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娄底3月21日消息 湖南新化古称梅山,是中华人文三始祖之一蚩尤故里,古梅山文化的核心,苗、瑶等少数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于公元1072年“新归王化”而得名。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进它的灵魂深处,上梅古镇的风韵,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宏展于梅山腹地。
夜幕下的资江在新化上梅古镇“歇了歇脚”(央广网发 王黎明 摄)
向东街,位于新化县的上梅古镇,是靠近资江渡口东西走向的一条老街。在近现代的新化,资江水路航运繁荣,上通武汉,下达益阳,向东街也一直是县城的中心街道,集家坊、商贾、集市为一体,码头上船来帆往,街道上人声鼎沸。
如今,千年古镇向东街,因其独特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在城市改造中被保存下来。
夜幕里的向东街升腾起袅袅人间烟火(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爬过的楼,追过的青春,都在梅山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些看似久远的故事却在疯长,成为新化人时时思念的乡愁。山歌好唱,岁月流金,在乡土中如新化水酒一样经年累月地发酵,如新化红茶一般映射琥珀色的爱情,穿越历史的迷雾,升腾起十二时辰的烟火。
展开全文
4时,杯子糕的甜味唤醒一天的味蕾
凌晨的微风,还没有吹散初春的寒意。
新近投运的向东街古城红汤牛肉面馆,已经开门。
热气腾腾的杯子糕,店前围满了游客(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面馆的业主是50来岁的阳伟民,在深圳工作20年后,放弃了每年近30万的收入,去年回乡,看中了向东街的独特位置,开了这家面店。
除了经营店里传统的红汤牛肉面,新化传统小吃杯子糕是阳伟民的另一个记忆所在。
“小时候过年过节,我们都盼着吃长辈们做的杯子糕。这是我们童年深处的记忆。”阳伟民一边准备制作杯子糕的原料——红糖、米糖、白糖和面,一边向记者介绍。
杯子糕,又称肚脐糕,即用杯子蒸的糕点,其状如元宝,大如婴拳,色泽透明,分黄、白两种。黄以红糖、米糖调色,称为金元宝;白多以白糖拌和,称为银元宝。其形有凹凸两种,凹形称为肚脐糕,质密而嫩,嚼之如清炖蹄筋;凸形称杯子糕,满是蜂巢气眼,既耐嚼又爽口。
杯子糕等新化“十素”是接待游客的佳品(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新化的传统小吃,有“十素”之称:杯子糕、糁子粑、糯米粑、酣荞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淀粉粑、粽子、烧卖。
杯子糕,是“十素”的代表之一。
不到6时,阳伟民热气腾腾的杯子糕已经出炉。
“每天6时开始卖,到中午就可以卖完。”阳伟民的笑容中带着杯子糕的甜味。
6时,老国面馆里体验舌尖上的上梅古镇
有人说,叫醒新化人早晨味蕾的除了杯子糕之外,就是红汤牛肉面了。向东街的红汤牛肉面早已名声在外。
每天6时,罗国华来到面馆接班(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天刚蒙蒙亮,年过花甲的罗国华开始接班。
这家位于向东街靠资江河边24小时营业的“老国面馆”已经有上百年历史。
罗国华告诉记者,自己母亲是从奶奶手上接过这个面馆的。如今,罗国华准备将祖传家业传给自己的表侄康冬。
今年28岁的康冬,从17岁就开始在店里帮忙,现在已经成了老国面馆的第五代传人。
“说到红汤牛肉面,当然是红汤跟牛肉的完美结合了,红汤顾名思义就是辣油,牛肉的制作也是非常复杂的。”11年的从业经历,康冬说起红汤牛肉面,如数家珍。
热气氤氲中的红汤牛肉面让人口舌生津(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康冬介绍,红汤牛肉面的牛肉,精选的是上等的新鲜牛肉,口感肉质上乘。
牛肉经过清水清洗后,放入开水中加入祖传秘方,沸煮半小时,再将牛肉捞出,晾干,切片,最后放入烧开的沸油中,加入祖传香料,一起爆炒,直至出锅,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回味无穷。
“每个来老街游玩的游客都会嗦一碗向东街的牛肉面,我想把最正宗的向东街红汤牛肉面带到全国各地!”对新化红汤牛肉面的未来,“90后”康冬有自己的设想。
8时,梅山武术“野蛮”游客的体魄
尝了杯子糕,嗦完牛肉面。
在老国面馆对面的大坪里,一位武术教头带着一众学生开始晨练。
迎着清晨的太阳,梅山武术团开始晨练(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52岁的曾新辉,在新化坚持学习、教授梅山武术32年。
