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画题跋与标签及收藏印章 ��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题跋对书画鉴定是不是可信,三书画用纸和绢传统中国书画一般写画在纸绢上,如书画上或题跋上,��收藏书画,还有印章、题跋、纸绢、著录和装潢等,一般画完后都盖樱书画中常见用印有:人名别号印:明清画家,古字画的鉴别 纸绢鉴别 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
怎么鉴定画
传世古书画鱼龙混杂、直伪杂糅,对每一个收藏、购买者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鉴定古书画——辨别真伪。书画鉴定的依据除了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外,还有印章、题跋、纸绢、著录和装潢等。一、印章“一字二画三印章”,这是鉴定一张画的次序。一张书画往往有许多印章,有作者加的印,有收藏者加的收藏印,有鉴赏家加的鉴赏印等。通过印章,可以考察一位书画家的别号、字号、生年、行第、乡里籍、家第、仕途经历、癖好志趣,还能了解这件书画的流传经过,印章为书画鉴定提供了重要的辅证。唐宋时,作者在画上盖印很少见,而在书法作品上盖印,唐代已较普遍。元、明、清画家,一般画完后都盖樱书画中常见用印有:人名别号印:明清画家,除名字外,还有号、字、别号,常出现在书画用印中。一个书画家,往往有多种印章,如梅兰芳的绘画作品中,早年用“梅澜”,中年用“梅畹华”,张大千于晚年用“大千居士”;唐伯虎晚年用“六如居士”。室名馆堂号印: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把人个起居、游憩、读书、藏画处,题上一个堂号,并将堂号入印,盖在书画上,如齐白石的“悔乌堂”。书画鉴藏印宋、元、明、清、现代都很常见,如“子孙保之”,“子子孙孙永保之”。观赏印:和收藏印差不多,但观赏印是观赏者替别人观赏后所盖的印,如“××观赏”、“××曾观”、“××所见”、“××借赏”。记事印:多数与绘画有关,记叙绘画过程中的好事或坏事、乐和悲等。如张大千两次赴黄山,故又有“两到黄山绝顶人”。后又去一次,故有“三到黄山绝顶人”;康熙赐王如台“画图留与人看”,故王刻“御赐画图与人看”之樱官宦仕途印:记叙作者仕途经历和官职。一种是得意,炫耀自己的官职,如唐寅做了南京解元,故有“南京解元”入印;一种是失意,发牢骚,如“一月安东令”,意即作者只做了一个月的安东县令。又如郑板桥的“七品官耳”,记载自己只做了七品芝麻官。门第印:反映作者的籍贯、家庭、乡里、氏族等。如唐寅的“吴趋唐寅”,“吴趋”为苏州市的一条胡同名,即今吴趋坊。行次印:在唐代行次很盛,明清则少,但入印者很多。如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瑾的“皇十一子”樱箴言印:将格言、成语、警句入印,如“温故而知新”。古语印:如“子孙世昌”。诗文印有时是一首完整的诗,有时是不完整的几句。清大画家石涛,画首常有“于今为庶为清门”。纪年卯:表明自己×年×月生,×年中功名,如“生于丁卯”、“甲申进士”。此外还有肖像英宫廷印等。固然,用印章来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是有相当根据的。但是,印章也有不足为据的地方,因为印章坚固耐久,书画家死后,印章仍可存在,后人就可以籍此来作假。还有些假书画上钤盖着翻刻的书画家的印章,所以,在鉴定书画中只能作为辅助依据。二、题跋书画的题跋有三类:作者的题跋,同代人的题跋和后人的题跋。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考证它的真、表扬它的美,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而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但是,书画中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的作伪情况。如真画配上假的题跋,假的画配上真的题跋,各种各样的题跋作伪在鉴定实践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对作品的题跋要作具体分析,尤其是后人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据具体情况分析。题跋对书画鉴定是不是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如乾隆皇帝弘历的鉴定能力差,但好在许多书画作品上写字,妄加评说,将真迹当成伪品,而将伪品说成是真品。如元代黄公望的真本和伪本,他就弄颠倒了。董其昌经眼过的书画名迹也很多,但在品评上不严肃,其题跋也不能令信。而文徵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态度比较认真。另外,某个时代和某个书画家的题跋也各有特点,这也是鉴定工作中需掌握的。唐宋以前(包括唐宋)绘画作品多不书款,即使有书款,也仅见于石隙缝间,或××皇帝题字。宋代书法作品一般都写款,也有写干支款,因人而异。如据今存郭熙画考证,其书款一般用干支款,《早春图》落款为“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北宋末南宋初画家李迪,其书款既有皇帝年号,又有干支。如,“庆元丁巳李迪画”,但其款一行到底,而无二行。南宋马远,夏圭的题款都在边上,一般不书年号干支,仅几字。出现“平头款”(两行的第一字齐平),而无“抬头款”(后一行比前一行低一二个字)。元代为谁作画,直书其名,而无“大兄”、“先生”之类称呼。元代书款中,往往有“奉赠”、“见赠”、“奉寄”、“以赠”等字,这种风格沿袭到明初。明代“吴门四家”落款各有特点。仇英一辈子作画,但只有“仇英实父制”一落款;唐寅早年有“晋昌唐寅”、“吴趋唐寅”,“姑苏唐寅”,晚年有“六如居士”、“子畏”;沈周落款为“长洲沈周”、“沈同”;文徵明,早年款为“文壁”(非“璧”),45岁左右以后,用“文徵明”,“徵仲”、“衡山”。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字玄宰。有“字无玄宰,画无其昌”之说,即书法上落款“其昌”,画上落款“玄宰”,极少例外。三书画用纸和绢传统中国书画一般写画在纸绢上,所以,认识纸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各个时代的绢和纸在质地和工艺上各有特点。前代的纸、绢后人虽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但后代的纸、绢前代人是绝对利用不到的。摸清各个时代纸、绢的特点,至少可以排除用后代纸绢伪造前代书画的那些赝品。此外,书画家采用的纸或绢,与他的写画习惯、表现技巧等有连带关系。