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赞 比作 恶心 得到 为何

为何晏子将玉比作恶心的东西,却能得到齐景公盛赞?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22:32:05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圭璧这种宝玉礼器是天下重宝,只有天子和顶级的人臣才能执、守。有一次齐景公长疮,宰相晏婴晋见。景公问疮,晏婴以苍玉、圭、璧作比喻,让齐景公心中激赞,从而对“君子”有更深刻的敬服。

晏子为何让齐景公激赏

晏婴(公元前578年─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人,生来就是一副远远矮于常人的特殊身材,然而,人们印象中的晏婴,总是个巨人的形象。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表现非凡,让他在人臣中出类拔萃,后人尊称他为晏子。

《晏子春秋》记录晏子的故事。图:影宋本《晏子春秋》八卷。

晏子尚俭力行,一直推却权位,然而,权位却自动找上他。他在战国时代历事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受景公的重用而为齐相,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史记》中有个对话说“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

晏婴很会说话,论事见解深刻,说理环环相扣,令听者印象深刻。晏子对主政者的劝戒都是出自肺腑并以高尚的道德为依归,而且能言善导。

有一次景公背上长了大毒疮,久久不愈。高子、国子来见,两子走了之后,晏子刚好也来请见。他们都为景公按抚毒疮,前后两者的作法不一样,答话说法也截然不同。齐景公见过晏子之后,就说见识到了君子才知道野人的粗俗。晏子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能让齐景公这么赞赏他呢?

展开全文

晏婴(公元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史称晏子,春秋后期外交家、思想家,辅政良相。(公有领域)

玉之德

话说在景公的寝宫,高子、国子来见,景公背后长毒疮很苦,让高子给他轻抚毒疮。景公看不到自己背后的疮,就问高子状况,以下是景公的问话和高子的答话:

热吗?——热!

热度如何?——热如火。

颜色像什么?——像未熟的李子。

大小呢?——像豆(*装肉之器)。

中间陷落部分像什么?——像是鞋底断掉了后半。

高子走了,晏子来请见。晏子知道景公长疮,就先洗净双手,用毛巾温热双手,然后跪下来为景公抚疮。过程中景公问他同样的问题,而晏子的答话让景公眼里生辉、心底激赏,听听晏子的描述比喻说法和高子有何大不同吗?

热度如何?——像日(太阳)。

颜色像什么?——像苍玉。

大小呢?——像璧。

中间陷落部分像什么?——像圭。

图右为璧,中、左为圭。中华文化以圭璧礼天

晏子以苍玉、璧、圭这些敬天(以“日”作象征)祭神的玉雕礼器作比喻,回答了齐景公的问题;高子的答话则尽是和吃相关。高子和晏子的心中所思、心中所慕的世界截然不同。景公一下子见识到清净、高贵君子和混浊、笨拙野人的对比。故事中也让我们体会到玉雕礼器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玉器连系着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君子承天之道受天之命宝玉象天之意通人之德

接着就来说一说君子之器,苍玉、璧、圭这些宝玉,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对应的意涵。

苍玉

“苍玉”是青色宝玉的通称,春天,天子配戴的就是苍玉(《礼记.月令》[1]),所以苍玉也是君王的表征。在古代宫廷中,佩玉对应身份职责。天子和大夫以上的职官的身上佩玉、冠上也饰玉,没有特别事故,玉不离身。玉就像是君子之德的代言。

璧和圭

在中华文化中璧和圭常常被连用,《诗经.卫风.淇奥》形容君子“如圭如璧”,用玉来比喻君子的澄净温润。《孔子家语.刑政》说:“圭璋璧琮不鬻于市”,反映了圭、璧这些玉器的高贵特质。璧和圭都是祭天的礼器,不同于一般的玉器、佩玉。

中华文化以苍璧礼天,图中是战国时期到西汉初期的龙凤纹璧,乃是一种苍璧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璧是中央有圆孔的扁圆形玉器(如上图)。圆璧形状象征天,苍璧用来祭天,自从远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礼器代表。《玉篇》说璧是瑞玉,“圜(*环绕)以象天”。璧的中间有孔,直径约为整体的三分之一,然而从史前挖掘到的璧来看,当时中孔大小还不固定。北京故宫养心殿正南门外的玉影壁边就竖立一块苍璧的雕塑,就代表历代敬天的礼制精神的展现。

圭和璧都是祭天的礼器《周礼.春官》说:“四圭有邸(*底,以璧为邸),以祀天、旅(*托宿)上帝。”祭天、祭上帝时将圭、璧两种瑞玉合组,将四件圭围在一璧的四面,象征天道运行周遍,四方之神无所不在的意义;同时也作为请来上帝停驻托宿之处。

圭和璋很像,前端形制不同,图右为圭

圭也是古代君王诸侯身份表征的玉器。天子的镇圭尺有二寸,天子执镇圭镇国保国;公执九寸桓圭,表示作为国家的柱石、威武保宫室卫社稷;侯执七寸信圭,伯执七寸躬圭,表示努力辅佐天子、守护社稷的信誓。公侯伯朝觐天子时要执圭,居则守圭。执圭、守圭的这种礼制,不仅是表示封建社会身份阶级的礼制而已,更重要的是寓含对天盟誓的诚敬,表示对天道的崇敬,表示遵行天道履行自己职责的承诺。以玉器为媒介,与心相连,与天道相通。

圭璧组配

上述的“四圭有邸”就是圭璧组配的一种,用来祀天,若用“两圭五寸”,组配二圭和一璧用来祀地,还有一璧一圭合置的组配,就是用来祭祀日月星辰。

西周时代的圭璧组配之例,一璧一圭,这件圭像是玉戈形状,后来的圭就渐渐去了刀刃部分。

是谁最先将圭、璧合用呢?就是以制礼作乐闻名的周公。《史记》记载周公“戴璧秉圭”,他身上带着璧、手上持着圭告祭太王、王季、文王。周公是将“圭璧”两种玉器组配合用的第一人。当时周成王病重时,周公内心焦虑,以最戒慎和诚敬的礼仪向三代先祖祭祀祷告。从此以后,“圭璧组配”出现了,而且成了历代最重要的礼器。明代诗人唐顺之《送人上陵作》的诗句:“恭将圭璧朝群帝,遥奉馨香荐五陵”,描绘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相贯的以圭璧祭天的礼制和祀祖的精神。

玉器象天、敬天

华夏古人以圭、璧玉器作祭天的瑞器,表现了以玉器“象天”、“敬天”的祭祀精神。从周公“戴璧秉圭”告祭上天与祖灵的情景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周公相信天神、祖灵的存在,他敬畏神鬼,并且诚敬地与之沟通,请示天道,并作为躬省施政的得失,和指导人事的依据。这就是君主“立于天道”的表现。前段晏子的故事说到,晏子以苍玉、圭、璧作为譬喻的物儿,难怪齐景公听了之后要赞叹:“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如果齐景公能听到现代的“无神论”之说,当喟叹“大邪灵”也不足以比况它的邪恶了吧!

注[1]:春夏秋冬四季,冠饰和佩玉也以不同颜色来合应阴阳五行。《礼记.月令》记载天子春服苍玉、夏服赤玉、中央土服黄玉、秋服白玉、冬服玄玉。郑注说“服玉”是指冠饰和身上的佩玉。

参考资料

《晏子春秋》——《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迺知群臣之野》

《史记》

《周礼》

《周礼订义》

《礼记》

《孔子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