梅山武术,是流传于新化县的传统武术流派,它以古朴、纯真、典雅、威猛的形象,防身、健体的功能融入到民俗、礼仪表演等活动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为民众所痴狂,直至习练终生,承传不止。
1992年,新化县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全国“武术之乡”。2000年,新化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2014年11月11日,梅山武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晏西征被评为梅山武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梅山武术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52岁的曾新辉,健硕的身体还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是从小看着祖辈、父辈练习梅山拳,也是看着梅山武术不断受到国家重视的。”曾新辉很自豪,他自13岁开始学习武术,先后师承梅山传统武术创始人晏西征、搏拳道创始人曾迎新。
如今的曾新辉,将传统梅山武术和散打搏击融合,创新了一套自己的武术套路,并开馆收徒授课,多次荣获国家、省“武术工作先进个人”“先进武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到新化来,既可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我还可以来教大家学习一下梅山武术、梅山拳,大家都可以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曾新辉握着拳头,弯曲手臂,笑盈盈地展示他健硕的肱二头肌。
10时,新化图书馆浸润游客心田
在向东街,吃饱喝足,学完梅山武术套路,是该用文化浸润一下心田了。
位于向东街北隅的新化图书馆,成了喧嚣繁华之外的一处静谧所在。
推开图书馆大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老人、小孩,捧着书本,正怡然自得。
负责人李海路介绍,新化图书馆创建于1929年,前身是新化县民众图书馆,1956年7月1日于城关镇南正街正式成立新化县图书馆,1974年迁至现址,2001年新建办公大楼一栋,如今馆舍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藏书16万余册,其中古籍34814册,编入古籍善本总目的有6部,共151册,孤本2部,共33册。
“在全省县一级的图书馆里,新化图书馆的古籍藏书应该位于前列。1984年,我馆曾为中俄边界谈判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中俄界记》。除了有2部孤本,图书馆里还有大量的关于梅山文化历史、小说等文学类的作品,这也是了解大梅山片区文化的重要资料。”李海路说。
12时,新化糯米水酒温暖游子心灵
“第一碗,摔掉烦恼;第二碗,摔出激情;第三碗,摔掉疾病;第四碗,摔掉霉运;第五碗,摔来财运。”从新化图书馆出来,老远就能听到一阵阵摔碗的声音。
新化摔碗水酒,“碎碎”平安(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循声前去,在向东街新化水酒体验馆前,一众顾客喝完酒馆主理人鄢社锋斟满的新化水酒,用力地摔碎酒碟。
“游客除了能品尝到我们新化‘十饮’之一的新化水酒外,还可以通过这种仪式感来了解新化传统文化。”鄢社锋介绍。
鄢社锋所说的新化“十饮”,就是当地的特色饮品,包括擂茶、凉粉、水酒、蛇酒、米烧酒、甜糟酒、薏米酒、云雾茶、青红茶、金银花甘草茶。新化水酒,就是“十饮”中的典型代表。
鄢社锋家的新化水酒已有百年历史,他是祖传秘方的第三代传人。
目前,鄢社锋所属的水酒企业,年产水酒上千吨,已经开设了11家直营店,2011年和2015年还分别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
古窖池里发酵的新化水酒(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新化水酒把新化人豪气干云的气魄血性和酒品、酒德、酒魂诠释得淋漓尽致。那些多年离家在外工作,特别是侨居海外的游子,常常思念的就是家乡风味独特的水酒。”鄢社锋进入门店后的体验大厅后说,游客还可以在大厅里品尝我们准备的“待客九碟”。
鄢社锋说,来向东街的游客,中午基本上都会到他的水酒体验馆喝水酒、品冷碟、吃家宴。
14时,新化黄精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新化人的下午茶,是从14时开始。
在新化,游客喝完一壶水酒,就可以到向东街新化黄精体验馆品一品黄精茶。
在体验馆里参观的游客,人头攒动,不断地向工作人员咨询。
