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三巴音”调解室发生了温暖感人的一幕:巴音高勒嘎查牧民吉某和巴音希利嘎查牧民斯某握手言和、互献哈达,在乡镇领导、嘎查“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共同见证下,两名因草牧场纠纷结怨的老邻居终于冰释前嫌。
“巴音”蒙古语意为富裕,象征着美满幸福、吉祥安康,巴音高勒、巴音希利、巴音敖包三个嘎查均坐落于乌兰陶勒盖镇北部,自2022年以来,乌兰陶勒盖镇深入贯彻旗委、政府“用好‘三分吸附法’,实现‘三不两当地’”的工作要求,深化人民调解的乡土实践,立足嘎查之间地界相交、习俗相近、邻里纠纷交织的现实情况,以地企琐事、邻里家事、群众心事“三事”矛盾纠纷调解为切入点,利用巴音高勒嘎查议事小木屋建立“三巴音”调解工作室,打造牧区联治调解堡垒,使矛盾纠纷化解和错综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变得更有温度、更富人情味。
党建引领、堡垒联建。将党建优势融入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亮身份、明职责、重承诺”工作方式,进一步凝聚调解合力、强化化解力度,推行“1123N”机制,即一个召集人,一个心理咨询师,两个专业法律顾问,三个调解小组为主的调解团队,辐射带动各嘎查老党员、老干部、网格员、退伍军人等力量,构建起维护社会稳定坚实堡垒,全力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创新发展。
政府引导、人员联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强化政府专干、法律顾问专业支撑优势,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带动引领作用,以威望高的老支书、老党员为“领军人”,辐射带动当地基层党员、村民代表等力量主动走乡入户排查 ,提前绘制隐患排查“网格图”,制定化解“作战图”,逐步形成“矛盾未激发、我们先解决”的工作模式。
展开全文
一体发展、矛盾联调。搭建跨区域联合调处平台,加强区域工作协同,由召集人定期召集相关嘎查调解小组成员,通过分析研究跨区域特点,“三巴音”联合各嘎查工作力量进行同部署、同调度、同开展、同预警,让矛盾联调结果尽显芳华。
整合优化、基层联治。以升级打造“三巴音”调解工作室为契机,整合优化各嘎查资源,将组织建设、意识形态、综合治理等进行网格化管理,突显网格化管理优势,将系统治理、综治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构建“大网格”工作格局。
分析研判、经验联享。通过建立台账、梳理问题,将已解决、未解决进行归类分析,组织嘎查调解小组沟通交流、分析研判,以“寻找共同诉求点,探讨问题相似点,解决群众烦心点”为目标,探索“多元”调处方式,让群众在信访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情。
自“三巴音” 调解室成立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500余人次,摸排出各类矛盾纠纷80余件,已成功化解76件,推动85%以上的问题在初次调解时得到解决,90%以上的矛盾纠纷实现“三不两当地”,切实将矛盾纠纷处置在前、化解在小,为乌兰陶勒盖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来源:乌审旗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