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元日》中提到:“千家万户,总是以新桃换旧符”。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到春节,人们就提前把贴在门上的春联换成新春联。”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在传统观念中使用对联的频率一直是很高的,人们对春联的情感也一直很深。
明代著名文学家徐渭曾为后人留下一副名副其实的对联。这幅对联与其他对联最大的特点是,上联和下联所用的字完全一致。然而,上下联不仅可以工整对峙,还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意境。
1543年,徐渭作下联,引得无数人反复阅读。徐渭的对联上联是“好读书不读书”,下联是“好读书不读书”。乍一看好像上下联,一模一样,用字顺序也一样,但是仔细读几遍,就会发现上下联的读音是完全一样的不同,所以传达的意思完全不一致,这衬托出中国语言文化的深意。
展开全文
这副对联也有很多解释,其中一句通俗的说法是:“小时候,孩子不肯读书,等孩子大了,孩子要再读书,他很可能学不会。”会受到约束。”
但根据贾岛对文字中许多细节和意境的认真态度,后人将其统称为“推敲”。“审”本来就是一种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音异义。同义词的运用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时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