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田镇历史上曾因造纸闻名,主要原料单竹在莲麻村随处可见。图为莲麻村。从化融媒供图
看着手中自己造的“流溪纸”,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村民路国忠颇为感慨。他一直记得小时候看到爷爷一步步把竹子“变”成纸时的惊讶和好奇,所以当听闻专家帮助复原流溪纸古法造纸技艺时,他便参与进来,从2022年开始学习,圆了小时候的一个梦。
莲麻村位于广州地图的最北端,近年来因为特色小镇建设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一片兴旺景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莲麻村所在的吕田镇曾因造纸业繁荣一时,被称为“纸峒”,当地所造的流溪纸远近闻名。
随着历史的变迁,手工造纸逐步被工业造纸取代,流溪纸的造纸术也逐渐被遗忘,只有莲麻村、狮象村、溪头村等地留有古时造纸的遗迹,部分村子流传着不完整的造纸技艺。直到近年来,随着流溪纸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保护的开展,这段尘封的广州造纸记忆正在被唤醒。
在全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当下,依托文化生态资源,在推进文旅融合中做强县域经济,成为题中之义。造纸技艺作为乡村文化的结晶,或成为吕田镇莲麻村打通文化产业链条的点睛之笔,也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随着流溪纸的复苏,一段新的历史开始书写。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李鹏程
辉煌一时的“纸峒”
“广州也有自己的古法造纸技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润惠在参与编撰《岭南文化词典》时,对不少广东古法造纸技艺失传而倍感可惜。所以当看到位于吕田镇莲麻村的造纸遗址,听到村民关于古法造纸的故事,让林润惠看到再现古法造纸的希望。
吕田镇在从化建县前,被称为“纸峒”,其中的“纸”便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流溪纸(也称溪纸)。清代《广州府志》记载:“竹纸,出从化之流溪堡,居民以竹造纸”。
清代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了当时吕田造纸的场景:“从化有流溪纸,纸出流溪一堡,有上流纸渡、下流纸渡。二渡专以运纸,故名。”林润惠解释说,该书中还写到“男女终岁营营,取给篁箐,绝无外务”,一个地方的村民全部从事一个产业,足见当时造纸业的繁盛。
展开全文
流溪纸一度畅销各地,与吕田一带兼具原料充足、工艺和质量好、河运便捷等优势息息相关。以原料为例,流溪纸作为一种竹纸,其主要原料之一正是当地盛产的单竹。如今在莲麻村,单竹依旧随处可见。
“外表青翠带点霜白色的新竹造出来纸最好。”莲麻村村民路国忠表示,这样的竹子更容易泡软,造出来的纸质量也更好。
一张流溪纸得来不易,从竹到纸,要经历漂塘、拌灰、抄纸等诸多工艺。比如生产流溪纸的竹子要充分浸泡,需要持竹帘入纸浆完成抄纸等,所以也形成了专门的生产场地,比如在莲麻村车步自然村仍旧能找到成片的浸竹池、抄纸池遗址。
广州造纸技艺更是走向国外。林润惠介绍,目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由当时的传教士伯努瓦·米歇尔(P.Benoist Michel)整理出版的《中华造纸艺术画谱》就通过画作的形式记录了广州古纸制造的主要过程,从当时情况推测,很有可能正是流溪纸的生产过程。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效率更高的工业造纸逐步兴起,取代了手工造纸,繁盛一时的“纸峒”走向没落。在莲麻村,曾经连成片的浸竹池、抄纸池已经荒废、成为林地,一个村子都参与的造纸业,如今成为村里流传的故事。
无人造纸,技艺也就鲜少有人传承。“每次重要节日,爷爷会在缸里浸泡竹子造一些纸,用作祭祖。”在路国忠记忆中,流溪纸主要用作祭祀焚烧之用。但其实流溪纸的质量视竹子浸泡时间而定,所谓“渍久则纸洁而细,速则粗而渗”,高质量的流溪纸也可广泛运用于书写,只是技艺的退化不复当年的质量。
流溪纸一度甚至出现濒临失传的境况,好在随着近年来流溪纸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保护的开展,阻止了流溪纸被遗忘在记忆长河中。
让技艺“活”过来、传下去
让流溪纸从记忆中“活”过来,需要补足若干关键的“拼图”。
首先是技艺的复原。流溪纸的制造工艺,莲麻村车步自然村保存最为完整,但该村也出现短期传承中断的情况。路国忠表示,很多村民和他差不多,小时候见过爷爷那一辈用古法造纸,如今村里更多人只是见过造纸过程、没操作过,几乎无人了解完整的造纸流程。
好在历史文献有相关记录。例如, 有关古代造纸术的著作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最详尽,其中也记录了竹纸的制造工艺,流溪纸的制造流程也大致符合。此外,流溪纸也在当地的历史文献中留下记录。
“流溪纸制造工艺并不完整,主要依据是村民口头相传和历史文献记录,我的工作是研究、找回缺失的部分。”林润惠此前就设立了自己的纸文化工作室,专门研究、复原纸的传统制作技艺。结合有关流溪纸的历史文献和民间调研,林润惠指导村民逐步复原流溪纸制造的完整流程。
