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起 拂面 和煦

风起颍水 和煦拂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20:35:0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时光进入当代,颍水作家群一如既往,卓然群立。李佩甫、段荃法、邵丽、孙方友、墨白、柳岸、南豫见等一批有影响的本土作家,以及刘庆邦、陈廷一、朱秀海等一批从颍河岸边走出去的作家,辛勤耕耘,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奠定了当代颍水作家群地位,令人对颍水作家群刮目相看

□卫绍生

发源于中岳嵩山脚下的颍水,是淮河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仅河南境内就达3.4万多平方公里。在古代,颍水与渭水、洛水、汉水、沔水、汝水、泗水、沂水并称“八流”,是中原大地上一条神奇的河流,一条具有厚重文化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河流。清风拂过水面,和煦扑面而来,人们会嗅到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到它跃动的文学脉搏。

风从古时来

颍水的出名最早与尧舜时期的许由有关。许由颍水洗耳的故事,显示了许由高洁不群的性格,成为颍水文化最早的源头。

颍水出嵩山东南而去,流经天下名郡颍川郡。颍川和位于它南面的汝南郡是汉代世家大族辈出的地方,也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的发源地。文学创作方面,颍川郡人才辈出,韩非、晁错、褚少孙、荀爽、邯郸淳、钟嵘、刘希夷、王建、李绿园等,都给后人留下了佳作名篇。

颍水在颍川郡与沙河汇流之后,继续东南向奔流,进入陈郡,在今界首市常胜沟进入安徽境内。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是陈郡人,孔子周游列国所到的陈、蔡之地,都在陈郡境内。写下了《谏逐客书》的李斯,应氏家族的应瑒、应璩、应贞,谢氏家族的谢安、谢灵运、谢朓、谢惠连,有古代小说第一人之誉的殷芸,蒙学第一人周兴嗣,明代文坛“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等,都在各自领域刮起了阵阵清风。

属于颍水流域的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声名远扬的阮氏家族。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其子阮籍列名“竹林七贤”之首。阮籍之后,阮氏家族代不乏人,时见英才。在文学创作上,阮籍可称魏晋文学大家、思想大家。

颍水起清风

颍水千年流淌,奔流不息。进入现代社会,承载着厚重文化积淀的颍水流域作家辈出,再次展现出颍水作家群不俗的风采。

从鲁山走来的徐玉诺,又名言信、红蠖,现代著名诗人。诗集《将来之花园》和《雪朝》,代表了“五四”时期中国诗歌创作的水平。叶圣陶为徐玉诺的诗歌撰写了长篇评论《玉诺的诗》,称赞他的诗歌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朱自清、闻一多、郑振铎等人,给予徐玉诺的诗歌很高评价。鲁迅曾表示要为徐玉诺的小说集作序,被徐玉诺婉言谢绝。徐玉诺的小说集《朱家坟夜话》,直到他去世后才出版。但他无可掩蔽的光芒,已从“五四”诗坛上散漫开来,时而闪烁着一缕光芒。

魏巍是从河南郑州走出来的军旅作家。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出生于郑州,17岁参加八路军,此后逐步成长为军旅作家。他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风景》,格调略显沉重,“带有悲歌性质”,但它却是诗人“在那艰苦年代的真实生命之子”。诗歌真实地表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的抗日斗争生活,荣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抗美援朝期间,魏巍三次奔赴前线,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心情》等散文,对志愿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给予热情礼赞。《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于《人民日报》,曾获得毛泽东主席的批示“印发全军”,后收入中学课本,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他历20年之功创作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凝练的语言,宏阔的叙事方式,全面展现了英勇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这部长篇小说以其开拓性的创作而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全文

风掠颍水岸

时光进入当代,颍水作家群一如既往,卓然群立。李佩甫、段荃法、邵丽、孙方友、墨白、柳岸、南豫见等一批有影响的本土作家,以及刘庆邦、陈廷一、朱秀海等一批从颍河岸边走出去的作家,辛勤耕耘,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奠定了当代颍水作家群地位,令人对颍水作家群刮目相看。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是许昌人。他的获奖作品“平原三部曲”(包括《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把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时尚与古朴、男人与女人、善与恶、新与旧等交融在一起,描绘了城乡变化,把它们既相互对立,又难舍难分,甚至无法用是与非、好与坏进行主观评价的困境描绘出来,读者剥茧抽丝,沉浸其中,方能感悟个中三昧。他的作品飘散着颍水岸边的泥土气息,正如他在《羊的门》中描写的那样“踏上平原,你就会闻到一股干干腥腥的气息,这气息微微地在风里或是空气中含着,这自然是泥土的气息了”。他的《平原客》《城市白皮书》等小说,也都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赏。

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邵丽是河南西华人,可谓生长在颍水河畔。她致力于小说创作,成为近年来比较高产的作家。《我的生活质量》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笔锋所向是社会剧变给人们带来的焦虑、困惑和不安,触及人们陷入或面临的精神困境,在探索中寻求精神皈依。邵丽的作品从不回避矛盾和困难,而是常常聚焦于社会热点、难点和痛点,用理性思考和悲悯情怀,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精致和细腻,关注多元生活、多阶层社会和复杂多样的人生,在不经意间给予弱者慰藉,给予生活更多的理解,给人生活和人性本来就如此复杂多样的感受。《明惠的圣诞》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女性,她们不论身处农村,还是好不容易挤进城市,都处于一种尴尬而卑微的生存状态,始终难以成为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主体,流露出自觉不自觉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邵丽凭借这部短篇小说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近年来,邵丽的小说创作风头正劲,《天台上的父亲》《风中的母亲》《黄河故事》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方友和墨白兄弟二人是喝颍河水长大的,对颍河有着深厚的情感。颍河为他们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他们的作品散发着颍河粼光和泥土气息。孙方友的《陈州笔记》是当代笔记小说的重要收获,被评论者称为“新笔记体”。《陈州笔记》篇幅短小,情节快捷,内容浓缩,呈现出“小快浓”的特色,是对当代叙事文学的重要贡献。墨白的小说同样立足颍河镇,与其兄相比,他走的是另一条创作道路,即后现代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他的小说,无论人物、情节还是结局,总能够出人意表,给人咀嚼和回味的余地,而咀嚼和回味之后,又有一种一切皆在情理之中的感觉,这使得墨白的小说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诚如评论者指出的那样,“他每每借助于回忆、梦境和心理的剖析,刺入质感很强的乡镇生活,重新构造他如此熟稔而又神秘的生存空间,揭示出人的存在的诸多方面”。

颍水东南流,风拂两岸柳。柳荫掩映下的颍河水,显得格外清澈,散发出无尽的神韵。喝着颍河水成长起来的颍水作家群,在厚重而丰富的颍水文化滋润下,似乎都自然地带有那份清澈,那种神韵,那份潇洒,那种深沉。他们的作品由此而内化为古朴忠厚,内化为滋润和谐,带有鲜明的颍水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