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虎父无犬子,那么诸葛亮的儿子怎么样呢?
据说诸葛亮一直操劳国事,直到不惑之年还没有一儿半女,担心自己后继无人,也是为了蜀吴联盟,他写信给自己的大哥诸葛瑾,请求过继其次子诸葛乔。
诸葛瑾育有三子一女,个个才貌双全。长子诸葛恪才智过人但刚愎自用;三子诸葛融相比之下徒有其表,学而不精,难成大事;次子诸葛乔性情温顺,所以被诸葛亮看中。
诸葛瑾和孙权都欣然同意,促成了这件事。诸葛乔来到诸葛亮身边后,诸葛亮为他更换表字,将“仲慎”,改为“伯松”,希望他的品质,能像松树那样高贵挺拔,志向坚定!诸葛亮悉心传授其兵法战阵,治国韬略,黄月英授其奇门遁甲,匠心机巧。
诸葛乔更是不负所望,日夜苦练,终成大器。还与公主完婚,让诸葛亮抱上孙子,取名“诸葛攀”,意欲勇攀高峰。
公元226年,魏文帝驾崩,诸葛亮觉得乃天策良机,决定北伐。
在此期间,为了磨练诸葛乔的意志,便让其独领600士兵,参与后勤艰辛的运粮工作。
诸葛亮46岁那年,亲生儿子诸葛瞻出世,中年得子的诸葛亮自然十分高兴,但依然决定由诸葛乔继承爵位。
只可惜天妒英才,公元228年,诸葛乔竟在北伐前夕病逝了,年仅25岁。
再来说诸葛瞻。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诸葛瞻早年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261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
在公元263年,曹魏名将邓艾率部偷渡阴平,由于是出其不意,蜀军也没有太强烈抵抗,就被邓艾接连攻下多座城池,兵锋直指成都,眼见都城不保,有亡国危机,于是,诸葛瞻便放弃了涪城,一路退守到了绵竹,然而终究是实力太弱,不久绵竹就被邓艾攻陷了,诸葛瞻、诸葛尚、张尊等均被杀,没过多久,邓艾便攻下了雒城,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展开全文
诸葛瞻雕像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其间,写信给哥哥诸葛瑾,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诸葛亮病死,诸葛瞻袭爵武乡侯。
延熙六年(243年),诸葛瞻十七岁,娶蜀汉的公主为妻,授为骑都尉。
名过其实
延熙七年(244年),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因为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
延熙十六年(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因为在东兴之战打败魏国军队,于是打算大举用兵,当时诸葛瞻官至侍中。张嶷写信给诸葛瞻,提醒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恶果。果然,诸葛恪在同年大败而回,被孙峻杀害。
诸葛瞻像
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244年—260年),诸葛瞻累迁至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
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但当时宦官黄皓弄权,朝中大臣都迁就庇护他,没有人出来纠正这一弊端。
廖化约宗预一起拜见诸葛瞻,宗预说:“我们已经年过七十,所得的已经够多,现在是差一死,有什么要相求年轻后辈而是自己劳累呢?”最后宗预没有前往拜见。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这份表据说为蜀汉长老所保存。
战死绵竹
景耀六年/炎兴元年(263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准备决战。
诸葛瞻塑像
这时,黄崇也激励将士决一死战,李球临阵授命,于是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汉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
永和三年(347年),史官常璩(《华阳国志》的作者)向西蜀长老考证,听说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蜀国败亡应归恶于《三国志》中的“宦人黄皓窃弄机柄”。而陈寿在归恶于黄皓的同时,也归恶于诸葛瞻的“无能匡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