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中 流浪 频发 小岛 中国

地球流浪还不至于,现在准备流浪的是大洋中的小岛们,极端天气频发,未来中国哪里最安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09:16:04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最近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大热,讲述人类为了对抗太阳衰老,建造行星发动机把整个地球搬离太阳系的故事。这是根据刘慈欣2000年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一个中篇科幻小说改编的,有《三体》的一些韵味在里面。但是刘慈欣的很多科幻作品可以说是遥远的科幻,天马行空,离现实的实际距离很远。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其中的想象很多在100年内都实现了。

流浪地球宣传海报

地球还远没有需要流浪的地步,不过许多大洋中的小岛们真的需要考虑流浪计划了。在过去数十年中,虽然大部分的人没有察觉,但是海水确实在变高——上涨的海平面正在缓慢的侵蚀陆地。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年约2.5毫米增加到如今的每年约3.4毫米。

展开全文

海平面上升(来源:NASA)

海平面上升的结果是,许多沿海低海拔地区和岛屿都可能被海水吞没,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近日一项新研究指出,这一天可能会来得更早——低洼的热带岛屿可能在30年内就将因为海平面上升和洪水而无法居住。而像马尔代夫塞舌尔这样的地方,可能在2030年就会变得不再宜居。

科学家们指出,产生这种巨大改变原因之一是淡水,这些热带岛屿上淡水资源不算少,主要来源是雨水,它们填充在环礁岛屿的浅层,可以供当地的居民使用。但是专家警告说,随着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地的环礁岛屿群因为海水上升而冲刷岛屿,破坏岛屿的淡水层,从而导致环礁上不适合人类居住。

研究人员关注了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他们研究了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这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他们发现,海平面上升引发的冲刷事件中,会导致咸海水渗入地面并污染淡水含水层。而当地的降雨并不足以稀释这些盐水并且更新岛屿含水层中的水,而且岛屿还在频繁的经历冲刷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岛屿的淡水资源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夸贾林环礁(来源:百度百科)

研究团队表示,这个现象可以套用在世界各地的海上环礁岛屿中,因为大部分岛礁都有和夸贾林环礁类似的景观和结构,有些岛屿的平均海拔甚至比夸贾林环礁还要更低。

科学家预测,当全球海平面上升到一个临界点时,岛屿适合饮用的地下淡水可能完全消失,这意味着大量岛屿将不再适合居住,这个时间可能就是本世纪中叶。对于海平面上升,科学家们用各种各样的气候变化情景来推测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影响,而饮用地下水的缺失可能是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因为这将使大量岛屿上居住的人类生活困难,而且这个时间可能从2030年就会开始,这可能导致大量岛屿居民被迫搬迁或花重金开发或引入新的淡水净化设备。

此前,对于这些岛屿的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对这些岛礁的危害可能至少要到21世纪末才会逐步显现,但之前的研究没有考虑到的强风暴的冲刷和它对淡水可用性的影响。这意味着全球气候灾难其实距离我们已经并不遥远,可能在15年内,就可能诞生一大批气候难民。保护环境、遏制全球变暖已刻不容缓。

但是,除了控制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这样高难度的全局性的措施以外(美国都退出巴黎协定了),有没有局部的技术能够延缓一大批原住民离开家园呢?我觉得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已经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技术路线。

南沙永暑礁(来源:南海研究所)

南沙的几个礁盘其原始状态远比海拔更高的岛屿要差,但是目前我们在永暑礁、美济礁、渚碧礁上都实现了长期生活的保障。因此只要做适当的投入,那么那些原来有人居住的岛屿就可以继续维持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

这里首先需要的就是强有力的吹沙船,我们国产的“天鲸号”是南沙筑岛的主力,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吹沙船。

吹沙船的工作原理(来源:中华网)

目前更先进的“天鲲号”正在做最后的海上测试。

天鲲号在海上航行(来源:新华网)