邹辉说,黄精是他一辈子的事业(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现年38岁的邹辉,已然是新化县黄精产业协会会长,此时,正在黄梨木的茶台上泡煮黄精茶。
邹辉说,“北人参,南黄精”一直是中医药界的一句俗语。
黄精,为药食同源上佳贡品,能够补益中焦的脾胃,促进气血生成,同时,可以调理五脏六腑器官,使得肌肤变得光滑紧致有光泽,让人重新长出黑发和新的牙齿,看上去容光焕发,好似青春容颜永驻。
据考证,新化民间自古就有采挖、食用黄精的习俗。
2009年,在深圳从事电器销售的邹辉回到了新化,踏上了黄精产业化之路。
如今,邹辉的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自建基地2200亩,合作共建基地3200亩,辐射带动广大农户种植20000亩。公司2021年销售额约2571万元,2022年销售额2969万元。
向东街新化黄精体验馆(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该公司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建的“湖南新化黄精科技小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获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批准成立。
近年来,在新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县黄精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22年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到9.2万亩, 综合总产值8.2亿元,黄精产业成为新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一是要加强黄精的优质品种选育,完善加工产业链,二要把黄精产业打造得既有历史文化的传统,又能与新兴业态相结合。第三,我们需要做强产品品牌知名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更多人从事黄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对于新化黄精产业未来的发展构想,作为产业协会会长的邹辉,经常进行深度思考。
16时,万寿宫里上演傩戏驱邪祈福
从黄精体验馆沿街向资江边走,每天16时左右,游客会听到锣鼓喧天、唱念做打的声音袭来。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来新化经商的江西商人在向东街大码头附近建立江西会馆,会馆临街修建了万寿宫,江西南昌万寿宫为其祖庭。
梅山傩戏中的巫师在驱邪祈福(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梅山傩戏传承演习基地和梅山傩文化研究中心。卿明东是这个基地的主理人。
12岁时,卿明东便开始学习梅山傩戏,到如今已近35年,也算小有成就。
穿越历史的迷雾,来自大梅山深处的驱邪祈福文化,在万寿宫生根发芽成长。
卿明东介绍,“傩”是华夏先民创造的一种最古老的驱邪祈福仪式。以傩仪(傩礼)为核心,傩坛为载体,傩面具为标志,傩戏、傩舞、傩歌、傩技和相关傩俗为主要内容,是中国古老且生命力顽强、历史积淀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苍松翠柏中倒立的张五郎神像(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2011年6月9日,梅山傩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山傩戏属于梅山巫教的派别。在中国神像中,巫教开教祖师张五郎神像是极其罕见的倒立形象。”卿明东介绍。
18时,燕子屋守艺菜馆“饕餮”你的胃
喝完下午茶,看完傩戏表演,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是时候犒劳一下自己的胃了。
新化三合汤是梅山传统的地方名菜,在新化及周边地区的饭店或夜宵摊上,深受众多人的青睐。品尝三合汤,不仅能大饱口福,而且可以领略梅山文化的深厚和神奇。
寓意“吉祥、传承”的燕子屋守艺菜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向东街有家叫“燕子屋守艺菜”饭馆,其名字有着独特的深意。
“我的店是去年11月开张的。燕子,代表吉祥,所以取名燕子屋;守艺菜是守住传承之艺。”只有初中学历的“80后”饭馆老板吴向荣说。
1997年,吴向荣离开新化学习厨艺,多年走南闯北,曾拿下多项厨艺比赛大奖。
“非常幸运,我学了湘菜、川菜、粤菜、满汉全席等不同地方的厨艺和菜式,而且师父都是各个领域的大师。”吴向荣说,每到深夜,内心最思念的就是那一碗三合汤。
吴向荣做的三合汤选料特别讲究。黄牛的肉、水牛的肚子和母牛的血,配以梅山特产山胡椒油、自家做的剁辣椒完美融合。一勺热汤入肚,咸鲜酸辣,脑门微汗,神清气爽。
