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人民网发了篇名为“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的满满正能量的文章,结果文章在评论区里翻了车,许多人便产生了疑问,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了,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在冷嘲热讽,难道“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精神过时了吗?
而这几天央视网在解读孔乙己劝年轻人努力奋斗时又引来了群嘲。
事情是这样的。网络上流传了一句引起许多年轻人共情的话:“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句充满无奈的言语让不少人生出“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的感慨。
学历的作用为何成了负累?几乎长达20年的学校教育时间是不是太漫长且没有必要?更是因为寒窗苦读练就屠龙技,而学成离校心茫然,又敢问路在何方?
于是乎便心有所感,感觉自己的学历就像孔乙己的长衫一样,只能代表自己那可怜的体面,然而体面却不代表着能力与机遇,更比不过这些背后的各种说不清的关系。
但央视从中看到的却是孔乙己应该脱掉长衫,放下架子到劳动人民中去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去,大学生们自然不应该被学历所困,要打破枷锁,放下身段,去努力工作。
央视的评论倘若被孔乙己听了却,恐怕要说出几句“知乎者也”或者“不要取笑”之类的话来,而现今的年轻人更是不屑一顾,将这类的正能量归到“毒鸡汤”一类。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既懒且馋,又“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所以才混到如此地步,我想说的是即使孔乙己肯脱了长衫,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凭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既不会种地,除了抄抄书又不会其他手艺,可能转眼便会混成了阿Q般的人物了。他也一定会想,当初为何要读书呢?如果打小便志在耕种,几十年后恐怕也是一把好手了。
如今的年轻人也一样,十几载寒暑,好不容易身披“长衫”了,却又被劝说要脱掉,那么当初又何必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要穿上呢?
对于年轻人的嘲讽,央视可能会有些惊愕,难道自己不是劝他们要努力工作,脚踏实地吗?但我想也许这正是央视不肯脚踏实地的地方,应该知道年轻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成了孔乙己,这不仅仅是放下身段便能打破枷锁的事,而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教育资本化的结果让人才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空有学历而已,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况且倘若真的去送外卖干保洁之类的,又会被说成学历浪费、教育浪费。
所以学生们真是左右为难,如同孔乙己一般悬浮于尘世,此时却遭央视的背刺,难道不应该抗拒吗?因为作为央视这样的媒体,人们要的是带着真诚和鼓励的政策,而不是高高在上说着:“何不食肉糜?”恐怕这是央视要反思的,作为央媒至少得应该实在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