女儿说门婚事;得知此事的梁实秋,不等硕士毕业,便提前结束了学业,回到程季淑身边,只为与她完婚相守。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懂得付出和包容的婚姻。
程季淑大梁实秋2岁,不管生活还是事业上,她都是梁实秋的得力助手。
嫁给梁实秋之前,程季淑任职于香山慈幼院,是自食其力的新时代女性。
但和梁实秋结婚以后,他却辞去了工作,选择相夫教子,以毕生之所学,扶持梁实秋的文学创作与翻译事业。
可以说,程季淑对梁实秋一生最大的影响,便是鼓励他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
在那个年代,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没有什么报酬;同样参与翻译事业的,比如闻一多,徐志摩,叶公超等人便是因为生活拮据,无法将精力全然放在上面,最后选择了放弃;但梁实秋却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最后坚持了下来,完成了翻译莎翁作品集这个浩大的工程。
程季淑曾是北高师的才女,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如果不是为了婚姻,放弃自己的事业,一定会成就一番传奇,但遇到梁实秋,满腹才华的她却甘愿退居幕后,成为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的小女子,也无怨无悔。
正是这样的付出和成全,才得以在乱世营造出温暖幸福的家庭氛围。
50载漫长的相守,不是没有过分离;只是这样的“分离”,也是因为乱世动荡的身不由己。
1937年,梁实秋离家到后方支援,当时家中母亲病重,经受不住舟车劳顿,程季淑则带着孩子孤身留在北京,为梁实秋守住整个家;直到1943年,梁实秋母亲病逝,程季淑才带着孩子前往重庆与丈夫团聚。
动荡乱世的6年分离,堪比生离死别。
在那个朝不保夕,风云幻变的年代中,柔弱的程季淑,就这样带着孩子,在担惊受怕下度过整整6年。
6年后,又是她携带着年幼的儿女们,穿越敌军的重重封锁线,颠沛流离,乔装打扮,才得以与丈夫团圆。
这场漫长的分别,两人都过了不惑之年,即便容貌沧桑,生活拮据,但依旧情比金坚。
纵然乱世里有颠沛流离,有分隔异地,有风吹雨打,可这对真心相爱的夫妻,却安稳走过了50个春秋,并共同养育了四个儿女。
苦尽甘来后,本是终得圆满的白头偕老;只是无奈向来善妒的命运,却偏偏无中生事,做出了一场天人永隔的悲剧。
【妻子为他系鞋带,不料天人永隔;失去挚爱一年后,他另娶娇妻】
感恩妻子多年的操持和付出,晚年的梁实秋,决定带妻子来场异国旅行。
1974年的4月,71岁的梁实秋陪着程季淑在西雅图的一个市场购物。
正在街边走着,细心的程季淑看到丈夫的鞋带松了;知道丈夫身体不适合弯腰,她便蹲下为丈夫系鞋带。
但没想到:靠在店面旁的一把梯子应声倒塌,正好砸在了程季淑身上…
慌乱的梁实秋,在众人的帮助下,赶紧将妻子送到急救室。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梁实秋不知所措,他太怕,太怕从此失去了她。
反倒是即将进入手术室的妻子,在昏迷中醒来安慰他:“华,你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只是遗憾,这样充满不舍的叮嘱,却成为了两人天人永隔的诀别。
73岁的程季淑进了手术室,却再没有醒过来…
突如其来的祸事,带走了温柔体贴的妻子,也将梁实秋推入绝望的深渊。
在最难过、最难熬的日子里,他这样写道:
“我像一棵树,突然一声霹雳,电火毁了半劈的树干,还剩下半株,有枝有叶,还活着,但是生意尽矣。年过半百却痛失至爱,这样的沉重打击,让梁实秋愈加怀念那些温暖幸福的相守时光;因
感怀妻子的一生相陪,他便写下催人泪下的《槐园梦忆》,字里行间的深情,打动无数读者,让人情不自禁、悲从中来。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发妻去世仅7个月,《槐园梦忆》尚在热卖,梁实秋便有了炽热浓厚的黄昏之恋。
他爱上了小他28岁的台湾女星韩菁清。
一时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消息,众人不敢相信,却也不得不信。
但为了保护梁实秋的晚年名节,不少学生和友人更是公开反对这段黄昏恋。
可是梁实秋的反应却出乎众人意料,为了维持这段黄昏之恋,他不惜与冰心等文坛旧友绝交;为了让这段突如其来的爱情得到众人的理解和支持,与鲁迅对骂八年的他,甚至直接引用鲁迅的作品来进行回应:“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说来也是令人怅然:梁实秋与韩菁清的相识,还源于《槐园梦忆》的出版。
1974年11月,负责出版《槐园梦忆》的远东图书编辑,特邀梁实秋到台湾小住。
也是因此,他认识了远东书店的老板谢仁钊,以及谢老板的义女韩菁清。
初次见面,两人便谈论古文诗词,没想到越聊越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也是从这场愉快的谈话以后,梁实秋便常常约韩菁清见面,不管是谈论文学艺术、或者是吃饭散步,都成为梁实秋要见心上人的借口。
韩菁清自然是明白梁实秋的心意的,但她却对这场相差28岁的感情,始终持有回避的态度。
所以,为了避嫌,她直接提到:要给梁实秋做红娘,给他介绍了合适的老伴。
但没想到,素来儒雅的梁实秋听到这话后,明显生气了,他直截了当地告白:我爱红娘!