2019年1月9日,经过近3个月的挖泥、挖岩试验,国之重器“天鲲号”顺利返航至江苏启东船厂,正式具备投产能力。此次挖泥试验过程中,“天鲲号”智能挖泥控制系统调试获得巨大成功,这是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应用,是中国疏浚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目前除了最大的吹沙船是限制出口的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小吨位的吹沙船在“一带一路”沿岸很多区域开展业务,比如“万顷沙”号耙吸吹沙船就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已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万顷沙”号船长林岳深说,“万顷沙”号每天都要去指定区域取沙,取完后驶回工地,将沙子吹到海里。整个完成一次取沙、吹沙需要4小时左右。船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需求不同,吹沙方式也有所不同。最快的是开底直抛式,打开沙仓底部的舱门将沙子直接卸在海上,卸完一船沙只需10多分钟。如果想要将沙子吹得远些,一般选择接管吹沙的虹喷式,这也是最常见的吹沙方法,整个过程需要60分钟左右。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2014年9月开工,2015年3月被新政府暂停,2016年10月重新开工,目前整体填海造地工程进展顺利。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危机,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假设你现在20岁,打开世界地图,想买一套50年后还能住的房子,应该怎么找?全球变暖的世界,往哪里跑才能保命?

你最经常听到的,是全球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根据自然资源部的公报,未来30年,中国的海平面可能会上升68至170mm,也就是不到17cm。

听起来很小,只要不把房子买在沿海,好像就没什么关系。

的确,在地图上,我们把海平面上升设定为0.2m……毫无变化。仔细看,山东、浙江、广东可能会有一些被淹没的地区,但相对中国整体的面积,还是很小的比例。

其他地方也类似,欧洲、日本、美国,受到影响的都只限于沿海区域。至今为止,好像问题不大。

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人发现……全球变暖带来的全美海平面上升范围看似很小,但如果换成极端降水,也就是暴雨暴雪,它就攻占了大半个东部。

可能缺水、或者变得极度炎热的地区,也会影响几千万人。

再回头看, 全球变暖给你买房的百年大计带来的最大麻烦,不是海平面上升,而是极端天气。

人类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几千年来居住的舒适区,也就是最适合你买房的地方,年均气温中位数都在11-15℃的范围内,对应地图上颜色最深的地方;

北京,上海,乃至开罗、巴黎、伦敦、纽约、悉尼、里约热内卢,都不会离这个范围太远。

但是, 到2070年,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老年,地球适宜居住的范围会大规模往高纬度移动,而美国南方以及中国人口密集的长江流域,适宜居住程度会大大下降。

换句话说,在这些地方买房,热浪和暴雪交替来到你家门前,你需要为夏天的空调、冬天的暖气花更多钱,偶尔的断电断水也很有可能。

要想精准地买到能苟住50年的房,我们可以先看看热衷末日逃生的美国人民是怎么构想这个灾难片的。

如果你不识好歹,斥巨资在美国南方买了房,首先是当地的农业会减产,粮食可能不够吃;相比之下,北方的情况好得多,粮食甚至可能增产;

既然北方产量增加,美国又有现成的公路网,把北方的粮食运到南方是不是就行了?

但别忘了,东部的暴雨暴雪、西部的火灾,沿海的飓风,这些都会损坏现有的基础设施,粮食可能根本运不到城市。

不过和这些相比, 最大的危机来自人本身。

极端天气会间接触发许多疾病,比如飓风、洪水导致的传染病,高温引发的热射病和心血管疾病,火灾导致的呼吸道疾病、粮食减产带来的营养不良,以及所有危害都会导致的精神疾病……

综合下来, 极端天气最后的结局,就是人类的死亡率上升。

从这张图里可以发现,气温在2000-2019年之间的平均线上上升两度,每一百人中就会多2-5人死亡;上升四度,死亡率可以达到8.4%——美国人口3.2亿,8.4%就是2600多万人。

人的损失,也是经济的损失。这张表预测了从1980-2010起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GDP损失,可以看到,气温每上升一度,GDP损失的比重就会不断加大,其中主要因素,就是死亡率上升。

这么来说, 我们可以粗略认为人口死亡率对应着整体的气候和经济稳定。

比如这两张图,显示的都是高排放情况下2040-2060年左右的美国,左边是经济状况,绿色代表增长,橙色代表损失;右边是人口,蓝色代表增长,黄色代表损失。把它们重叠,我们发现橙黄色区域大致是符合的。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不能在美国南方买房,那哪些地方可以呢?

2022年的《经济学季刊》上,包括中国复旦大学学者在内的全球顶尖学者们算出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死亡率。学者们给出了这份未来气候变化的死亡率地图:蓝色代表负值,也就是人口增加;橙黄色代表减少。

你的买房范围应该是这里的蓝色部分, 比如智利,加拿大,北欧,俄罗斯,中国的西北,都是不错的选择。

具体到中国,要怎么进一步锁定城市呢?

