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剑 雷达 机变 国宝级 废铁

国宝级科学家,专注雷达事业,吴剑旗:要让美国的飞机变废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2 06:56:02 浏览4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驾驶着B2隐形轰炸机,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了轰炸,他们投下了5枚导弹,导致三人死亡,二十余人受伤。这起事件爆发后,中国公民纷纷上街游行,

吴剑旗也是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他立下誓言,一定会让美国的飞机变成废铁。吴剑旗是何方神圣?20多年过去了,他实现这个誓言了吗?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吴剑旗出生于1966年,祖籍是江苏无锡,4岁那年,他跟随父亲来到泸州,并在此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1983年,吴剑旗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于四川泸州二中,他的班主任秦老师对他印象非常深刻,她说:

“吴剑旗是一个三好生,性格很平和,总是笑脸相迎,对老师也很有礼貌。”

不难看出,吴剑旗就是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在高考前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泸州二中挑选提前保送生,吴剑旗凭借优秀的成绩,成功被选上,入学后,他考取了无线电工程系。1987年,吴剑旗顺利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在那个年代,学历这么高的学生非常少,吴剑旗很受研究所重视。

1990年,吴剑旗考取了硕士学位,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雷达。1992年,年仅26岁的吴剑旗担任了38所和西电联合研究课题组的第一人,他敢于创新,在雷达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让他能义无反顾地选择研究雷达的,是对国家的热爱。

展开全文

米波雷达是二战前后最主流的雷达,而后,微波雷达逐渐取代了它。随着科技的进步,隐身飞机出现后,

米波雷达因其独有的,能够探测隐身飞机波段的功能,再次进入了主流视野。但在当时,米波雷达除了这项优势之外,无论是精度还是抗干扰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微波雷达,因此大部分的专家还是认为,这种雷达难当大任,但吴剑旗并不这么认为。

吴剑旗没有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决心攻克下米波雷达的劣势,他说:

“照着国外的研究路线发展,风险肯定会小得多。但是如果我们的思路和国外一样,就没有机会赶在他们前面。要解决我国反隐身的问题,必须要创新,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超越。”

就这样,这个热爱雷达技术的年轻学生意识到,研究米波雷达既是报效国家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于是,

他从0开始,一点点地突破和提升米波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在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广播仍旧是家家户户接收外来信息的一大途径,但民用频率过多,严重影响了吴剑旗团队对雷达频率的测试,每次测试前,吴剑旗只能与广电部门协商,关掉一些民用频率,才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到了2000年末,吴剑旗团队终于找到了抑制外界信号干扰雷达的方法,完成了研究课题。

美国的空军部队一直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存在,在海湾战争中,美空军使用了大量新型的武器,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其中,美军的F117A战斗机更是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也让当时年仅25岁的吴剑旗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深刻意识到,如果中国不能找出应对隐形飞机的反制手段,未来也有可能会步伊拉克的后尘,于是,研究出先进的雷达检测装置,成为了他的目标。

F117A被称为“夜鹰”,机身并不大,仅为20米长,翼展13米,飞行速度仅为每小时800公里,作战半径也只有1100公里,作为典型的前线轰炸机来看,这种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并不算强。伊拉克之所以被这种战机“摆了一道”,主要是因为这种战机独有的“隐形”功能。这个“隐形”并不是像超级英雄电影里的那样,达到了肉眼不可见的程度,而是通过表面的一层吸收雷达波的涂料,让雷达成为了摆设,从而达到突袭的战略目标。同时,由于这种战机可以完成空中加油,因此作战半径并不仅限于1100公里内。

这种新型技术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也让各个国家意识到了传统雷达的局限性,

吴剑旗就是受到了这场战争的影响,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研究雷达。而让吴剑旗真正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反隐身雷达的原因,还是1999年的大使馆被炸事件。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了美军的轰炸,三名工作人员不幸遇难,中美关系迅速恶化。一时间,大街上站满了游行示威的人民,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商人,而大部分只是普通的工人阶层。在现实世界里,大量的市民开始对美国驻华大使馆展开攻击,在网络上,也有大量的爱国黑客开始攻击美国网站,在上百个美国网站上插上了中国国旗,北大学子更是打出了标语:

“不考托,不考寄,一心一意打美帝。”

可以说,这起事件将各个阶层各个身份的中国公民团结到了一起,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祖国的尊严,而作为雷达研究专家的吴剑旗,

他“报仇”的方式,就是制造出反隐身雷达,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这种雷达,让美国的隐身飞机成为废铁。

在当时那个年代,从事国防工作的人员工资并不高,而吴剑旗所在的雷达研究所更是条件艰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中的好几个同伴都离开了研究所,跳槽去了高薪企业。人各有志,

吴剑旗并没有责怪他们,始终默默地将心思全部放在雷达的研究上,他说:

“作为一名雷达人,既要敬畏这份职业,又要担当起责任和使命。”

海湾战争中,美国用高科技的武器改变了战争的形式,整场战争下来,美军的战争开支超过了611亿美元,这笔开支中,用来研究隐身反雷达技术的资金占了大头。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么雄厚的资金背景,

吴剑旗明白,想要突破美军的隐身技术,必须得选择物美价廉的米波雷达,用小的支出,解决大的国防安全隐患。

1990年,吴剑旗开始了研究反隐身雷达的工作,三年后,他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试验系统”,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技术在世界上都找不到先例,他只能从0开始研究。

从最初的原理,到后来的建模,再到后期的性能分析,吴剑旗的每一步都是困难重重的一步,但他毫无怨言,他说:

“雷达科研,关系国防大业。我们的担子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时刻冲在前面,作出表率。”

研究过程是艰难的,曾经有一次,雷达的测高工作连续进行了6个多月都没能得出准确数据,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有的同事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但吴剑旗没有,他开始一点一点地排除障碍,终于取得了成功。

雷达技术的试验,除了小部分可以在室内进行之外,大部分都需要在野外进行,并且为了数据准确,也为了不扰民,雷达的试验阵地一般都被安排在非常偏远崎岖的地方,不仅环境恶劣,而且物资也很匮乏。最关键的是,试验期间往往还不固定,少则几个星期,多则几个月,逢年过节也回不了家,

但吴剑旗没有丝毫抱怨,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到加班,他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为了克服米波雷达准确性低、盲区大、威力覆盖不连续等缺点,吴剑旗提出了两种全新的思路,从空间分集和超分辨处理两个方向解决这些问题。前者是创立具有空间分集作用的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体制,后者则是利用超分辨处理和分区保形波束的方式,在提高雷达精度的同时,也能加强其空域覆盖的性能。这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独有的探索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技术的方法。

2000年,吴剑旗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新型米波雷达,成功突破了美国的隐身技术,也实现了中国雷达的创新,完成了自己的誓言。吴剑旗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探索更新型的雷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良,中国制造的反隐身雷达已经能适应各种地形地貌,保持长时间稳定性的工作,并且威力覆盖距离也今非昔比,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