当遮掩许久的窗户纸被捅破,纵然见过无数大场面,韩菁清也不知说什么好了。
她左思右想,在12月1日给梁实秋写了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趁早了解我的为人”,意思是告诉梁实秋,不要对这段感情抱有想法和期待。
可此时的梁实秋却固执得像个孩子,收到对方的拒绝后,他没有任何收敛,反而更加炽热地追求起这位年轻的女子;被拒绝的第2天,梁实秋便给韩菁清发出了第一封情书,诉说了自己的爱慕和坚定。
此后的梁实秋,用所有的浪漫和炽热,串联出一封封的情书:
“不要说是悬崖,就是火山口,我们也只好拥抱着往下跳…”
“莎士比亚有一短歌,大意是说:爱从哪里生长?从眼睛里;我起先不大以为然,如今懂了…”
这份炽热的追求以及不肯放弃的坚定,让梁实秋为韩菁清写下90多封情书。
字里行间,皆是温暖琐碎的表白。
串联起这场情事的始末细节,便不难发现,为何这场黄昏恋会引来外界的侧目以及强烈反对。
因为人们始终无法接受:那个对前妻爱的纯粹、对前妻思念无比的梁实秋,怎么会爱上其他的女子?
因为不愿、不敢相信,所以人们便强烈地反对。
但在这场强烈的舆论声中,人们似乎也忘了:爱这个字,来势凶猛;愈加凶猛,也愈加坚定。
而被梁实秋狂热追求的女星韩菁清,也被梁实秋的执着和真诚打动;即便外界闹得沸沸扬扬,但韩菁清却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接受了这个大自己28岁的文学大师。
1975年3月30日,梁实秋与韩菁清结婚了。
梁实秋与韩菁清
当这桩热闹的婚讯传来,得到的却不是人们的祝福,而是外界的冷眼旁观;
太多人不看好这场婚姻,也纷纷猜测这场黄昏恋,必然会卷起荒唐的财产之争,对簿公堂。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对忘年恋夫妻,感情日益加深,携手相伴了数十年。
甚至两人结婚10周年时,梁实秋还给了妻子深情表白:
到如今进入第十个年头,我依然爱你。十年来你对我的爱,对我所作的牺牲,让我十分感激。
的确,这份备受阻挠的黄昏恋,充满了韩菁清的牺牲和付出。
与韩菁清相守时,梁实秋已经是七旬老人;不仅听力不好,还患有糖尿病。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身体更是大不如从前。
为了梁实秋的健康,韩菁清费尽心思的照顾,不仅在饮食上亲力亲为,就连通信设备也按照梁实秋的需要进行特殊改造。
她没有如外界猜想的卷钱离去,而是为老年丧妻的梁实秋,又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
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因心脏病突发,离韩菁清而去。
此时的韩菁清尚且有着大好未来,但她却没有再婚,而是独守寒舍,与寂寞为伍;四处为梁实秋的遗作出版奔走,只为将这些优秀作品公布于世。
到了1994年的8月,积劳成疾的韩菁清,也追随梁实秋的脚步而去,年仅63岁。
这一生,她与梁实秋相见恨晚,却把最后的想念与牵挂,全部给了这个大自己28岁的男子。
【放在最后的话】
梁实秋丧妻再娶,这件事始终饱受争议。
说来说去,还是要感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理想爱情,终究是难得。
特别是挚爱离开,留给孤独的老人在寂寞与思念中苦熬,这样的人生结局,多少是残酷的。
而梁实秋的选择里,或许有对韩菁清相见恨晚的珍惜,但终究也是怕了寂寞和孤独,才坚定无比的选择了这段黄昏恋。
这样的选择看似凉薄,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只因这世上,有太多选择无法用对错分辨;世人认定的错误,对当事人来说,何尝不是救赎呢?
也许从始至终,我们都不该去苛求,一个人在失去挚爱后独守空房…
有生之年得以相知相依,便是莫大的缘分;在生死无常的世事中,那些无法承受的生离死别,也终究要靠温暖来救赎。
人生的多数决定,都是权衡利弊的选择罢了。
只是,也会感叹:三个人的婚姻,注定是拥挤的。
年轻时期,梁实秋与原配程季淑相约:生同眠、死同穴。
面对挚爱的离去,他也为自己选好了墓地。
那是西雅图的一处槐园,芳草如茵,林木蓊郁。
妻子的地号是16,旁边15号留给自己,只因他想时时刻刻陪伴在妻子旁边。
可惜,他食言了。
他最终长眠在台湾的北海公园墓地。
举目四顾,莽野苍苍,却也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
而西雅图空旷的墓地中,陪伴原配程季淑的,只有一张照片。
那是两人相识时,梁实秋特意去拍的一张全身立像。
——俊朗少年穿着蓝呢长袍,立于清华校门口,意气风发,让人一眼难忘。
他是爱她的,只是漫长人生,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愿景太难得;万般不由人的命运,将他推入孤独的深渊,他便只能渴求温情的救赎。
岁月蹉跎,年华易逝,还好他们的爱情,及时发生过……
————END————
其他推荐——
为一块霞帔,她痴等初恋55年;闺蜜临终前:抱歉,我耽误你们一生
再婚恩爱16载,晚年他却执意去找前妻,妻子得知苦笑:我知他隐痛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