我们找到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在2022年给出了这份综合性评价,试图锁定中国未来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这篇论文专注于四种和中国最相关的情况:夏季的高温、冬季的低温、以及干旱和洪水,最终在258个城市样本中,找出了相对适应不同极端天气的城市。

可以看到,大部分城市都会“偏科”。比如海口,在应对高低温方面还不错,但是遇到洪水,你可能只能在小区里捞鱼;

再比如西安,在高低温和洪水三项指标中都相对优秀,但遇上干旱,你可能七天都洗不了澡。

我们要找的,是 这份结果中四个项目都排在最高的城市:大连、济南、武汉、西宁。

除了武汉之外,这些天选之城都位于北方,这也和人类整体居住区往高纬度变化的大趋势相当一致。

我们查看了这四个地方的房价,发现前三位相差不大,而 西宁以傲人的房价优势,成为00后们50年后安享晚年的首选。

前提是,当北方不可阻挡地变得温暖潮湿,现在为干旱气候而准备的基础设施,能够经得住挑战。

一千年前,中国的经济中心,伴随着商业和水运的变迁,从关中、中原一带,落到江南的土地上;而这一次,我们或许要重新向西,回到最初的地方。

[1]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 (2021). 2021中国海平面公报.

[2]New York Times. (2020). Every Place Has Its Own Climate Risk. What Is It Where You Live?

[3]Xu, C., Kohler, T. A., Lenton, T. M., Svenning, J. C., & Scheffer, M. (2020). Future of the human climate nic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7(21), 11350-11355.

[4]ProPublica. (2020). New Climate Maps Show a Transformed United States.

[5]王艳君, 王东方, 高妙妮, 单敬敬, & 苏布达. (2022).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 IPCC AR6 WGⅡ的解读. 大气科学学报, 45(4), 10.

[6]董洋洋, 马建, 唐娜, 陈芝君, 王璇姝, & 阳益德等. (2021). 高温热浪对中国人群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 热带医学杂志, 21(5), 5.

[7]陈岳伟, 李旭东, 殷大鹏, 胡跃华, & 张莹莹. (2019). 高温天气下疾病加重情况及其未就诊的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8]Bressler, R. D., Moore, F. C., Rennert, K., & Anthoff, D. (2021). Estimates of country level temperature-related mortality damage functions. Scientific reports, 11(1), 1-10.

[9]Hsiang, S., Kopp, R., Jina, A., Rising, J., Delgado, M., Mohan, S., ... & Houser, T. (2017). Estimating economic damage from climate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Science, 356(6345), 1362-1369.

[10]Climate Impact Lab. (2020). Climate Impact Map.

[11]Carleton, T. A., Jina, A., Delgado, M. T., Greenstone, M., Houser, T., Hsiang, S. M., ... & Zhang, A. T. (2022). Valuing the global mortality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accounting for adaptation costs and benefit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ac020.

[12]裴孝东, 吴静, 薛俊波, 赵金彩, 刘昌新, & 田园. (2022). 中国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 城市发展研究(029-003).

[13]董锁成, 陶澍, 杨旺舟, 李泽红, & 李宇. (2011). 气候变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5(2), 5.

以上内容来源于“答案如下”;以下内容由“讲地又讲理”整合自网络。转截请注明。

试题链接

青藏高原的冰川主要有三类:海洋性冰川、亚大陆性冰川、大陆性冰川。冰塔林是一类较为稀有的冰川地貌景观,一般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或者温度不同导致冰体密度的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这些纵横相间的裂隙将冰川分割成一个个冰块,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如风、太阳辐射等),使得裂缝处冰层融化较快,慢慢的形成一个个耸立的冰塔,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下图为我国青藏高原主要冰川分布区及某地的冰塔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冰川地貌最为发育的冰川类型是( )

A.大陆性冰川 B.亚大陆性冰川

C.海洋性性冰川 D.极地冰川

2.依据材料推测图中冰塔林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关于冰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短期冰川融水量增大,导致下游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加

B.长期导致冰川总量减少内陆地区变得更加干旱.

C.高原冰川的减少对长江中下游的水量影响不大.

