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战争年代,作为弱者,跟谁混都是混,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但要选最大的树,最粗的大腿,这样,弱者的利益才会有所保障。
不论是刚开始穷困潦倒的后来飞黄腾达的治国奇才,还是起先毫不起眼的小罗罗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将军谋士,他们都有一段从弱变强的辛酸之路。
张良是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张良的第一次亮相就显得光彩照人,不同凡响。张良以一个复仇者的身份登场。
从张良的经历来看,他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为宰相。
大约在张良二十岁时,秦灭韩,国破家亡的厄运突然降临,从此张良心里充满仇恨,一心要为韩国报仇复国。为报亡国之恨,张良遣尽家僮,弟死不葬,变卖家产,四处寻求天下勇士刺杀秦始皇。
浪迹天涯的张良终于以重金求得他的“荆轲”,一位力贯千钧的大力士,此人能扛起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
有一次,秦始皇巡游东方,途经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博浪沙。古代的博浪沙是一片丘陵地带,山上荆棘丛生,沟壑纵横,人烟稀少,异常荒凉。当秦始皇的宝辇经过时,潜伏在此地的张良同大力士一起投掷大铁锥偷袭秦始皇的銮驾,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这一锥“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惊,在全国上下连续十天大肆搜捕刺客,结果什么也没有搜查到,张良此后浪迹天涯。
简单说就是放弃了贵族公子的身份,然后去跟社会人一起搞事情了。
有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一座桥上游玩。经过一位身着粗布短衣的白发老人面前时,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然后看了看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闻听此言,张良先是一怔,继而大怒,这老头,如此无礼!但见对方年老,就忍气吞声地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又得寸进尺地抬起脚来:“伺候我穿鞋!”张良心想,鞋都替你拾了,索性好事做到底,便跪下来伺候老头子穿鞋。老头伸脚接鞋穿上,呵呵一笑,扬长而去。张良目送老头远去,觉得这个老头有些不可思议,定非常人。正思量间,老头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你小子不错,孺子可教!五天后,你还来这里见我。”张良又惊又喜,连忙毕恭毕敬地跪下来说:“诺!”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天后的一大早,张良依约来到桥上,谁知老人早已到了。老人满脸怒色地说:“年轻人和老年人相约,怎么能迟到呢?回去!五天后再来!”
就这样又过了五天,张良鸡鸣之时就前去赴约,但还是迟到了,老人一见到他就骂:“又迟到了!你这是怎么回事!”又让他过五天再来。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出发,终于赶在了老人的前面。张良的真诚经受住了老人一连串的考验,老人笑着说:“理当如此!”随即掏出一篇竹简授予张良:“熟读这部书,便可以为帝王之师。”说完飘然而去。
天亮后,张良发现老人送的书竟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太公兵法》,传说此书是西周姜子牙所著;而那神秘老人即是传说中的“黄石公”。。
也有很多人觉得这是张良的天才创意,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张良的智商和情商胜于常人。
辅佐刘邦打天下时,他还把刘邦塑造为半人半神、是天选之子的领袖形象,也只有这样,大汉王朝才能被百姓认同,才算是真正成功的建立。在此意义上来看,对于刘邦来说,相对于十万精兵强悍的战斗力,张良所发挥的作用是更有利的。因此,刘邦一生都对张良都屈尊敬贤,行礼如仪。
张良虽身居乱世,却胸怀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毅然开始戎马倥偬的一生;他不似圣人那样讲大道理,而是现实地讲利益。众所周知,张良与刘邦一见如故,在某些事情上,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这才有了约法三章能够入主咸阳,鸿门宴侥幸脱身,刘邦后来被项羽封为汉王,又听取张良之计,火烧栈道,表面断了自己后路,使项羽放松警惕、信任自己,实际上则为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下了基础。张良说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讲不通,而与刘邦却一点就透,所以说刘邦是天授。刘邦的处世之道,是长时间自市井之间摸爬滚打出来的,而张良也是如此——极为现实。
历代君王在创业打江山的时候,正是用人之际,他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在此时会得到尊重和重视。然而,一旦乾坤既定之后,君主们便会怀疑昔日的功臣“功高盖主”,“卸磨杀驴”则是必然的。历史上开国功臣大多数结局都很悲惨,善始善终者能有几人呢?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刘邦的疑心极大,张良陪伴皇帝左右还能够自保,这确实是一大奇迹!张良为什么能够在危机重重的宫廷斗争中得以善始善终呢?一言以蔽之,“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也”。在功成名就之后,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张良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却激流勇退,称病不上朝,过起了闭门谢客的隐居生活。
张良的这些作为都是表面现象,是其“明哲保身”之举。其实,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张良早就了然于心。故而,功成名就之后,张良见好就收,聪明地“拍屁股走人”,去学道,去游冶,逐渐“名正言顺”地从官场中退出,才使其有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当初,张良曾劝韩信也要功成身退,可惜的是韩信不听劝告。直到人头落地之前,韩信才悟透张良的苦心,发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哀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在中国历史上,成功的谋略家灿若星辰,但张良的这种谋略风格很少。天下汹汹,各为其主。张良是一个“优美的”战略家,在战略实践活动中是何等潇洒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