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云南省剑川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此全国共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黑龙江省有两座城市在名单中,一座是 东方小巴黎哈尔滨,另一座是有着美丽传说的 鹤城齐齐哈尔。
两座城市的风格不尽相同,一个有着异域风情,另一个散发着重工业风,却都是有故事的城市。为什么这两座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一个曾经并不属于黑龙江的城市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哈尔滨和上海同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不仅仅只是有着相似的十里洋场,松花江两岸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学府文化和黄浦江还是有区别的,也是值得后人了解的。今天,我先给你讲讲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一座——哈尔滨的故事。
01
铁路运来的一座城
我们现在知道的哈尔滨是解放后重新划分的省会城市:
解放前它经历了百余年混沌的隶属时期
清朝时期它曾属于吉林将军管辖
展开全文
晚清时期是沙俄中东铁路的附属地
北洋军阀时期是东省特别区的首府
伪满时期是滨江区的省会
如果没有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带给哈尔滨的机会,它可能只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镇,常驻人口不足3万。而同时期的齐齐哈尔已经是清朝黑龙江将军辖区内的统治中心。
可以说,中东铁路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东北的命运,带给它繁荣,也带给它灾难。当年在东北有这样一个说法,谁能掌握中东铁路权,谁就掌控了东北的命门。表面繁华的背后是大国之间的博弈,沙俄以及后来的苏联、清政府、日本、英法美、东北地方军阀、国民政府几方势力为了争夺对中东铁路及附属地的管理权,从未停止过纷争。说哈尔滨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就是围绕中东铁路的历史展开的。
晚清时期,沙俄出于政治目的计划把他们的西伯利亚铁路延伸至中国境内直至出海口。当时的规划是打通东北的东西方向,从内蒙古到朝鲜的运输通道,南北方向直通旅顺港。当时齐齐哈尔是东北重要的政治中心,他们担心把铁路修到齐齐哈尔会有麻烦而绕开了,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T字枢纽的节点。哈尔滨因此得到扶持迅速崛起,自此齐齐哈尔的经济地位逐渐落后于哈尔滨。
中东铁路贯通之后,先后有30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在铁路沿线的几大城市设立领事馆和银行,注入资本发展商贸,像满洲里、扎兰屯、哈尔滨、长春都是在那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些城市都被形容为“被铁路搬运来的城市”。
02
侨民带动了城市的工业文明
从中东铁路修建开始,俄国的筑路工程师、勘查专家、气象专家以及大量的技术工人陆续定居到哈尔滨,这算是首批移民。 后来沙俄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移民的政策,国内的商人、农民和工匠也陆续来到哈尔滨,据统计当时中东铁路沿线几个城市的俄国侨民达到3万人。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后,流亡的贵族、商人、企业主、银行家、律师、作家、医生、教师,陆续来到哈尔滨,这些是真正将西方文化带入东北的一批人。二战爆发后还有从欧洲逃难来的犹太人,陆续在哈尔滨建造商行、银行吸引资本,开设学校、医院、图书馆、报馆、电影院,建造工厂。
自此,商贸、文化、工业、教育等各方面在哈尔滨都得到了迅速崛起的机会。不得不说,中东铁路的修建给哈尔滨带来了近代工业文明,使它成为一座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化、国际化大都市。
都说建筑是文化的基础,在哈尔滨,拜占庭式、哥特式、鞑靼式、巴洛克风、日式风、土耳其风……风格迥异的各式洋楼好似一座建筑博物馆。时间可以带走历史的记忆,但这些圆穹顶、帐篷顶、尖塔顶的老楼还在,好像不会说话的老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它在,往事就在。对建筑或者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哈尔滨走走,推荐一些老建筑给你们,用心倾听那些“老人”给你讲的故事。
黑龙江省历史博物馆,是古典欧洲巴洛克式建筑;
索斯金故居现在是土木建筑学会,是仿古典主义建筑;
梅耶洛维奇大楼,现在是哈尔滨少年宫,是文艺复兴式建筑;
松浦洋行,现在是教育书店,是仿巴洛克式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
原圣尼古拉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
犹太新会堂是犹太式建筑;
哈尔滨弘报馆,现在是黑龙江日报社是日式建筑;
去中华巴洛克走走,还能看到一些融合了中式元素的西方建筑。
03
中央大街的面包砖
