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仙居县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助力农民共同富裕,振兴乡村经济。 陈月明摄(中经视觉)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2年,水利系统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安排832个脱贫县水利建设投资1106.4亿元,实施1.6万个水利项目,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26.3万亩,水利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不断夯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福建省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开工建设、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旁多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进入2023年,一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夯实农业基础、惠及百姓生活。
农村供水条件显著改善
对于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广坪村的村民来说,这两年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饮水不再难了。
广坪村共367户、1498人,海拔从600余米到1400米左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靠天吃水”的广坪村“天天看乌江、年年缺水用”,曾是武隆区饮水最困难的村庄之一。2022年7月,武隆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部分溪沟断流、山泉干涸,当全区供水保障面临严峻考验时,广坪村却供水有序、保障有力,自来水24小时从未间断。
这个曾以缺水出名的贫困村为何不“渴”了?重庆市武隆区水利局水利水保科科长肖何告诉记者,群众用水的变化主要受益于水利部实施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广坪村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项目,通过建水厂、铺管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把自来水送到了每家每户。
据介绍,2019年,水利部在武隆投资建设的河心水库投入蓄水试运行。河心水库的正常蓄水位达1292.5米,平均可供水量76万立方米,巩固提升了包括广坪村在内的附近多个村庄百姓、农田的用水问题。自2021年起,水利部又对河心水厂进行升级改造,新增了智能水质采样分析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数字监控平台,完善了水质检测实验室,并对水源进行规范化建设,成为武隆区第一个实现全智能化运行的农村水厂。“目前,广坪村自来水入户率100%、自流供水入户率100%,水质、水量、方便度和保证率等指标大幅提升,确保了凤山街道6个村的用水需求。”肖何说。
展开全文
广坪村村民用水条件改善是我国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2年各地共落实农村供水建设资金超1007亿元,创历史新高,完成工程建设投资987亿元,完工1.8万多处,提升了8791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56%,较2021年底分别提升3个、4个百分点。
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事关民生福祉。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要巩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对脱贫地区和供水条件薄弱地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常态化监测,保持问题动态清零。同时,要加强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7%。
农田灌溉用水保障有力
在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富山村,4000亩农田实施了管道节水后,不仅减少了农田灌溉的“跑冒滴漏”现象,更减轻了工程的维护成本。“过去春灌,家家户户都要通宵守水争水,现在用水几分钟就能到田间地头,晚上终于可以安心回家睡觉了。”永丰县潭城乡富山村村民胡南根说。
潭城乡是永丰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灌溉面积3.2万亩。2019年该县水利部门利用潭城乡睦源水库落差大的优势,实施节水管道灌溉试点工程,铺设管道4500多米。永丰县潭城乡党委书记张志华告诉记者,与露天水渠相比,密闭式的管道不易蒸发,能够节约15%的水资源,实现了省时、省力、省钱、省事、省水、扩面的成效。
水利兴,农业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据统计,2022年全国共安排水利发展资金65亿元,实施417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截至2022年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完成中央投资96%以上。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水利设施。”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为加快推动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提升灌区保障服务能力,水利系统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渠道2万多公里、渠系建筑物近3万处、量测水设施1万多处。灌区内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此外,完成了505处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改善灌溉面积超过3000万亩,有效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以来,一批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加速推进。以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为例,该工程以农业灌溉、城乡生活、工业供水为主要任务,是四川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川南经济区城乡供水安全、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水利部将依据在建或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有效结合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工程建设,扩大耕地灌溉面积,再改造、再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陈明忠说。
不断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李国英表示,各级水利部门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利保障水平。
一方面,要实施水旱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以流域为单元开展重要堤防达标建设,支持脱贫地区326条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加快蓄滞洪区建设与布局优化调整,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实施163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加快现有水文站网现代化改造,新建一批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
另一方面,要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推进甘肃白龙江引水、青海引黄济宁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涉及脱贫地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供水水源不稳定、干旱易发、粮食主产区推进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要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水利是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推进任务之一,是乡村宜居宜业的重要支撑。要推进坡耕地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快华北地区等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山区河道管理和乡村河湖管护,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振兴水利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李国英表示,下一步,要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水利建设,加快中央水利投资分解下达,协调加大省级财政投入,通过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措工程建设资金,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还要加强水利乡村振兴监督检查,指导地方保质保量完成乡村振兴水利指标任务。同时,跟踪“十四五”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实施进度,及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 (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