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 风雅 起来

古韵传风雅 非遗活起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05:29:01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吴川瓦窑陶鼓非遗传承人欧强正在制作陶鼓。

吴川非遗木偶戏。沈开婧 摄

展开全文

吴川市粤剧团精彩演出瞬间。

粤剧文武小生威风凛凛。

广东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张馨元 摄

曲调古雅又朗朗上口,花旦袅袅婷婷、面若桃花,文武小生威风凛凛、身穿大靠,剧本雅俗共赏、深入浅出。数百年来,粤剧在雅俗交融中,唱得人百般滋味在心头。12月26日,吴川市第十届粤剧文化节在吴川市博物馆一楼报告大厅开幕,精彩表演持续至12月30日,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了一场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文化盛宴。

吴川是粤剧南派艺术的发源地,被誉为“粤剧之乡”“演出宝地”。当地城乡居民一直酷爱看粤剧,“村村做大戏(粤剧),处处锣鼓响”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吴川成了粤剧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壮大的摇篮,并逐渐形成了富有吴川特色的南派武功戏,技艺精湛,享誉中外。

一直以来,吴川市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刻把握文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文物工作融入吴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部署,着力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政策支持、人才支撑、资金保障等,推动吴川市新时代文物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经过大量的挖掘保护工作,这里的文物不胜枚举,这里的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绚烂璀璨。

●南方日报记者 麦思容

通讯员 凌才华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系列举措护航

文物和非遗保护世代接棒

吴川保护文物和非遗挖掘保护工作,硕果正芬芳。

吴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广东戏剧之乡”“中国月饼之乡”“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吴阳镇)”等美誉,是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近代抗日名将张炎将军、李汉魂将军的故里。传统的民间艺术“吴川三绝”——飘色、泥塑、花桥闻名遐迩,国家级非遗“粤剧南派艺术”和“吴川飘色”名扬海内外。

经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吴川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246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湛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吴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个。可移动文物240件(套),其中三级文物17件、国家级非遗4个、省级非遗6个、湛江市级非遗6个、吴川市(县)级非遗5个。成功申报“吴川飘色”“吴川泥塑”“吴川粤剧南派艺术”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吴川市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湛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吴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0名。

一系列成果离不开吴川市一直以来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

完善文物、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吴川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市内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健全“四有”档案;对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护机构”“四有”工作;建立健全市、镇(街)、村(居)三级管理员保护网络,责任到人,严禁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开展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解决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2007年,吴川市还专门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成立了吴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非遗专家委员会。同时,建立吴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近年来,吴川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广东省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世德学校(旧居)、张炎故居、李汉魂故居、香山古庙、茂山书院、吴川学宫大成殿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林召棠故居及芾南图书馆、庄艮林氏大宗祠等历史建筑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柏李氏古墓群等被评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注重非遗文化传承。当前,吴川市已建立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室),分别设吴川文化馆非遗展览厅、吴川市博物馆非遗展览厅和梅岭社区吴川飘色展览室。市文化馆内开设了300平方米的非遗展馆及100多平方米的非遗传承基地,并在梅岭、梅菉头、隔塘社区开设了飘色传习所,每个传习所均设有工作人员多名,依托社区开展传承工作。

吴川粤剧南派艺术拥有专业的传承场地及展示场馆约500平方米;吴川月饼制作技艺,吴川瓦窑陶鼓、吴川梅菉貔貅舞保护单位均由专职协会保护,每个保护单位均设有3—10位专职或兼职保护人员,并拥有不少于200平方米的传习所。特别是吴川月饼制作技艺的传承生产场所超过10万平方米,其中“金九月饼”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金九月饼博物馆”和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线,还于上海开设了3万平方米的生产线,福海月饼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线等,月饼制作从业人员达千人。

擦亮当地名片

是文化名城更是红色热土

为持续擦亮吴川非遗品牌,多年来吴川市坚持举办“粤剧南派艺术”“飘色”等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并举办“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和非遗进景区”活动,每年活动多达50余场次。

从2016年起,“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开始走进吴川景区鼎龙湾,到现在已连续举办4届。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到此,精彩活动享誉国内外,为文化旅游融合奠定了基础。

说到非遗与传统习俗,不得不提吴川人钟爱的粤剧文化艺术节。

吴川是粤剧南派艺术的发源地,被誉为“粤剧之乡”“演出宝地”,“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是当地亮丽的名片。2012年开始,吴川每年举办“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邀请海内外众多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现已成为港澳及省内外享有盛名的文化艺术盛会。

“举办粤剧文化艺术节,对挖掘传承吴川粤剧文化、粤剧南派艺术,丰富群众生活,营造高雅文明文化氛围,培育和弘扬吴川人精神意义积极重大。”吴川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人员表示,吴川粤剧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吴川人民文化传承精神,是既古老又鲜活的文化历史积淀,是吴川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宝库,是吴川人民感情、品质的综合载体,是吴川人民生存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象征。保护和弘扬粤剧文化,一方面唱响吴川文化亮点,进一步扩大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在国内外交流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粤剧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壮大了文化产业,带动了历史文化名镇,新农村建设及沿海特色旅游业等区域性经济发展。