吴向荣介绍,做好一道三合汤,牛血是重中之重,血与水、盐的配比,火候如何把牛血做到入口丝滑、Q弹脆嫩,特别考验一个厨师的功底。
三合汤是吴向荣的招牌菜式之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新化的主菜有‘十荤’的说法,三合汤、雪花丸、米粉肉、鸭子粑、柴火腊肉、回锅狗肉、泥鳅钻豆腐、水车鱼冻、稻花鱼、肘子肉一起十个菜品。三合汤则是‘十荤’里的头牌。”吴向荣竖着大拇指说。
如今,饭馆里的“新化十荤”已经成了游客大快朵颐的必选菜品。
20时,慎德堂穿越时空听曲看戏
慎德堂位于向东街东边,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第一任主人为清末秀才刘慎德,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房屋48间,是新化境内规模最大、历经上百年仍保存完好的一座四合院,这里收藏了上千款梅山文化的遗留瑰宝。
慎德堂里的梅山武术表演(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如今的慎德堂已成为新化梅山文化的展示馆,是梅山文化的聚集地与发扬地。
吃完晚饭,游客踏进慎德堂青石门槛,观碑廊、看天井、遛展厅、品古董、驻足戏“福”台,流连堂前堂后。
人头攒动的游客在慎德堂里“穿越时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置身于梅山文化的时空隧道,民国初期新化的地方银票,造型各异的巫傩面具,古朴精巧的雕花木器,以及从向东街留存下来的石碑、瓷器……每一件藏品都在诉说着那些陈年往事,抑或是沧桑巨变。
除了“不能说话”的展品,“活着”的戏曲节目演绎是梅山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慎德堂独有的特色。
累了,寻一处靠近戏台的座位,观一场非遗传承人带来的杖头木偶戏、新化山歌、资水滩歌。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罢,在那“呜呜呀呀”的唱腔中,总能让人感受到坚韧不屈、敢闯敢试、急公好义的“梅山蛮气”。
“前年下半年开业至今,有近40对新人在这里举办中式传统婚礼。”慎德堂的主理人曾帅,是一个典型的“90后”。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举办中式传统婚礼(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曾帅告诉记者,慎德堂的中式传统婚礼,具有很强的仪式感,三书六礼步步执行,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引门,从而体现了古代男女对人生大事的重视,非常迎合人们祈福的心理。
此外,在慎德堂举行的中式婚礼以红金两色为主色调。曾帅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举行中式传统婚礼,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20时,围炉煮红茶,把茶话桑麻
“十里长街总向东,千寻古塔恒朝北。”这是向东街一家名叫“花诺”围炉煮茶商铺的门联。
游客集体围炉煮茶,尽享向东街夜晚的恬静(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商铺的主人,是来自浙江衢州的江南女子王秀娟。她说,商铺所在古建筑名为“品味百年”,是清代新化一富裕人家所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四进制的古宅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前后三层堂,四周山墙围合,环境幽深宁静。
每当月光洒落天井,弥漫露天石坪,轻吻百年池水,于夜深人静时,仿佛隐见远古资水船工号子悠悠……百年品味,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同台争艳,芬芳世代。
置身摇椅,观霞光渐渐淹过马头墙、鳞次黑瓦、斑驳青砖……体验灵与肉同自然交融、对话的至上愉悦。
“品味百年,围炉煮茶、书香与古琴呓语、享花落甜品、着阿罗古装穿越时空……印象梅山源远流长。”王秀娟的话语让人恬静。
夜色加深,娄底市茶业协会会长陈建明带来的新化红茶在茶壶里翻滚。
从1984年开始接触茶产业,陈建明已经做了40年的茶。
陈建明的企业生产的新化红茶年产值已经突破1.8亿元(央广网发 王黎明 摄)
陈建明介绍,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生长环境,新化红茶公共品牌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1年11月30日,‘新化红茶’荣膺‘湖红之源’称号。这是新化红茶历史地位、文化价值的一次重大回归,也是新化作为红茶核心产区的历史见证,为推动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资本’与‘底气’。”陈建明的话语中很是欣喜。