几乎每座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步行街,北京有王府井,上海有南京路,哈尔滨有中央大街,它的形成也是围绕修建中东铁路而产生的。相传当时的松花江两岸没有路,都是荒草甸子,为了修铁路要驾着马车在草甸子上运输器材,没几天就压出了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
原本只是一条路,因为铁路局在沿江的空地上盖宿舍安置铁路工人和家属,人气聚起来以后俄国人在这条街上经营杂货铺子,逐渐形成了商业规模。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即便是大城市也很难买到进口商品,而在中央大街上,只要你花得起钱,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瑞士的钟表、美国的洋油、日本的料理都能够买到。中央大街成为那个年代全国为数不多的国际性商贸街,时至今日都是哈尔滨最繁华、知名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来哈尔滨旅行,一定要去中央大街上逛逛,摸一摸地上的面包砖。
有人说中央大街上的路面是俄国人修的,实际上这条路是中国人自己修的。当时路况不好,运输车辆经常误在路上影响进度,铁路方和商家强烈建议政府出资修路。在1920年我国政府收回了中东铁路附属地权以后公开招标,一位叫李福祥的中国人以500块大洋中标,耗时三年修建的。
铺路用的石头因形状像俄罗斯面包,所以被称为“面包砖”。关于面包砖的传说有两点最有趣,一个是它的造价,一个是它的工艺。
相传当时一块面包砖价值1块银元,共用了87万余块,整条街价值连城,中央大街也被称为金街。为了让这些“金砖”长久牢固的铺在中央大街上,工匠将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头,打磨成一米多长的石柱,削尖了一根一根钉进路里。这样不仅牢固,渗水性也好,不容易积水。
其实这些都是传说,砖就是铺上去的,只不过采用了一些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在砖的缝隙间浇灌了沙子和水,确保砖头不容易松动。关于面包砖的总造价,也有当年明确的史料记载,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
04
令人骄傲的文化教育
很多人提起东北,固有印象就是花棉袄、二人转,在这里我必须为哈尔滨正名,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它的教育体系就非常完整,小学、私立学校、专科学校、高等学府的数量非常之多。不仅移民过来的俄国人重视教育,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更是重视教育。资料上记载,当时在哈尔滨有俄国、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波兰、乌克兰、犹太人建造的各类学校,加上中国本土学校,大大小小共有100多所,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教育风格。
当时哈尔滨在国际上算是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哈尔滨法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东铁路商务学校都是有知名度的高等学府,为中国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涌现出很多时代风云人物。
科普一些你不一定知道的哈尔滨之最:
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于1905年在哈尔滨创办的,比上海虹口大戏院成立时间早了3 年;
1921年哈尔滨创办了第一所音乐学校, 中国西洋音乐教育始于哈尔滨;
1922年俄国皇家大剧院著名芭蕾舞演员伊丽莎白·瓦西里耶芙娜·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在哈尔滨创办了芭蕾舞学校,哈尔滨成为 中国最早学习芭蕾舞的城市;
西洋美术教育也是较早经哈尔滨传入中国的。
不要再说黑龙江只有大秧歌和二人转了,哈尔滨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博物馆70个;文化馆(艺术馆)20个;公共图书馆18个,图书馆分馆175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0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3个。听交响乐、看话剧、看芭蕾舞演出、欣赏美术作品,哈尔滨会给你一个最棒的艺术体验。
Tips
哈尔滨:
黑龙江省会,国际著名的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
哈尔滨著名旅游景点:
中央大街、索菲亚大教堂、中华巴洛克、龙塔冰雪大世界、极地馆、哈尔滨东北虎林园
北方森林动物园、金源文化旅游区
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
哈尔滨美食:
道里菜市场、哈工大夜市
锅包肉、炸冰棍、哈尔滨红肠、春饼、熏肉大饼、马迭尔冰棍、酱骨头、俄式大餐
今日话题
Topic
你对哈尔滨是什么印象?
往期精选
津津乐道话龙江:几代人记忆中的牡丹江军马场
漠河丨在这个中国最北方的县城真能看到极光吗?
横道河子|因一个车站爱上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