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 脚印 冉启萌

夜雨丨冉启萌:​儿时的脚印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2 02:01:02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儿时的脚印

文/冉启萌

告别同行的伙伴,独自一人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区小路上,当初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学校放了暑假,在双龙小学教书的父亲只身一人去彭水重晶石矿看望在那里工作的三爸一家。那时,双龙没有公路,父亲从彭水回到丰都县城后,要乘坐小轮船到高镇,再由高镇坐木船渡长江到汀溪,然后步行几十公里山路,经“十字路”翻越蒋家山剑峰垭,过双龙的马蹬坝、严家坡、田家河等地才能回到双龙。

父亲身体一直不大好,大热天一个人走这么远的山路,母亲很不放心,就安排我们兄弟俩去接父亲。天刚朦朦亮,我和11岁的弟弟匆匆吃过早饭,提着一个装满凉开水的小水瓶,戴着一顶小草帽出发了。双龙到剑峰垭的几十里地全都是山路,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们头冒大汗,口干舌燥,想喝水瓶里的水,但这水是留给父亲喝的,兄弟俩只好忍耐着,路过附近同学家里时,就从水缸里面舀一瓢井水喝。经过马蹬坝后就没有农户了,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爬上剑峰垭,下斋姑湾、一碗水、莲花地坝,到了完全陌生的十字路街上。

日过晌午,事前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但不见父亲踪影,街上的人兄弟俩一个也不认识,焦急无助之时,突然看到了在双龙先锋大队教书的宗德俊老师,我们如同见到了救星。宗老师是放暑假后来看望岳父岳母的,他安抚我们不用着急,说如果是和父亲走错过了路的话,今晚就住他们家,明天再回双龙。听了宗老师的话,兄弟俩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在短小的街上辗转徘徊,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这时又遇上一位双龙的乡亲,她说和冉老师是一起从汀溪走十字路的,但中途走散了。我们来到场口等候,过了一段时间,远远望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就是父亲吗?“爸爸、爸爸。”兄弟俩喜出望外,不约而同高声喊叫着扑向爸爸,紧紧拉着爸爸的手。爸爸抚摸着我们的头,眼里似乎噙着泪花,知道我们还没吃午饭,便带着我们去食店饱餐一顿,然后踏上了返家的路程。

回家路上,父亲对我们解释说,他原本可以和那位老乡一起到十字路,但走到高家坝时,想起有一位名叫高应文的初中同学住在这一带,去了他家后被留下吃午饭而耽搁了时间。兄弟俩理解父亲想和老同学见面叙旧的迫切心情,因此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儿委屈样子。

其实,这条山路我并非仅仅走过一次,而是在更早的时候也“走”过,不过,那是让人挑着走的。听父母讲,有一年,全县教师暑假期间集中在丰都县城学习,那时我3岁多一点,弟弟还不到两岁,父母请当地农民伯伯用担粮食的箩兜,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弟弟,从这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汗流浃背地将我们兄弟俩挑至汀溪。

展开全文

“旺、旺旺。”一阵犬吠声将我拉回了现实。

“老乡,这里叫什么地方,双龙是不是从这里走呀?”在一棵高大的黄桷树旁,我四下寻找着当年的小路。

“这里叫莲花地坝,是走双龙的必经之路,现在的人都是走公路,小路已经没得啥子人走了,不过有些路还看得见,那不是吗?”一位农家大嫂手指上山的小路对我说。

莲花地坝!记得住是有这样一个地名,可是,自己儿时的脚印还在吗?

走在眼熟的山路上,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是一想起这是自己小时候走过的地方,就感觉十分亲切。来到一段公路旁,我暗自思忖,还有一个被山民叫做“一碗水”的地方,应当就在附近不远处,当年,我们父子三人路过此地时,看见在一处悬崖旁边的小山洞里,有一汪碗口大的天然泉水,可供南来北往的路人饮用解渴,那股清凉甘甜的泉水至今仍然在我体内流淌,滋润心田。然而,无论怎么寻找,始终不见那处地方。

疑惑之时,正好有一位老乡骑着摩托车路过,“老乡,你知道哪里是一碗水呀?”

老乡停下车后说:“就在这公路高岩岩下面的,修公路的乱石把小路砸烂了,一碗水那个地势也遭石头和树网网蓊起的,两头的路都断了,完全走不通了”。

我站在岩边边朝下看,好遗憾,除了陡坡上密密麻麻的刺网和树林外,什么也看不见,我不甘心地试图攀着大树往下梭,老乡劝别下去,万一失手就危险了,只好打消了念头。

没有再次喝到一碗水的清泉,非常失望。恋恋不舍地离开“一碗水”,没有了小路,只好沿公路往山上走。一路上,我将公路旁隐隐约约的小路痕迹拍录下来,做起了现场直播,用微信发给家在涪陵的弟弟启蕾,同样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记忆。

绕过多道之字拐后,路稍微缓了一些,前面开阔地带出现一个村落,一座新楼房大门上挂着“丰都县十直镇蒋家山村民委员会”的吊牌,院坝中间高耸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再看看周围的山势,依稀记得前面的山垭口好像是“剑峰垭”了。进入村委会办公室,一位年轻的女村官正聚精会神地敲打着电脑办公,我的脚步声惊动了她,她抬起头来,和颜悦色地说今天是她值班,问我有什么事。说明来意后,她热情地告诉我,此地叫做“斋姑湾”,属蒋家山村2组,是十直和双龙交界的地方,最高的那个垭口叫剑峰垭,翻过垭口后就是双龙地界了,这个地方人烟稀少,小路不好走,现在村民多是走公路,走小路翻剑峰垭的村民不多,路上要多加小心。

儿时走这段小路,只知道那个高高的山峰叫剑峰垭,听完女村官的介绍,才知道离剑峰垭最近的这个村庄叫“斋姑湾”。

还好,从斋姑湾到剑峰垭的小路尚可通行,向漂亮的女村官说声谢谢后,一股脑扎进森林,踩着七歪八斜、断断续续的青石板路,翻上剑峰垭。途中遇上一位放牛老农,一问,原来我已经到双龙的地界了。和老农交谈时,知道了他的哥哥廖吉贵还是我父亲的学生呢!小路岔口多,加上年代已久,我记不清楚路了,此时又见到一热情的放羊大嫂,听我说是冉老师的儿子,还特意主动送了我一程,在她的指引下,我一口气走出了茂密的森林,直奔易教、过马蹬坝、下严家坡、经田家河直抵双龙街上。寻觅儿时脚印的愿望终于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小路,故乡的路,亲切的路,难忘的路,我还会再来的!

(作者系丰都县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