陈建明的企业现有2300亩新化红茶基地,年产值达1.8亿元。
新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伯红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新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伯红介绍,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把新化红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来打造,着重推进以“新化红茶”为主体的“一县一特”红茶特色县建设,新化红茶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至2022年底,全县有茶园面积9.2万亩,年产红茶近5000吨,总产值近11亿元,围绕新化红茶实现的综合产值近36亿元。
“从全国来看,现在的红茶市场是一片‘红海’,我们新化红茶如何从品质打造、品牌建设、产品品类和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细分赛道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进行突围,是我们新化红茶亟待解决的问题。”陈建明说。
24时,梅山樵夫周胜彬守护上梅“不夜城”
子夜,在向东街的一处高楼上,草堂主人周胜彬头脑异常清醒。
画室的墙壁上,周胜彬正挥毫泼墨,画笔在画纸上恣意生长。笔下是周胜彬的另一幅还未完工的长卷。
子夜时分,梅山樵夫周胜彬的百米长卷正在“生成”(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2015年,周胜彬的百米国画长卷《千里资江图》,定格了千里资江秀美风光。这是周胜彬30年的心血结晶。
周胜彬从小就生活在向东街,听着客商的叫卖声和资江里纤夫的号子长大。
“我在资江边长大,爷爷、外公、叔叔、舅舅等长辈们都是驾船的,所以我从小就在船上玩。资江绝美的风光,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就下决心有朝一日要把它画下来。”85岁的周胜彬思维仍然非常清晰。
总长138米的《千里资江图》,是周胜彬先后20多次前往资江源头广西资源县,邵阳新宁、武冈、隆回、新邵、冷水江、新化,益阳安化、桃江等地采风写生的成果。
常年在资江沿岸丛林出没,周胜彬自号“林泉居士”“梅山樵夫”。
2016年,周胜彬受新化县人民政府邀请,绘制“紫鹊界梯田”风景画,展示在高铁火车站,宣传魅力新化旅游资源。
“我这一辈子从事美术教育,精心研究国画、油画50多年,就是要为发展民族绘画奋斗不息。”作为上梅古镇“不夜城”的“守护者”,周胜彬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2时,在废墟不“废”的清吧里激荡青春
当上梅古镇“不夜城”一天的喧嚣归于沉寂,慎德堂边的禾园废墟清吧里,青春正在飞扬。
清吧合伙人冯灵湘,放弃了在浙江杭州带货主播的工作,回乡和小伙伴们共同创业。此时,她正在招呼络绎不绝的游客。
“废墟”里的古建筑透着生命的朝气(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冯灵湘说,禾园废墟清吧将古风四合院与多重元素融为一体,它立足新化,汇集音乐、酒水、小吃、西餐、本土特色烧烤于一体,是一家致力于为年轻新生代打造“释压、解忧”场所的清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期项目,一楼为药铺风格,二楼是中式露营风格,三楼换成了‘轰趴’包场风格,年初开业后就成为新化网红打卡地。二期项目将会打造成更适合年轻人消费的复古潮玩打卡地。”24岁的冯灵湘对企业的规划和管理胸有成竹。
当现代的清吧撞上百年的古宅,青春在这里激扬(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楼、二楼所有的桌台已经坐满,清一色的年轻人,和吊脚楼的古建筑相得益彰。理想、青春、创意和国潮,裹挟着音乐、饮料、果盘、烧烤和热情,在禾园废墟里恣意萌芽。
“现在回新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比起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越来越向往小城生活的慢节奏和舒适惬意。大家都觉得在家乡也能创业,也能生活得很好。他们在这里想创意、聊创业、干事业。”冯灵湘觉得,向东街上,有一股股青春的气息在澎湃着。(记者欧峰 实习生孙帆 熊可怡 祝林灿 通讯员龚端祥 王绍辉 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