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李善长,得先从免死铁券说起。
免死铁卷图片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从这一天起,由他全额注资的大明公司正式开张。
两年后,经营业绩不错,朱元璋想了个绝妙主意,成立董事局,搭建董事会班底,即洪武三年的大封功臣。
其中,封公6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和常茂。
封侯28人,以汤和、郭子兴等为代表。遗憾的是,刘基没能进入大名单。
就这样,34个家庭荣升为大明王朝的新贵。同时,出手阔绰的朱老板还给他们颁发了免死铁券。
免死铁券有什么用呢?只要不谋反,不干丧心病狂的事,在紧急关头,本人或家中成员可免死一次。
文件下发后,台下引发争议。
因为,在战争年代没建寸尺战功的李善长不仅位列六公之首,还独得两张铁券,这意味着他比别人多了一次可以重生的机会。
嫉妒也好,不服气也罢,反正由朱元璋说了算。谁让你在公司没股份呢?
然而,20年后,77岁高龄的李善长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一谋反,本人遭削首,还被灭了三族。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风烛残年的糟老头在最后时刻谋反,到底图个啥呢?
展开全文
李善长影视剧照
元至正十三年(1354年)春,朱元璋告别岳丈郭子兴,领着徐达、汤和、费聚等二十四人南下定远,决定自己出来单干。
一帮人高歌猛进,不久便拿下滁州。
当朱元璋正思考去哪里开辟新根据地时,有个人从容来投,这个人就是颇具才华的李善长。
从此,李善长将和朱元璋一起见证风雨,历经37个春秋,并有幸成为他的“萧何”。
其实,李善长能成为六公之首绝不是徒有其表。
首先,他是一枚暖心豆瓣,从担任文秘开始到朱元璋逐鹿中原、问鼎天下,一直干着后勤部长,无论大小战役,前方将士从没饿过肚子,开辟了一条看不见的战线。
其次,他是朱的第一批智囊,为老板认识人、推荐人,眼光独到,一个妥妥的人资部长。
最可贵的是,李善长对朱元璋无比忠诚。明史记载,自朱元璋离开郭子兴后逐渐势大,郭子兴反而来到滁州再次成为他的主子。
为分化朱元璋的势力,郭子兴极力争取李善长,让他成为自己的人。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李善长只说了一个字:不。
朱元璋知道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或许就是李善长独获殊荣的原因。
朱元璋影视剧照
李善长的前景一片光明,那他为什么要谋反呢?
如果我们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笔者深信,真相揭开比一部大戏还精彩。
明朝建国,朱元璋从当初的吴王一跃成为天子,或者说从地方负责人直接变成了中央首脑。
自然,眼界会拓宽,格局也会变大,原来以打江山为目的,那么现在就是如何守卫和巩固这片江山了。
无独有偶,开局后朝堂上分成两派,一派是以6公28候为主体的淮西集团。这些人和朱元璋出生入死,历经枪林弹雨,为公司开张立下赫赫战功。
后经论字排辈,李善长成了他们的领头雁。
另一派呢?称浙东集团。包括刘基、章溢、叶琛、宋濂等人,他们饱富学识,为家国制定纲领,若一股清流左右着大政方针。
按理,浙东集团根本不是淮西人的对手,但一段时间以来居然被他们占了上风。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御史中丞刘基。
此人在战争年代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却有个弱点:清政廉洁、刚直不阿,连李善长这样比他爵位高几级、奉禄比他多十倍的大佬的账也不卖。
但,这却是朱元璋喜闻乐见的,反正他是两股势力的裁判,为公司运营着想,何不让他们多掐几架呢?是的,如果两派一片祥和,朱老板很有可能会找不着北。
刘基影视剧照
李善长感觉丢了面子,想极力挽回这种局面,于是他向朱元璋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日后掀起滔天巨浪,一万人为他陪葬的胡惟庸。
说说胡惟庸吧!他加入朱元璋集团比李善长晚一年,建国前只是个小官,名不见经传。
不过,胡惟庸极有野心,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拼命巴结李善长,而且处事干练,一直小心谨慎,经李善长多次游说走进了朱元璋。
其实,这些都是表相。谁也不会想到,从这一刻起,朱元璋已经开始布局了。
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从中书省参知政事突然被提拔为右丞相,3年后,进左丞相,(明朝以左为大),胡惟庸竟从一个小小的参知政事摇身变成帝国的二把手。
几年下来,胡惟庸为朱元璋干了一件漂亮事一一成功打击浙东集团,把刘基挤出朝堂。
据说刘基之死和他有莫大干系。最后一次,他代表皇帝去看望病重的刘基时,还亲自给他熬了碗钦赐的汤药。
李善长乐开了花,殊不知,死亡已悄悄迫近,朝他挥手了。
胡惟庸影视剧照
之后,朱元璋身上出现了几个奇怪的变化。这些变化到底是什么呢?不急,让我们徐徐打开,有滋有味地咀嚼。
胡惟庸成为丞相后居然做起了春秋大梦,不但想架空朱元璋,还希望改头换面、另起炉灶。当他一脚踢开刘基,踹走另一位丞相汪广洋后就出手了。
他首先要争取的就是执掌淮西令旗,揣着两张免死铁券的李善长。
出于试探,他和李善长进行了密谈,不料遭断然拒绝,此时,李善长依然对朱元璋无比忠诚。
胡惟庸明白,要想拉李善长入伙必须另谋它途,他深信,总有办法让李善长和自己结盟;他知道李善长不缺银票,或许就缺一个拉帮入伙的理由。
胡惟庸想到了李存义一一自己的儿女亲家,李善长的亲弟弟。
当李存义把胡的计划告诉李善长后,莫名的恐惧让李善长如惊弓之鸟。
李善长影视剧照
李善长的恐惧基于两点:
几十年来,朱元璋历经尸山血海,胡惟庸根本不是这个人的对手;朱元璋能击败陈友谅,打垮张士诚,赶走元顺帝,其手段当今世上无人能与之匹敌。
但李善长为了保全弟弟,却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意思是:我已经老了,等我死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有了这句话,胡惟庸如获至宝,接着开始撒银票,拉人入伙,期待某一天把钢刀架在朱元璋的脖子上。
然而,胡惟庸并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透明的,因为朱元璋身后穿着飞鱼服的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他。
而朱元璋却静静地等待着,他相信胡惟庸一定会钻进那个圈套。
一次,胡惟庸的儿子外出游玩坠马,被路过的马车碾压而死。胡惟庸狂怒,没走任何司法程序就杀了马车夫。
胡挑战权威,第一次触碰到了朱的底线,没想到朱元璋回答得很轻松: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既然人都杀了,那就拿命来还吧!