不同的纸绢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纸、绢上写画,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设色工笔画用绢较多,水墨写意画用纸较多。唐五代以前绘画,几乎都是绢本的。宋代以后,开创和发展了水墨写意画,纸本就渐兴起来。元代高克恭、郭界、方从义等人的作品,题材多为水墨云山,故多用纸本。而李 等双钩填色所用绢本能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故用绢本。四著作和装潢前人对于收藏过或看过的画,往往写成记录,编为专书。这也是书画鉴定很好的参考资料。著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本人收藏的著录。如清代安歧的《墨缘汇观》、清高士奇的《江村书画目》等。另一类是经手或过目书画的著录,如清代吴升的《大观录》、清阮元的《石画记》。这些作者,多数在鉴定上下过一番功夫,虽难说无误,但很多是正确的。中国书画十分重视装裱,各个时代装裱风格及质料各有特点。展子虔《游春图》是公认的真迹,但画上无款,隋代又无第二件卷轴画传世,缺少可资比较的材料。个人风格更无从印证。故此画的鉴定只能靠题跋、收藏著录和装潢。该画卷首有宋徽宗赵佶题鉴,又是“宣和装”,几项辅助依据为鉴定提供了有力佐证,而装潢正是其中之一。中国古代的书画,历史悠久,是举世瞩目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历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虽为薄纸一张,但其价值昂贵。为了牟取暴利,历史上不少画家和古董商人按著名画家的名声和墨迹进行造假,远在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摹拓书画的技术就已相当成熟,有些已达到真伪难辨的地步。提醒:请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书画作品在收藏界一直被视为主角,书画的真伪辨别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书法和绘画的真实性,墨水和刷子的线条应该是光滑的,丰富的,结构应该令人惊讶地合理。这是区分书法真实性的重要方法。
1.内容已满,标题清晰,密封很清楚。
年龄特征和个人风格是识别书法和绘画的最真实,最可靠,最重要的基础。在宋朝之前,关于绘画和书法几乎没有问题。就泥浆而言,歌唱和阴阳中使用的水似乎很薄。然后,第一幅画和第二幅画首次出版在元王朝中。元,明和清朝的第一段的风格和标题也不同。 SO称为“沟通订单”通常来自标题,收藏和特定记录。个人风格强调了当今的书法和绘画的笔和墨水。有关起源,经验,知识和耕种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差异绘画和书法技巧,甚至由于写作和写作的差异,甚至相同主题的作品也会在情感和情感上产生巨大差异。
2.您必须完全理解其他罕见方法。
为了减少错误并吸收老年人的经验,总结了传统的书法和绘画方法,包括书法,模仿,创造和发明。模拟正在复制,并且复制是在阅读和写作时查看原始作品。只是模仿书法和绘画,但要依靠想象力。创建特定的工作书法和绘画以使其具有时代的特征,无论哪种个人风格都可以随机伪造。创造是使用增量的方法还原,切割,刮擦,拆卸,匹配等。它的风格与原始作品相似。后来,几代人取代了通常被认为是东正教的知名艺术家的书法和绘画方法。
3.收集书法和绘画可以培养情感和培养。
收藏家还必须具有合理的艺术意义,并具有合理的经济思想。在收集和收集书法和书法的过程中,收藏家巧妙地发展成为将艺术概念和书法整合到一个的现代人中。
怎样鉴定书画
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琉璃厂荣华堂艺术品商场业务部部长庄培森先生从书画艺术品知识、逛古玩市场应注意的事项、书画鉴定常识三个方面为读者讲解了书画收藏入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收藏书画,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着急。要从基础开始,要循序渐进地熟悉、学习、摸索、积累;继而总结心得,归纳和整理经验,渐渐地就能掌握规律了。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要从头做起。至于鉴赏书画,也是如此。
��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我们从鉴定谈起。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是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来的。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奥妙包括好的、坏的两方面。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审评得当,才不会上当受骗。
��收藏入门之三大基本功
��先搞懂若干江湖术语
��搞收藏应该懂得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收藏界便是如此。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业内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品相:就其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越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或说,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走眼:指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得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 收藏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简谈书画各部位名称
��收藏、鉴定、经营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子”,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画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6.诗堂: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上端叫“天杆”,下端叫“地杆”。