再者是人。“竹子需要浸泡约半年,才能加工成纸浆,做成优质的流溪纸。”如今,路国忠在专家团队的指导培训下,将两间闲置的小屋改造,专门制作流溪纸。他表示小时候就好奇爷爷是怎么把竹子造成纸的,现在他自己也能完整制造流溪纸了。学习制造流溪纸,也是希望这一技艺不要在他们这一辈遗失了。
在林润惠看来,流溪纸造纸技艺传承保护活化之路才刚刚开始,他建议要广泛调查、收集民间造纸物件、建立数据库等方式,逐步找回最原汁原味的流溪纸制造工艺,并再现和传承下去。比如,通过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制作一批古法造纸的器具,恢复一批古法造纸的场所,恢复从化流溪纸的制作技艺,培养一批掌握生产技术的工匠,使之成为流溪纸生产技艺的传承人。
在今年2月的从化区两会上,一份《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内核,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流溪纸”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保护活化建议》的提案引起关注。其中提议,推动流溪纸古法造纸技艺申遗,让流溪纸造纸工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目前,从化区已有共28项非遗保护名录(省级名录项目3项,市级名录6项,区级名录19项)。在吕田镇,就有吕田大肉、吕田头酒酿造技艺、吕田豆腐制作技艺等入选区级名录。如今,流溪纸造纸技艺已经开始申请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助力流溪纸“活”过来,并进一步用起来。
探寻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流溪纸“活”过来,不只是文化题,也是经济题。
“流溪纸的衰落是产业更迭的结果,复苏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林润惠看来,流溪纸几近失传的原因就是造纸无法让村民谋生,所以要流溪纸“活”过来,如果不能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也只是强行“续命”。
放眼全国,古法造纸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已有先例。比如在广东,就有位于肇庆四会市、有着“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美誉的扶利村,利用古法造纸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成为扬名海内外的“网红村”,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去游览,推动了乡村发展。
作为广州的初代“网红村”,莲麻村实现了从昔日的广州最北“贫困村”华丽转身为“全国文明村”。莲麻村党支部书记卢为俊介绍,莲麻村借助广州从化建设特色小镇的东风,打造“莲麻特色小镇”,通过乡村环境重塑和产业振兴,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从化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吕田镇党委书记邓宇辉表示,吕田镇将持续打好“绿色牌”“红色牌”和“特色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就包括全面系统保护和传承城乡历史文化,积极推进狮象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并开发利用;推动吕田打造成为穗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近来,莲麻村也渴求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周边更多新兴的特色小镇的崛起,颇有后生可畏的态势,莲麻村如何深化“特”字,其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塑造自身的文化品牌、深挖乡村文化内核也是莲麻村发展所需,复苏流溪纸古法造纸技艺正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放眼全市,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也是新的趋势。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荔枝)和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盆景苗木)榜上有名。产业强的基础上,荔枝产业、花卉产业孕育的荔枝文化和花文化,也成为乡村崛起的重要助力。
去年,广州亮出农耕文化资源“家底”,共识别出广州农耕文化资源素材2199条,将系统加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新的苗头已经在莲麻村出现。路国忠制作流溪纸的两间小屋,偶尔会迎接周边学校过来参观的学生,曾一度断档的文化传承再次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