D.全球气候变暖对大陆性冰川影响不大

【答案】1.C 2.A 3.D

【解析】1.由于海洋性冰川补给量大,冰川运动速度快,冰川尾端常伸入到森林带,所以这种类型冰川侵蚀力量强,冰川地貌最为发育,所以冰川地貌最为发育的冰川类型是海洋性性冰川,C正确。大陆性冰川,亚大陆性冰川与极地冰川补给量相对较小,冰川运动速度相对较慢,侵蚀力量相对较弱,因此冰川地貌不够发育,ABD错误。故选C。

2.由于冰塔林是冰川运动或下垫面发生变化的结果,所以,在冰川运动较为强烈或下垫面不稳定的地区,更容易出现冰塔林,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甲处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冰川运动较为强烈,所以图中冰塔林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甲处,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大陆性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大陆性冰川面积缩小,所以对大陆性冰川影响较大,D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期冰川融水量增大,导致下游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加,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长期导致冰川总量减少,内陆地区变得更加干旱.,B错误。高原冰川的减少会使长江中下游的水量减少,对长江中下游的水量影响较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在海洋性冰川上不能形成冰塔林,因为它冰温高、消融快、运动的速度也快,冰塔林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只有在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冰塔林,而且还要在中低纬度的地区,高纬度地区的冰川上也不能形成冰塔林。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洪涝灾害 B.外来物种入侵

C.环境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

5.该种环境问题将导致全球( )

A.易多发自然灾害 B.生态系统更稳定

C.平均海平面降低 D.陆地降水量增加

【答案】4.D 5.A

【解析】4.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南极企鹅赖以生存的冰原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是冰原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D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多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平面上升,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变得更加干旱,A错误。图中内容不能反映外来物种入侵和环境污染,BC错误。故选D。

5.全球变暖会使极端天气增多,引发多种气象灾害,A正确;全球变暖使生态系统恶化,平均海平面上升,使全球陆地降水量出现异常增加或减少,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下图正值表示向海推进,负值表示向陆后退。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990~2012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向海推进 B.向陆后退

C.保持不变 D.进退各半

7.导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泥沙淤积 B.海平面上升

C.海洋资源开发 D.风暴潮频繁

【答案】6.A 7.C

【分析】本题以我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6.从图中看,2007-2012的平均纵深度在河北,天津,广东等多个省区大幅度的增加,根据题意正值表示向海推进,负值表示向陆后退,可以看出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总体上是向海洋推进,故选A。若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向陆后退,平均纵深度为负值,与材料不符,B错误;平均纵深度有变化,表示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有变化,C错误;进退各半要求平均纵深度正负各半,与材料不符,D错误;故选A。

7.自然泥沙淤积过程是很缓慢的,20年里不会有这样的大变化,故A错,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频繁会导致海岸向陆地推进,所以B,D错误。海洋资源开发会导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向海推进,C正确;故选C。

【点睛】海洋资源开发(如填海造陆)会导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向海推进。

2022年夏季,我国区域性高温强度达到1961年以来最强,长江流域出现了“汛期反枯”。下图为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22年7-8月自然灾害预报示意图。不同纹路填充区域代表不同的灾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M所示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

A.暴雨洪涝 B.高温 C.台风雨涝 D.寒潮

9.今年长江流域出现“汛期反枯”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

①副高位置与强度异常②植被破坏严重③城市密集,热岛效应加强④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8.A 9.B

【解析】8.图中M所示为我国北方地区,涉及的地区主要是华北平原,7-8月随着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北移,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大,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A正确;7-8月我国华北地区夏季正常的炎热高温不属于自然灾害,B错误;台风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较少,且台风多出现在8、9月份,C错误;此时为夏季,不会受寒潮影响,D错误。故选A。

9.2022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西伸北进,控制长江流域地区,而受副高控制降水稀少,①正确;植被破坏严重不会是2022年才出现的,况且汛期反枯是气候异常,与植被变化关联不大,②错误;城市密集并不是2022年夏天才有的现象,并且热岛效应主要影响的城市,对整个长江流域影响有限,③错误;全球变暖会加剧高温和蒸发,使得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和干旱天气,④增强。①④正确,故选B。

【点睛】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容易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南涝北旱。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就容易出现北涝南旱。