��8.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9.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裱一段绢或绫。
��10.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旁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1.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的铜鼻,用它拴丝扣,以便悬挂。
��12.扎带:就是丝巾扣中间推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
��13.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作品形式:条幅、中堂、扇面、圆光、长卷、横披。计算单位:尺、米。
收藏入门之七项注意
��东西太便宜绝对要警惕
��现在各城市都有不少古玩市场,也是收藏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市场里复制品或仿制品颇多,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品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遇绝对便宜货要警惕
��市场上有相当多的古玩是“二手货”。若为上品,价位一般不会太低,便宜的货色,总会有些问题,或是赝品,或是残损品。
���二�做工粗劣的器物不可买
��一些玉器、竹器、牙器、角器等,雕工无力,不精巧,一般为粗制滥造或学徒所作,不必收藏;一些劣质玉或类似玉的石头,没有坚密光润的特质或玉内多杂质、黑点,无继续增值的可能不可买。
���三�无法判断真品还是赝品的不可买
��有些古董虽经多方鉴定,仍无法把握它的真伪,就不必去买。如一幅名家书画只有在认定它是真迹的情况下才会体现其价值,如果不是就会不值钱。
���四�对古玩藏品应多看多思
��所谓多看多思多加揣摩,特别要注意古玩藏品的制作年份和艺术造型。年份是指古玩藏品的存世越久则越有收藏价值;品味艺术价值,是看该藏品是否典雅、精湛,是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五�不急于下结论
��对看中的古玩藏品不要急于洽购,既要看该物品是否值得收藏,又要看它的价格是否适中,即便是再好的古玩,若价格远高于其价值也不值得购买。
���六�不要轻信“故事”
��古玩市场上的卖主一般都会讲述有关古玩藏品的“故事”,大凡“珍品”总能讲得绘声绘色。收藏者应多读各种收藏书籍,了解各类古玩的确切价格行情,尤其是真伪藏品的鉴别知识,以免因轻信“故事”而上当,要知道古玩市场里有故事的古董多半是赝品。
���七�要确定收藏目标
��集藏者要按自己的心愿,明确收藏方向,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要肯吃苦,发现稀世珍品要肯花大价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玩收藏家。
收藏入门之鉴定常识
��警惕作假之形形色色
��(一)书画鉴定重要依据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我们谈过以上的基础知识,再简单谈谈书画鉴定知识。
��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虽然今天还有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关于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张大千书画用具,都是他自己定制的专用品,十分讲究,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但是,对于他的书画进行鉴定却有所帮助。关于装裱的款式、用料、工艺对鉴定书画真伪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就是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二)印章
��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较乱。
��(三)纸和绢
��纸,晋唐多是用麻制成(比如陆机《平复贴》),纸在宋代非常发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用熟纸写字,另还需了解自明代后各个时期纸张分类,比如布纹纸、洒金纸、高丽纸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四)书画题跋与标签及收藏印章
��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多为赞美之词或鉴赏之词。
��(五)书画著录书目
��检阅是否有对某藏品的记录、说明、评价等。
��(六)书画装裱及作者字号、籍贯、生卒时间
��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各个时代都有鲜明的风格。
��(七)形形色色作假方式
��1.无意为之:如临摹。
��2.勾填作假:挖、补、填、描等。
��3.请人代笔:如董其昌、金农等。
古字画的鉴别
纸绢鉴别
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绢和纸的鉴别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根据和国学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是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纸的质料是判断书画年代的又一标准。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它的特点是纤维较粗,所以也难以作得精细,它无光、无毛、纤维束成圆形,有时见木素。隋、唐、五代书画大都用麻纸,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唐摹《兰亭序》、杜牧书《张好好诗》,以及敦煌出洞的大批唐代经卷,无不如此。北宋以后则急剧减少,但北方辽金的经纸还用麻料。以后用麻纸作书画的则几乎没有。隋、唐间,开始看到有用树皮造的纸,大都用楮或檀树皮,它们的特点是纤维较细,同时又随着手工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精细的佳作。此种质料亦发暗无光,仅比麻纸稍亮一些,纤维束成扁片形,微有纸毛。还有用桑树皮造的纸,其特点是纤维更细,发亮,纸面容易起长毛,纤维束为扁片形。北宋一开始,在书法墨迹中就出现大量的树皮造纸。以后,树皮纸产于全国。竹料的造纸用于书画始于北宋。竹料坚硬,最难制浆,前人无法处理它,所以不采用。竹料造纸其纤维最细,光亮无毛,纤维束或硬刺形,转角外也见棱角。北宋中期后,造书画纸的原料已无不具备,因而从此就不易以纸质来区别时代的前后了。