胡惟庸这才知道,面前的对手用眼神就可以把自己扒得精光。
朱元璋影视剧照
然而,这件事对朱元璋来说还不够,如果要胡惟庸的身体全部钻进圈套并系牢绳子必须要他自觉地引起众怒。
鱼即将上钩。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月,占城国使者来南京进贡。这本来是件寻常的事,不过接见使臣的却是胡惟庸。
这下事情大了,胡惟庸能代表皇帝吗?既然已行使了皇帝的权力,这说明他早就有了取而代之的心。
不需解释了吧!或者说任何借口都是苍白的。
就这样,震惊明朝的胡惟庸案爆发。几年下来,朱元璋只用了一个方法:杀。近万名所谓谋反者全部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下。
关于过程不再多讲,在这里我们该揭开第一个谜底了,朱元璋为什么要亲手刨制胡惟庸案呢?
其实,胡惟庸只是个小卒,在朱元璋眼里根本无足轻重,让他坐上丞相位置即代表着新生势力,那么让这股势力去灭掉浙东集团不就很正常了吗?
这是朱元璋达到的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成功废除了千年以来的丞相制度。
天下任我独行,他不想被任何势力掣肘,并告诫未来的君王,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才是江山永固的不二法门。
讽刺的是,朱元璋做到了,可他的子孙发明的内阁制度却把权力给彻底分流了。
胡惟庸影视剧照
胡惟庸被诛杀后,李善长自知那场山雨总有一天会来临,而他能做的也只有等待。因为这个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叛逆者就是他推荐给朱元璋的(朱元璋心里偷着乐)。
李善长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填空担任御史中丞,期间还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朱的态度呢?更若无其事,一一采纳。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朝中突然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同党。
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可以大胆推断,李存义父子敢与胡惟庸勾结,那么他的幕后是谁呢?除了李善长还会有别人吗?
但这一次朱元璋却作了个奇怪的决定,免李存义父子一死,流放崇明岛。
难道是李善长那两张免死铁券发挥了作用?至少,在李存义父子参与谋反这件事情上的确如此。
表面看,朱元璋给足了李善长面子,那李善长的态度呢?不谢恩。其实,此时朱元璋心中明镜似的,他之所以放过李善长和李存义父子,还有他的第三个目的。
他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答案我们后面揭晓。
李善长影视剧照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这一年李善长77岁,已垂垂老矣。
不过,他还想扩建府邸,彰显一下皇亲国戚的风范(他的儿子李祺娶了朱的女儿临安公主)。
可他碰到了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手下兵丁和仆人不听使唤,不给他干活。于是他只好去求助汤和,借三百卫士来用用。
没想到,汤和却告诉了他一些最近在街头巷尾风传的事。
汤和说,你有一个叫丁斌的远房亲戚,原来在胡惟庸府上上班,听说这次因为胡惟庸的事情被牵连,可能要发配去边疆。
李善长听后,干了一件愚不可极的事。向朱元璋求情,希望老板开恩赦免丁斌。
这一次朱元璋再没那么好心情,随即下令捉拿丁斌。丁斌不负众望,一五一十地把当年胡惟庸、李善长、李存义父子的事全都抖了出来。
关键词:李善长不是胡案的谋化者,也不是参与者,但他却两边徘徊,是个可耻的旁观者。而且身居高位,知情不报,首鼠两端,比直接谋反的危害还大。
李善长的末日到了,和胡惟庸的结局一模一样,本人遭枭首,被灭三族,一家七十余口与他一起去了黄泉。
李善长影视剧照
朱元璋的第三个目的该揭晓了一一打击旧部,直至端掉淮西集团。
在他的世界里,不该有任何阻挡,哪怕是一枚铁钉,一粒稻穗,只有这样,才能铲除一切腐败,还家国安宁。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李善长传》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