吴川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片红色热土。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位于吴川梅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路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办事处由黄学增任主任、韩盈任书记,领导南路十五县及梅菉、北海市的农民革命斗争。

现如今,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已成为吴川市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多年来,在吴川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该旧址得到多次修缮,努力恢复南路办事处原貌,每年都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前来参观研学,汲取红色力量,让文物“活”起来。

据介绍,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始建于清末,为两进院落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87.2平方米,门前广场约2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1983年10月被吴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吴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设立“中共南路特派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国民党南路特别委员会旧址”标志,2008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相关单位筹集资金进行修缮,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革命旧址……在一代代吴川人的努力下,“红色文物”始终焕发着时代光彩。

“吴川市将继续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文旅建设,不断擦亮非遗品牌,打造红色村镇,以社会力量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走向深入。”吴川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人员表示。

■一线人物

文化苦行者守护千年技艺

吴川市非遗项目众多,类型丰富,非遗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广大传承人的积极努力和辛勤付出。特别是省级非遗项目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能够延续至现在,离不开湛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欧强对这份技艺的热爱和执着。

瓦窑陶鼓是吴川梅菉街道瓦窑村流行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瓦窑陶鼓曾风光一时,陶器远销国内外。但随着新生事物的崛起和电子时代的来临,曾经兴盛的瓦窑陶业已面临失传窘境。

然而,吴川总有在逆境中的文化苦行者,他们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为己任,努力让许多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贵技艺得以重焕光彩。吴川人欧强就是其中之一。

平日里,欧强除了做些雕刻工艺养活一家人,其余时间一直在研究陶鼓。他总想着怎么样去创新发展,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为此,欧强自建了一条长2米、宽1.5米的小龙窑,采用柴火烧的旧方法,一窑能烧8个陶鼓。他还尝试在陶鼓上雕琢一些精美图案,融合了佛山陶艺的精髓,使陶鼓更显古朴美观。

在吴川市非遗中心的精心指导下,欧强还创制出了一批精致美观的小型陶鼓文创作品,并积极将陶鼓推向市场。此外,欧强多次参加深圳文博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陶鼓进校园活动。“陶鼓在瓦窑流传了千年,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决不能丢失,必须把它传承下去”。欧强表示,目前瓦窑村还留有4条旧龙窑,期待政府能够将它们修复。

■传承故事

吴川粤剧

南派艺术饮誉中外

吴川是粤剧之乡,更是南派武功戏的发源地。于1953年成立的吴川市粤剧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保留“下四府”粤剧南派艺术特色的剧团。

该团为重现南派粤剧传统,特别重新编写了大戏《草莽英风》,该剧在广东省第三届艺术节夺冠群雄,并于1990年被评为羊城国际粤剧节优秀剧目。2008年6月,应新加坡国家艺术节组委会邀请,该剧团首赴新加坡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了9场南派传统古装粤剧,尽展独具特色粤剧南派艺术风格,博得了新加坡观众的热烈掌声,被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授予“粤剧南派,星耀狮城”牌匾。

2012年7月20日至25日,吴川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再次赴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演出,共献出《神威罗通勇扫北》《燕归人未归》《草莽英风》和《狄青怒斩黄天化》4出南派传统古装粤剧。在保持粤剧梆、黄的基础上,唱腔、音乐设计也作了较大创新。还运用了不少流行小曲,使观众观赏该剧时耳目一新,尽显南派粤剧艺术风格。这次赴异国演出,其中两晚为慈善义演,将105万元悉数捐给新加坡雅西西慈怀病院。

据介绍,吴川两次赴新加坡参加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一方面打响了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品牌,确立了吴川文化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向新加坡人民展示了吴川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为吴川和新加坡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力增进了中新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开创了吴川和新加坡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相互促进、不断深化、共享发展成果的好局面。

吴川市是远近闻名的粤剧之乡,粤剧文化艺术群众基础雄厚,城乡居民历来喜爱粤剧。逢年过节、年例习俗、喜庆佳期,请粤剧团唱大戏已成为当地最常见、最隆重的文化娱乐项目。据统计,全市1529条自然村,几乎每年有近八成村庄组织演出,达3000场次,戏金2500多万元,观众近500万人次,是“两广”粤剧团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

同时,吴川市粤剧人才辈出,名角遍布省内外,且粤剧南派艺术风格独特,演技高超,深受观众欢迎。2011年,吴川“粤剧南派艺术”被广东省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吴川粤剧能得以长盛不衰,离不开吴川市领导及文化主管部门对粤剧文化品牌的重视和扶持。

据悉,多年来,吴川市委书记、市长及宣传部主要领导多次到吴川市剧团调研、指导,及时为剧团排忧解难,在财政上加大扶持力度。吴川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作为主管部门,多次深入剧团和粤剧演出点,提供优质的服务。

吴川市文体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非常重视吴川市粤剧团的改制工作,及时解决了转企改制带来的各种难题。目前,吴川市成立了吴川粤剧南派艺术传承中心和吴川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在粤剧团改制中,吴川市是保留最完整、改革最彻底的少数县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