装潢鉴别
各个时代书画装潢有各自特色,可作为鉴别断代的辅助依据。如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规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裱,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立轴的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为轴,以鸾鹊木锦天碧绫为装裱,并精制漆匣藏于秘书库,计有画幅六百四十六件。“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书画卷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厢宽边的;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唐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临近画心那一部分多为米色绫(或绢),立轴有的有诗堂,有的则没有,但一般都有两条绶带。立轴天杆上的圆曲是定制的,与非宫廷有显著不同。嘉庆以后,宫廷装裱的质量逐渐低落,立轴的天杆逐渐变粗(晚期成为方形)一部分轴头不再用紫檀、红木了,而且显得比较笨拙。手卷比康乾时期也显得粗些。
印章鉴别
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别书画的佐证。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宋代的书画作品,钤盖上书画家本人的印章为数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并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未期出现了极少数油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变化,出现了圆朱文印。质料有木、象牙、铜、玉等,印色大都采用油印和水印。自元代王冕开始采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渐多起来。明代初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但显得较淡,并略呈黄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后期印章以石质居多,其它如水晶、玛瑙、铜、玉等均有。字体有古文篆体等到各种形式。这一时期印色大多是油制的,颜色也有浓淡之分,也还有少数画家使用水印。清初,书画家印章甩用的篆文变化并不大,但印章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趋势。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种流派,大都以《说文解字》为主体。印色从为油质,水印已不见使用。
题跋鉴别
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又或考证它的真、表扬它的美,于是人所共知的。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的作伪情况,因此书画鉴定不能不注意它的“ 张变幻“。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见之事。画上如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他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题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是米芾临的。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弘历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都差,往往弄假成真。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后来对真本他反说是假的。文征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鉴别的人除了眼力有高低之分,还须看他对作品的负责态度如何。董其昌经眼过很多书画明迹,但在评真上极不严肃,因此不能对他的题跋完全相信。总的说来,前代的鉴赏家去古较近,见到的东西多,有比我们占便宜的地方。他们的题跋虽不克尽信,还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 其它一些证据
别字:历来把写别字看得很严重,书画作者等都不至于有此等错误。如书画上或题跋上,尤其是书画的题款等等出现了这种情况,都被认为是作伪者所露出的马脚。 避讳:在封建帝王时代,行文要避讳,就是当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通称为缺笔。在书画上面,看到缺笔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讳,就可以断定书画的创作时期,不能早于避讳的那代皇帝的时期,否则就是作伪的漏洞。这一问题,一向作为无可置疑的铁证。
年月:书画上或题跋上所题的年月或作者的年龄、生卒不符,或与事实有出入,也将被认为是作伪的佐征。如张大千藏《湘江风雨图》与卷,曾影印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中。纸本,长幅。画墨笔水石风雨竹。自识;风林顾有终,志行昆季,求予写《湘江风雨》已三年矣,而予倥偬未能酬之。今年予上京师,与友携酒追而送别于鹿城之南,乘兴一挥而就,但愧用笔不精而情谊则蔼然也,时正统丙寅岁(十一年,1446年)秋七月望后一日,东吴夏昶仲昭识。钤朱文“东吴夏昶仲照图书印“、“太常卿图书“等印。另北京文物研究所存一卷,画法款题印记,和张氏藏本完全一样。画在生纸,而末尾题识处纸色拖浆煮熟。细看两卷画笔均欠沉着,款字略有文微明法派,完全是一手之作。再拿夏画真迹中题记印亲校勘,乃知正统十一年丙寅(1446年)夏氏还在吏部考功习,而他官太常卿,则要到天顺至成化五年已丑(约1457年--1469年)间,所以不可能正统中已用“太常卿图书“的印章,因此肯定这两卷多是明代中期人凭空仿造的伪本。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076172.html?s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