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灰 绝情 海里 狠心 死后

为什么有人死后想把骨灰撒在海里?他们大多“绝情又狠心”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11:46:05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老病死是世界的自然法则,即使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至今,人类依旧没有找到抵抗生老病死的方法,在我国,死亡被誉为禁忌话题,人们总是忌讳谈论死亡,忌讳与死亡相关的从业者,例如法医、殡葬行业等等。

婴儿哇哇大哭,呱呱坠地,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生命的结束通常也是在亲人的哭声当中。

生与死的不断更迭,保证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保证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生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选择的,人类既没有能力选择生,也几乎没有能力选择死。

在我国的殡葬文化当中,讲究魂归故土,入土为安,古代人们死后将会进行土葬,将死者的遗体清理干净之后,放入棺材埋入土中,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这种殡葬方式在我i国流行了千年之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葬的殡葬方式渐渐被火葬所代替,今时今日,土葬在一些偏远山村地区还有存在,而城市当中大多已经改为火葬。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会自己选择百年之后遗体的处理方式,不土葬也不火葬,而是让自己的后代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为什么有人死后想把骨灰撒在海里?他们大多“绝情又狠心”。

展开全文

现代心理学对于死亡有着深入的研究,精神分析学派的领军人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更是终其一生都在思考有关死亡的问题。弗洛伊德认为,真正让人们感到恐惧的并不是死亡,真正令人恐惧的是与至亲之人生死离别的痛苦。

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庄子,对于死亡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庄子的妻子身死之后,庄子不但没有痛哭流涕,还敲锣打鼓地欢送,人们对此十分不理解。

认为庄子无情无义,但是在庄子的思想当中,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死亡的意义在于使灵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始一种新生。

站在行为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人类的一切言行举止都与其心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讲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行为就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化。

而那些希望儿女能够在自己死后,将自己的骨灰洒进大海的人,通常意味着他们对于尘世没有任何留恋,他们想要抹去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痕迹,包括家人对自己的思念。

心理学家指出,

人类拥有最复杂和多变的情感,并且自身的感情和情绪都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投射在外界,这样个体内心对于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对于感情的需求才能够被满足。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只有人类的感情有了承载物,感情才能够更好地宣泄,所谓的入土为安,实际上就是生者怀念死者的一种承载物。

因此,墓地、墓碑实际上都承载着生者对于已逝世亲人的怀念,

将自己的感情付诸一种实际存在的物品上,当逝世之人最终连一座墓碑都没有留下的时候,对于他的亲人而言,宣泄感情的出口就被封闭了。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殡葬文化,在大多数国家当中都有墓地、墓碑的存在,这种具体的、可以触碰的实物,是生者唯一可以表达自己怀念之情的地方。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讲,选择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的人,实际上都是非常狠心的人,这是一种十分绝情的行为,断了亲人唯一的念想,让亲人的思念无处宣泄。

除此之外,没有一个实际的感情的承载物,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就会越来越淡,直至最终消失,失去了可以宣泄情感的地方,对于亲人而言代表着与死者彻底的离别,失去了唯一的交集。

很多形式作品当中会出现将骨灰撒进大海当中的场景,这会让人们觉得这种行为非常潇洒,但是实际上,将骨灰撒进大海,不留下一点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

没有任何象征物,证明这些人的确足够狠心,不愿意被亲人怀念。对于死者自身而言,这也是一种对人生,对死亡的态度,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也无须太过隆重。

又或许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自由,却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只能在死后去追寻自己心中的自由和解脱,不愿意自己的骨灰被关在一个小盒子当中。

会选择将骨灰撒进大海当中的人,或许已经厌烦了尘世的喧嚣,也不在乎他人的思念,只想要真正地为自己活一回。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