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琳娜 摄人心魄 神曲 癫狂 反应

一听就有反应 魔法般摄人心魄 龚琳娜的癫狂神曲为什么被接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23:53: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看了2023年各卫视的跨年晚会,还没有一个节目让人有心理反应,仿佛回到原始人出自本真的 喜怒哀乐,这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两次体念龚琳娜那摄人心魄据说能影响体育比赛的癫狂:一是2010年8月31日耳闻目睹龚琳娜在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身着华丽、夸张的服饰唱《忐忑》,二是2011年8月17日在湖南卫视“2011元宵喜乐会”上再次看到其声情并茂演唱号称将超越《忐忑》的《丢丢铜》。

我仿佛看到了原始人的颂歌、咒语和对无法解释的现象的那种崇拜与臆想。她的面部一会儿狰狞一会儿平和,一会儿夸张,一会儿自然;她的声音一会儿高亢,一会儿低吟,一会儿急促,一会儿悠长,神经质般的夸张,神神叨叨。有人说能让人崩溃,但大多数人对她顶礼膜拜,我也感到耳目一新,随即思索这种反常规的歌曲和演唱为什么能受那么多人追捧。

据载,龚琳娜第一次看自己唱《忐忑》的视频时甚至吓了一跳,她说“我自己也吓晕了,我觉得太夸张了”。但正是这种夸张,使我们看到了文艺的那种原始状态,最能阐释文艺起源于巫术、祭祀、游戏或者席勒的“过剩精力说”。一句话,回到了艺术的本真。观众或听众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能从中感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即使有人一句歌词也没有听懂。

龚琳娜的走红,在于她对歌曲意蕴的深刻理解。她说:“我在唱歌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觉得什么是漂亮,或者我要什么。我就是一唱我就会跟着那个情绪走了”。她能在演唱中迅速进入角色,营造出一种感人的意境。而魔法般的神曲摄人心魄,立即进入了听众的心灵,使听众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添补自己的色彩和情感,获得共鸣。

展开全文

费尔巴哈是这样论述音乐的共鸣的:“当音调抓住了你的时候,是什么东西抓住了你呢?你在音调里听到了什么呢?难道听到的不是你自己的声音吗?”

而龚琳娜是这样解释听不懂歌词的质疑的:“一个人你听一个东西你懂不懂,最重要的是你感觉到什么。如果你的心理有反应了,你就是懂了,因为你进入它了”。两人的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受美学”的鼻祖国外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认为,“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阅读和流通培养读者对世界的认识,改变读者的社会态度。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文艺的功能不光是教育,还有宣泄。在湖南卫视“2011元宵喜乐会”上,一位参与翻唱“神曲”的大娘谈到自己为什么喜欢《忐忑》加入到模仿的行列时说:宣泄自己的情感释放压力。这就是文艺的一大功用。文艺作品为什么要描述凶杀、表现人类的种种劣迹?也是为了宣泄掉人类潜藏的种种阴暗。

文艺接受的过程就是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龚琳娜被公众接受,离不开湖南卫视这类深刻理解娱乐精神的传媒中介。因此,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认真研究并搞好文艺的生产、流通和接受,通过各种嫁接,使文艺的社会美学功能得到实现,使文艺的发展生气盎然,使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