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
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冲击
面对风险挑战叠加
和矛盾困难交织的不利局面
全州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困难挑战
付出了极为艰苦的努力
做了大量殊为不易的工作
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
产业建链延链补链
有突破
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基本搭建完成,绿色铝产业延链补链成效明显。
硅光伏方向,立新多晶硅项目落地投产,鸿新新能源项目快速推进,华晟异质结光伏电池片和组件项目有力实施,正信光电和英利新能源等组件企业在大理落地发展,从硅料到拉棒到切片到电池片到组件的硅光伏全产业链搭建完成。
展开全文
新能源电池方向,引进合作了贝特瑞新材料、宸宇储能、昆宇电源、远信储能、埃克森等行业领先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电芯企业和电池企业,以负极、正极、电芯、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基本搭建完成。
绿色铝方向,高端铝制品深加工加快推进,引进云南天光30万吨铝材50万吨再生铝、云南银铝3万吨铝棒3万吨铝材、宏井新材料7万吨新能源汽车及通讯用铝等项目,覆盖再生铝、铝精深加工等板块,已建成的76.8万吨绿色铝产能全部释放。
全州产业迭代更新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重构初具雏形,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产业投资
有突破
坚持产业项目优先,去年四个季度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421个,年度计划投资336.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在全省名列前茅。
产业投资完成294.3亿元,增长179.9%,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21年的11.2% 提升到32. 2%0其中,工业、农业、旅游业投资分别增长167.5%、304.4%、182.2%,工业、农业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旅游业增速居第3位。
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完成83. 5亿元,增长115. 5%,增速位居全省第2。
投资结构显著优化,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即期增长效应明显。
产业招商
有突破
出台“招商月”制度,强化“一把手”招商,推动引进了一批好企业、落地了一批大项目。
全年完成签约项目20个,涉及的制造业协议投资总额735亿元。
引进州外到位资金886.6亿元,增长23. 3%。
“445”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全州到位资金的90. 5%, 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产业布局
有突破
争取到省级部门支持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现代化园区,“集中建园”高位推进,进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鹤庆产业园区“三园支撑、多点发力”的格局。
项目建设
有新进展
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制定出台行动方案,落实落细“一线工作法”,实施省级“重中之重”项目6个、 省级重大项目91个、州级重大项目417个。
大瑞铁路大保段建成通车,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新楚大、大漾云、南景等高速顺利通车,“县县通高”如期实现。
新增统计并网容量105万千瓦,位居全省第1。
消费外贸
有新进展
旅游消费稳步复苏,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据移动大数据监测,整个春节假期,生态廊道人流量达105.6 万人次,大理古城100. 56万人次,双廊文化旅游区21.74万 人次,成为全国景区中的“爆款”。携程线上旅游大数据也显示,大理在线旅游人次位列全省第2(仅次于昆明),在全国目的地城市中排第16,“苍山洱海、人山人海”的盛况再度重现。
董孟良 摄
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56.3万平方米,增长2.2%,增速位居全省第2。
杨继培 摄
积极稳外资外贸, 全州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增长24%;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5亿元,增长57. 8%。
优化营商环境
有新进展
立新项目、贝特瑞项目、宸宇项目创造了大理速度、大理效率,成功申报大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截至去年底,全州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88万户,净增5.35万户,净增数排名全省第4位。
重点工作
有新进展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有效落实。
洱海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连续三年水质评价为“优”。
疫情防控转段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平稳有序实施。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我们要看清“进”的势头
坚定“拼”的信心
开创大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 杨磊 苏云慧 马丽芳 特约记者 杨朋桂 /文
图片来源大理日报资料图
编辑:马丽芳
审核:苏云慧
终审: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