海面变化是指周期性的海面升降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短期的海面上涨和回落,也有全球性的长期海面升降变化。当前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全世界沿海国家普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近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洋沉积物堆积②极地冰盖消融③海啸风暴潮频发④海水增温膨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我国( )

A.沿海潟湖数量增加 B.沿海水资源总量增加

C.沿海风暴潮危害减轻 D.沿海洪涝灾害加剧

【答案】10.C 11.D

【解析】10.近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消融,海水增温膨胀,海水体积增大,海平面上升。②④正确;海啸风暴潮只会导致局部海岸海水短周期的升降,③错误;海洋沉积物堆积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是极其缓慢的,①错误。故②④正确,选C。

11.海平面上升会抬升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同时顶托下泄的洪水,从而加剧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的危害,C错误,D正确;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部分地区沿海沙堤后的低地,从而形成潟湖,同时也会在部分地区使沿海泥沙向沙堤后运移,填充潟湖,故无法直接判断数量的增减,A错误;海平面上升,会加剧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污染沿海地区水质,从而使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B错误。故选D。

【点睛】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消融,海水增温膨胀,海水体积增大,海平面上升。

读某沿海城市附近预计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海平面上升后,最有可能形成海蚀崖地貌的是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3.若考虑全球变暖问题,小李在该城市购买住房时最不应该选择的房源应位于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4.若该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地可能( )

A.沿海水质变好 B.海平面上升速度变快

C.台风天气增多 D.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答案】12.A 13.B 14.D

【解析】12.从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1.0米至2.0米期间,等值线在A处出现重叠,说明图中A点附近地势陡峻,海平面上升后可能受海水侵蚀而形成海蚀崖,A选项正确;BCD处不会形成海蚀崖,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13.购房时如果考虑全球变暖因素,沿海地区房源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0.5米时,②地已被海水淹没,小李在该城市购买住房时最不应该选择的房源应位于图中②处,B正确;①③④处房源都可以考虑,ACD错误。所以选B。

14.大力发展旅游业后,生活在该城市的人口增多,产业活动增强,排入海洋的污水增多,海水水质变差,A错误;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与单个城市的产业活动无直接关系,B错误;台风的形戒与人类活动无关,C错误;人口增多,产业活动增多,导致排放的废热增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15.读下面“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③____;④____。

(2)由图可知,大气中CO 2 增多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和____。

(3)全球变暖,气象灾害事件增加。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降水将会____,原因是____;我国东南沿海____灾害的强度、频率会增加。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影响人类健康

(2)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大量砍伐森林植被

(3) 增加 温度升高,海水蒸发量增大 台风

(4)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减少高耗能产业;加强全球的合作;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分析】本题以自然界碳元素循环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③、④代表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频发可能会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

(2)由图中可知,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以及大量砍伐森林植被,使得大气中CO2 排放多,而植被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减少,导致大气中CO2 含量增多。

(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高纬地区海水水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大气中水汽量增多,水汽上升凝结成云致雨,降水将会增多;而低纬度海水水温升高,有利于形成热带气旋,会使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灾害的强度、频率增加。

(4)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要减少生产活动中CO2 的排放,而图中CO2 的排放主要与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关。因此,从能源角度,人类可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从产业结构角度,人类可以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减少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产业;从消费者角度,可以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提倡适度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需要加强全球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会引起地理环境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环太平洋带火山、地震频发②图瓦卢等岛国的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③温带地区树枝提前萌发新芽④全球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低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成倍增加 B.中纬度地区采暖耗能有所减少

C.北温带小麦播种面积明显增加 D.南温带农作物病虫害迅速减少

【答案】16.A 17.B

【解析】16.① 火山、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故①错;② 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故②对;③ 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温带地区树枝提前萌发新芽,故③对;④ 气候变暖,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出现洪涝灾害加剧的现象,故④对;即②③④对,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7. 由于全球变暖对全球降水量及气温的影响,低纬度地区蒸发加剧,农作物的产量一般呈下降趋势,A错误;由于气温升高,故中纬度地区采暖耗能减少,B正确; 北温带地区由于蒸发加大,气候干旱,小麦播种面积可能减少,C错误;温带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冬季的寒冷天气减少,故病虫害将增多,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以及动物的生存。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北半球西风带内,大气运动呈波浪起伏式,向北凸起的波峰称为高压脊,高压脊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北伸。当它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被冷空气切断后,在北侧出现一个孤立的闭合暖高压中心。暖高压中心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很少移动,阻碍西风带内天气系统向东移动,于是称之为“阻塞高压”(图1)。近年来,北极冬季海冰面积显著减少、北半球冬季极寒天气增多等现象与“阻塞高压”密切相关。

