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谚语 母亲

母亲的谚语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11:37:02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罗瑜权

母亲没有文化,丁字不识,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妇女,但母亲的心算却惊人,这一点当子女的,还有后来进入我们大家庭的女婿、媳妇都很清楚和认可。我们家住在县城上河街,那时没有燃气,家中生活主要靠烧柴和烧煤。有一次,看到拉炭圆的将上百个炭圆拉到家中还没卸完,母亲就一口清地报出了应支付的钱款,准确到分,没有差错。母亲每次买菜、买米面也是如此,很少算错过。多年后,我理解到母亲有如此能力,可能是长期购物练出来的结果。

母亲还有一个惊人之处是她的记忆力非常好,这一点我至今佩服。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放学后坐在厨房烧柴煮饭,也经常在灶前听到母亲一字不漏地背诵《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

母亲一生最大的功劳,是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没有工作,主要靠帮别人缝补衣服、当保姆和在街边卖点开水换些小钱来买米买面,维持家中生计。

母亲平时不善言谈,但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家庭主妇。家里什么地方只要有点脏的,她就会拿起扫帚、拖把和抹布擦洗干净。母亲还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次,我的裤子烂了一点,母亲看到后,叫我换下,赶快拿出针线筐,把烂的地方补上。

我们家住在嘉陵江边,父母在河坝房屋的后面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了许多蔬菜,养了猪、鸡等牲禽,基本上能保证一家人的需要。那时,家中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母却坚持要孩子都上学读书。母亲经常说,读书能改变命运,如果你们不想读了,就去工作,就去劳动。

父母从小就对我们家教甚严。我们兄弟姐妹4人都怕父母,有时还恨,有时还争吵,有时甚至还会打架,但后来都不恨了,为什么呢?认真想来,这与父母正直、善良、勤劳有关。父母对工作忠诚老实,公私分明,刚直不阿。当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兄弟姐妹4人成人后不一定都有出息,但都是正直善良有孝心的人,都是对工作和家庭认真负责的人。

受父母的影响,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比如,晚上要早睡,早晨要早起,要自己叠好被铺,吃饭时要人齐了才可以动筷子,同时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挑菜时只能挑盘中自己面前的菜,不能挑到别人面前的。为人要谦和,上学出门、放学回家,都要喊人,要打招呼。持家要勤俭节约,要讲卫生,要会做家务事。在外不准骂人,不准打架。做人要踏踏实实,把持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家中,母亲有什么看不惯孩子的,就会唠叨个不停。这些唠叨,饱含着她对孩子浓浓的、温馨的爱。

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孝敬老人,尊老爱幼。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谚语,或者叫口头禅。比如,她常说“兔子沿山跑,还来归老窝”,这句话的原意是兔子满山跑,还是要回到旧窝里安宿。而母亲主要想对我们说,孩子要有家庭观念,将来不论你走出多远,无论你在社会哪个角落,或者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了家,不要喜新厌旧,还是要回到家里安顿。又比如,为了孩子安全,她经常会说“日要归家,夜要落户”,每天要求孩子回家,不能在外过夜。她还经常教导我们“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让人一寸,得理一尺”“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等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每个孩子根据各自的情况,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做人。

在我长大外出读书和工作以后,常听到母亲对我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我想这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思念。在我结婚时,母亲说,一个家中“男人是刮刮,女人是屉屉”,意思是说男人要在外面工作赚钱,女人要在家中勤俭持家不能败家。

母亲一生为家庭操劳,为子女操心,没有出过远门,见过世面,但在那个年代,她却传递给子女许多好的家风和传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