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 上下 功夫 整体 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要在“整”字上下功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2 09:17:02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先见整片森林,再见具体树木。那么,如何启动单元整体教学,如何重构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资源体系、作业系统及评价方式?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单元整体教学新样态”系列,期待读者关注。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互相联系的教学整体。它既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它改变了以往单篇教学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形成了合力,集中优势突破单元教学目标,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单元整体教学要想实现最优化,需要在一个“整”字上下功夫。

规划设计上着眼“整体”

单元教学目标要明确。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明确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教学目标怎么确定,贵在看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师要读懂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表述高度凝练,首先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如“试着”“尝试”“初步”“简单”“学写”等,一定要准确把握,不要错位,也不要越位。其次要注意前后勾连,弄清这个语文要素在序列中的地位,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与三、四年级的“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要求相比,本单元的提升点在于不仅要通过想象还原画面,还要抓住“联想点”想开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次要结合“交流平台”对这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分析,真正读懂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结合“交流平台”,知道了“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主要有三个要义:一是打开想象,将所读内容还原成画面,能身临其境地阅读体验;二是由所读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三是由此及彼,由课文的内容产生相似的联想。只有真正读懂语文要素,单元教学才能不会越位和错位。语文要素读懂了,再结合课标的阶段要求,以及本单元的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课文等的理解,确定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特点要熟知。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这个单元的课文、习题、语文园地、习作等教学才能落实。单元内每篇课文、每个板块的教学是有梯度的,不是重复的教学和训练,要根据课文、板块的特点制定精准的小目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时应根据课文表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想开去。老舍的《草原》“即景生情”,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景语”想开去,将其还原成画面,体悟作者是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将“景语”与“情语”统一在一起的,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移情。《丁香结》“融情于景”,需要联系诗词中带有“丁香结”意象的诗句来反观作者对丁香结的描写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从作者的人生感悟想开去,从文中的“我”读到生活中的“我”,读到身边的人,还可以由丁香结联想到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学习《古诗三首》,感受诗人“借景生情”,从描绘的画面、独特的意境、创作的背景、课文的插图等想开去。《花之歌》为略读课文,想象奇特,在充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迁移运用联想策略自主阅读。依据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大目标,结合课文、板块的特点制定精准的小目标,这样教学才能一步步落实单元大目标。

单元教学流程要设计。明确了单元教学大目标,熟知了课文等教学内容,就要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流程。既然是单元整体教学,就不能像往常那样一课一课地独立教,而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单元导语,单元导语不仅教师要读懂,学生也要读懂,开始读不懂不要紧,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慢慢理解。然后要让学生按照单元预习单预习课文等内容。接着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深化学生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和本单元主题、要素等相似的几篇文章,巩固、深化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包括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

展开全文

教学内容上注意“整合”

课文与“交流平台”的整合。交流平台一般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的归纳梳理。它虽然在“语文园地”板块,但教学时要与课文的教学进行整合,因为课文的教学主要是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后面的“交流平台”。当然,这不是说在课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打开书中的“交流平台”进行学习,而是在课文教学中很自然地渗透“交流平台”的教学。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主要讲了“想开去”的两种新方法:一是可以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想开去;二是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教学《草原》时,当学生读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时,可以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说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读书时,要从所读内容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当学生读到课文最后“我们”与蒙古族人们惜别时,可以问学生: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与亲人、同学等分别的场面,当时的情感怎样。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告诉学生:读书联想到生活实际,可以帮助你体会理解。这就是在课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与“交流平台”进行整合。

课文与词句段运用的整合。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不能仅在“语文园地”中进行,还应该随课文教学进行,把词句段运用的训练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法;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法,也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好的表达方法。在运用中加深理解,迁移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主要是两项:一是体会排比句的好处,二是体会分号的用法。教学这一单元时,首先要看看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是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有意识进行这些词句段的运用。如在《花之歌》中,就有很多排比句和分号的使用:“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排比和分号,可以是仿写,也可以是创造。到了“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教学时,就算是一种复习、巩固和拓展了。

课文与课文的整合。单元整体教学要打破过去那种一课一课地教学、一段一段地分析的“单兵作战”模式,要注意课文与课文之间的整合教学。学生课前已经把整个单元的课文都预习过了,这就给课文整合教学提供了基础。课文整合教学更多时候就是一种比较阅读,把课文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这也是一种高阶思维的训练,不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不再搞那种支离破碎的烦琐分析。教师一定要设计几个有质量的“主问题”,让学生带着主问题进行阅读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顺带着解决一些问题。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整合教学中,可以设计主问题“同是写风俗,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经过讨论,知道了相同在“都注意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不同在于《北京的春节》着眼于整座城,着眼于面的描写,而《腊八粥》着眼于一个家庭、一个人,着眼于点的描写。这告诉我们,写风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课文与口语交际、习作的整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联系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课文的学习不仅要理解内容,而且要理解表达,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因为语文说到底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几篇课文都是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民风民俗的,后面的习作也要求学生写自己家乡的风俗。可以说,前面几篇课文就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文,我们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写风俗的。如《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个春节气氛浓厚的节点,其他日子一带而过。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风俗怎么写,而且提醒学生写风俗时要详略得当,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

课堂建模上加强“整形”

课文预习课。课文预习课主要是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单元预习单进行预习。单元预习单上主要有这些内容:一是单元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二是“我会读”,列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让学生注音,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三是“我会写”,主要是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容易写错的字,并进行一些形近字组词;四是“我会概括文意”,让学生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大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五是“我会问”,让学生提出几个自己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六是“我会思”,主要是让学生思考一些课文后面的问题。课文预习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文预习课一般用一课时,让学生在课上预习,让预习看得见,预习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讨论交流课。讨论交流课主要是教师根据单元内课文设计几个有质量的思考题,先让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同桌或者小组讨论,再大组交流。对学生经过合作还不能形成完整、正确、深刻答案的,教师可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我们常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了学生想说又说不清、想弄明白又不明白的时候,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学生便会恍然大悟,心领神会。讨论交流课一般用两课时左右。

拓展阅读课。统编教材提倡“1+X”教学模式,就是读完一篇课文最好再引导学生读几篇具有相同主题、体裁和要素的课文,以便巩固、加深对主题或者语文要素的理解。在学完了单元内的课文后,利用一课时让学生拓展阅读几篇相关文章,主要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讨论交流。如学完了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几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再阅读《爱之链》《窗》等小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阅读小说要从环境、情节、人物等方面去思考。

综合运用课。这里的综合运用课主要是用两课时左右,对单元内的小练笔、口语交际、习作进行综合训练和运用。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运用课,可以先围绕“放鞭炮烟花的坏处与好处”这个主题让学生写一段话,然后进行“意见不同怎么办”的口语交际,最后进行“学写倡议书”的习作指导。这三个环节其实是有关联的,前一步都是后一步的基础,既体现了运用的逻辑性,又体现了运用的综合性。

教后反思上落实“整理”

基础知识整理。一个单元学完了,要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如“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生词”“需要理解的新词”“需要积累的好词好句”“人物形象”“从课文中受到的启发”“主要情节”等方面。

学习方法整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整理单元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整理学习方法或者语文要素。如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可以引导学生整理读小说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整理“环境描写”的作用,如渲染一种气氛,衬托人物品质,为下文描写埋下伏笔等;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心理描写的方法”,如“内心独白法”“梦幻法”“环境、动作、神态等衬托法”“写感受法”等。最好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或者具体方法进行整体梳理,这样看起来更一目了然。

单元整体教学一定要在“整”字上下功夫。它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更上一层楼”。只有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决胜千里”。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3月22日第6版

作者:吴民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