乌拉尔阻塞高压盘踞在乌拉尔山和新地岛上空,以晴朗天气为主,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较大。按照乌拉尔阻塞高压移动情况,可分为东移型、准定常型和西移型,不同类型的阻塞对冬季海冰面积有不同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同类型的乌拉尔阻塞发生频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图2)。

(1)说明乌拉尔准定常型阻塞高压发生频次整体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2)以乌拉尔准定常型阻塞高压为例说明北冰洋海冰面积减少原因。

(3)分析乌拉尔阻塞高压对我国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影响。

【答案】(1)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温差变小,西风势力减弱。

(2)西风从较低纬度向北冰洋输入大量热量;西风输入大量水汽、空气水汽增多,大气热力作用增强;天气以晴朗为主,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

(3)阻塞高压形成后,到达我国的极地寒冷气流增强,寒潮频发或寒潮频发,导致冻害加强。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结合图例可判断乌拉尔准定常型阻塞高压发生频次整体变化趋势是增多的;根据材料,当北半球西风带槽脊在向东移动时,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被冷空气切断后,而形成的乌拉尔准定常型阻塞高压。由材料“近年来,北极冬季海冰面积显著减少、北半球冬季极寒天气增多等现象与“阻塞高压”密切相关”,可知,近年来频次增多的趋势形成原因,有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冬季海冰面积显著减少,北极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南北温差变小,西风势力减弱。使其盘踞在乌拉尔山和新地岛上空,从而形成准定常型阻塞高压。

(2)根据材料“北半球西风带内,大气运动呈波浪起伏式,向北凸起的波峰称为高压脊,高压脊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北伸。当它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被冷空气切断后,在北侧出现一个孤立的闭合暖高压中心”,在其作用下,西风带内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受阻,沿阻塞高压北部分支流向北冰洋,西风从较低纬度向北冰洋输入大量热量;同时西风也向北冰洋输入大量水汽,由于空气水汽增多,大气热力作用增强;由材料“乌拉尔阻塞高压盘踞在乌拉尔山和新地岛上空,以晴朗天气为主”可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使北冰洋海冰面积减少。

(3)

根据材料“暖高压中心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很少移动,阻碍西风带内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可知,阻塞高压形成后,西风急流在阻塞高压地区受阻后,分成南北两支,南支与影响我国的亚洲高压源出的冷空气汇合,一旦阻塞高压崩溃,西风急流会使到达我国的极地寒冷气流增强,寒潮暴发或寒潮频发,导致冻害加强。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mm/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下图为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状况。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根据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的变化趋势,推测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造成天津沿海11月至次年3月海平面比常年平均值低的原因。

(3)说出2015至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可能给沿岸陆地区域带来的影响。

【答案】(1)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

(2)11月至次年3月期间主要为冬季,天津沿海地区降水量少,入海径流量少;冬季盛行西北风,天津沿海出现离岸流,降低了沿海海平面;冬季气温低,气压高,海平面降低;冬季海水温度低,海水密度增大,体积缩小,海平面下降。

(3)变化趋势:海平面有所上升。影响:淹没沿海低地;加剧海岸侵蚀;形成河口咸潮(海水入侵);加剧土地盐碱化。

【分析】本大题以“天津市海平面变化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及带来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主要与气候全球变暖有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汇入海洋的冰川融水量大增;且海水温度上升会导致海水体积膨胀;由于大气圈与水圈存在势能交换,当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相应升高。

(2)11月至次年3月期间为冬季,天津气候寒冷干燥,降水量少,入海径流量相对较少;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在天津沿海为离岸风,沿海出现离岸流,降低了沿海海面;且天津冬季的气温低,气压高,海平面相应降低;冬季海水温度低,密度增大,体积缩小导致海平面下降。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15年至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有所上升,给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加剧;海水入侵导致河口地区盐度上升,形成河口咸潮;海水倒灌,加剧土地盐碱化等。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气候的变化一方面会促进生物的演化,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地球上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科学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落与地球表面冰川体积关系紧密,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冰川凝固,海平面下降。下图示意地球物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

