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乙己 鲁迅 事故 怎么 文学

“孔乙己文学”事故,鲁迅怎么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15:52:03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共30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来源:书单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01

事故

这事很有意思。不过先搞清楚什么叫“孔乙己文学”。

鲁迅写的《孔乙己》我们都学过,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是科举行将崩溃时代的读书人,知道茴香豆的“茴”的四种写法。现在好多年轻人拿孔乙己自嘲,这就形成了“孔乙己文学”。

自嘲什么呢?其中最出名的大概是这样两句话:

“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

“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

“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这两句话看似在说自己有了学历,反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两句话很快流行开,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也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从而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孔乙己文学”。

年轻人自嘲就自嘲吧,找不到合适工作确实够郁闷,生活那么苦,自嘲总该是允许的。

展开全文

但后来“孔乙己文学”,从一事件变成了一事故,引起了巨大争议。原因是,两个大媒下场了。

他们说什么了呢?其实你不用看就能猜到:

一方面表达同理心,另一方面不忘“爹味”十足的劝诫。其中引起最大争议的,是这样几句评论: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如果我们思想上还有所谓‘脱不掉的长衫’的包袱,被‘长衫’束缚住自己的个人发展,恐怕无法弯下腰来听呼声、挽起裤腿下田地,可能会错过在广阔天地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必然出路。”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如果我们思想上还有所谓‘脱不掉的长衫’的包袱,被‘长衫’束缚住自己的个人发展,恐怕无法弯下腰来听呼声、挽起裤腿下田地,可能会错过在广阔天地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必然出路。”

这两句话乍听之下好像没啥,也是顺着年轻人自嘲的意思说的,但时下年轻人显然是听着不舒服了,所以他们就从自嘲变成愤怒,花样地怼起来了。

那为什么年轻人拿孔乙己自嘲可以,别人劝诫以孔乙己自居的年轻人就不行了呢?如何理解当下年轻人的敏感,是他们太玻璃心了吗?

#02

根子

“孔乙己文学”之所以盛行,之所以引起那么多年轻人共鸣,原因很简单:工作难找。

注意,是工作难找,而不仅仅是因为学历太高而找不到对口或合适工作。

千万别以为年轻人说“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就认为他们是因为自己高学历不愿意去拧螺丝而苦恼——如果这样理解年轻人的这句自嘲,以及背后的大量共鸣,那就偏差了。

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

工厂拧螺丝机会,还不一定愿意给高学历的年轻人呢。或者说,工厂拧螺丝的机会还不一定有。

时下就业形势有多严峻?我们能查到的官方数据是这样的:

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为909万人,当年也被称为“最难毕业季”;

但到了2022年,毕业人数上升至1076万人,更多了;

而今年则预估,会达到1158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的城镇居民失业率为5.5%,而24岁以下的青年人调查失业率高达17.3%。

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为909万人,当年也被称为“最难毕业季”;

但到了2022年,毕业人数上升至1076万人,更多了;

而今年则预估,会达到1158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的城镇居民失业率为5.5%,而24岁以下的青年人调查失业率高达17.3%。

注意,这里的青年失业率,别看这么高,相对去年19.9%,已经是有所下降了,而且青年失业率高是全球普遍现象,不是只有我们国家有哈。

但是我们看历年数据,现在青年失业率依然处在高位。

这就是年轻人亚历山大、唱“孔乙己文学”的根子。

说这些宏观数据,可能很多人没概念。书单君说一些身边的例子。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刚刚离职的95后聊天。他说现在年轻人完全没有像他那样的“斗志”了。

他的表弟,去年毕业的,都没去找工作,直接就回老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出去找,也找不到,所以他就干脆回老家备考当地公务员。

他的亲弟弟今年大三,也跟他说,绝不会再像他一样去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混了,而是一毕业就回老家找工作、定居。

大城市工作难找啊,在很多社交平台,也能看到大量找工作找到哭的例子。硕士毕业,一份起薪5000的工作好像都难了。

著名歌手李健,之前参加一档综艺节目,他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1999年从大学毕业,当时我的工资就能赚到每个月4000块,可现在这个数字,很多年轻人还赚不到。”

李健这话说的是事实,一点也不夸张。现在年轻人刚毕业,薪水还真不一定有4000块。

书单君说这么多啥意思呢?

就是作为过来人也好,作为已经有好工作、“上岸”的人也罢,都应该对当下年轻人的处境有更透彻地了解和共情:

他们找不到工作,是结构性的问题,还真不是他们太高傲了、太懒了、太要面子了、不愿意放低身段,是真找不到啊。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国家也正在想办法解决,而且把解决这事的重要性、优先性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级别,并为此出台了各种政策。这点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喷了,国家不可能无视年轻人的焦虑和需求。这方面的例子和数据可就多了,我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自行搜搜。

而且,自封控放开以后,咱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也在不断向好。前段时间,书单君跟一些年轻的创业者聊天,发现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也是比较乐观的。

书单君是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相信乐观比悲观强,相信面包会有的,工作也会有的,美好未来会有的。不用太焦虑,因为焦虑也没用,还有害。

当然,如果你觉得上网写写“孔乙己文学”能缓解下焦虑,那是你的自由。不过怎么准确理解孔乙己,书单君还得跟你掰扯掰扯。

#03

鲁迅怎么看

我们都学过鲁迅那篇文章,但估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是,鲁迅写《孔乙己》,他真的是批判孔乙己吗?

他的学生孙伏园曾经问过鲁迅,“《呐喊》中。哪一篇最好?”鲁迅回:“《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又问:“好在何处?”鲁迅就说:“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

看懂了吧。鲁迅不是真要批判任何个别读书人,只是批判造就孔乙己这种读书人背后的社会环境。

实际上同为读书人,鲁迅对孔乙己自然是共情与悲悯居多。

所以从这角度来说,鲁迅绝无可能认同“读书无用论”。他共情读书人,只是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他跟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有不一样的看法。

换句话说,从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中得出“读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点,某些大媒说得也没错。

再一个,鲁迅虽然讽刺和描写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也在其他文学作品频频批评和讽刺冷漠、麻木的群众,但他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批评当时的社会结构、批评所谓“吃人的社会”,而不是针对任何具体同样凄苦的平民——他们可能麻木。

我相信,很多在网上搞“孔乙己文学”的年轻人,应该也明白鲁迅这层意思。

实际上,也正是他们理解鲁迅,他们才愿意以孔乙己自居以自嘲,却不允许其他人以“好心劝诫”的形式批评孔乙己的“好喝懒做”“总是偷”——尽管,这也是鲁迅写在文章里的词,因为他们绝不乐意别人把孔乙己的悲剧全都归结为孔乙己个人的品质。

总之无论如何吧,书单君觉得,“孔乙己文学”从一事件最后变成一场事故,说明我们很多人还是对当下的年轻人了解不够,关心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但这事其实也不算坏事,至少,这场争议,会让更多人理解当下年轻人的处境。

不都说嘛,“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样炼成的?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