(1)据图文材料归纳地球历史上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期共同的气候变化特点及推理依据。

(2)概括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

(3)一般认为,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使得大量高密度尘埃弥漫天空,使得地表环境明显改变,最终导致恐龙灭绝。简述尘埃遮蔽天空后,地球环境发生的改变。

【答案】(1)特点:气候变冷(气温下降)

推理依据:四次生物灭绝期间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这种变化与以后变冷紧密相关。

(2)气候先变冷再变暖;

(3)达到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大气氧含量下降;同时地表温度下降。

【分析】本题以地球物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图为资料,涉及了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变化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气温降低会导致海平面下降,气温升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气候均变冷。

(2)由图可知,海平面先降后升,所以气温先变冷后变暖。

(3)结合所学可知,尘埃遮蔽天空后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达到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到达地面的光照减少,导致植物大量死亡;植物死亡之后会导致大气含氧量下降;太阳辐射变弱,导致地表温度降低。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所罗门群岛为南太平洋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该国南部的伦内尔岛拥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环礁,伦内尔岛东部的潟湖(是指浅水海域被沙嘴、珊瑚礁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的湖泊)为太平洋最大的封闭湖。在过去20年中,所罗门群岛一直是研究海平面上升的一个热点地区。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所罗门群岛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所罗门群岛为世界地震频发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3)简析所罗门群岛成为研究海平面上升热点地区的原因。

【答案】(1)特征:终年高温多雨。理由: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终年炎热多雨。

(2)所罗门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

(3)所罗门群岛岛屿众多,多珊瑚岛;海拔低;经济基础差,受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岛屿众多

【分析】本题考查所罗门群岛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多地震等。考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考查气候的判断,由图可知,所罗门群岛纬度位于10°S附近,靠近赤道,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终年高温多雨。

(2)考查区域多地震的原因。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图中的区域主要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

(3)所罗门群岛岛屿众多,多珊瑚岛;海拔低,气候适宜;受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岛屿众多,海平面上升快;同时远离大陆,受其他因素影响小,所以所罗门群岛成为研究海平面上升热点地区。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一二百年的气候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cm。据观测,北极地区1979年海冰的储量为16855km3,2012年只有3261km3。下图示意1979~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月平均距平变化(距平是指该时段海冰面积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1)根据图文资料,归纳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2)试解释随着近现代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地表出现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原因。

(3)简述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北极海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或1979~1996年下降速度较平缓,1997~2012年下降幅度增大);海冰厚度变薄(或储量减少)。

(2)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数量不断增加,近地面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大气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辐射回地表,使得地表增温,使地球加速变暖。

(3)淹没沿海低地、基地设施;加剧洪涝、风暴潮等灾害;加剧土地盐碱化;海水倒灌,河口排污能力减弱,水质恶化。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变暖原因、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极地区1979年海冰的储量为16855km3,2012年只有3261km3。说明海冰厚度变薄,储量减少;从图1979~2012年北极海冰范围月平均距平变化可以看出1979-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96年以前下降速度较慢,1996年以后下降幅度较大。

(2)根据所学知识,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对流层大气增温明显,大气吸收热量增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形式还给地面,使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减少,保温效应增强,全球热量失去平衡,导致全球变暖。

(3)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危害海拔比较低的国家安全;海平面上升使海域范围扩大,蒸发加剧,降水变多加剧洪涝,台风经过时会席卷更多的海水,风暴潮加剧;沿海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海水顺河口倒灌,使河口排污能力减弱,水质恶化。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A.全球地表径流增多 B.海洋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

C.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所致 D.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24.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23.CD 24.AB

【解析】23.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变暖导致水循环加强,地表径流总量变大,但同时海面蒸发加大,即全球水循环处平衡状态,地表径流增加不是海平面上升的主因,A错误;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增加,B错误;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海水体积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C正确;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极地冰川融化,径流汇入海洋,引起海平面上升,D正确。故选CD。

24.读“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可知,图示地区耕地海拔较高,不会被淹没,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咸化,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A正确;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滩涂,且海水侵蚀作用加剧,滩涂面积减少,B正确;“根据材料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可知,农田海拔较高,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C错误;沿海低地会被淹没,港口部分基础设施需重建,D错误。故选AB。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样性受损、极端天气、灾害事件频发。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