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札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掐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姆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革时代的社会要求,礼坏乐崩的局而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札乐文明,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都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属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治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宝兄宝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搜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履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苔,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围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惘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言:“现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以化人”中的“化”字都有“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
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习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养成宽厚仁爱的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调“文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委强调的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的外延,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总书记在这里所言的"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其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传统文化对教化人的重要作用。
展开全文
其次,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亦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归根结底是为了“事父”“事君”,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毛诗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是对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刘克庄的“世教”观,虽发展了儒家诗教观,但仍未摆脱《诗》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可见,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文以化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重视文化对人的陶冶、熏染作用。
最后,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中的“化”字,不仅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意。“文以化人”强调人要学会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为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文艺氛围,此乃“浸化”的过程。并且,作为鉴赏主体的人还应该在接受文学的过程中学会去理解文艺作品的深层内涵,体悟其所包含的“真义”,此即“悟化”的过程,关于“悟化”,早在宋代,严羽便有“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等相关论述。这里提到的“久”字,一则强调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二则强调人的积累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为“悟化”过程做准备。可见,“文以化人”强调作为文艺作品的客体与作为鉴赏主体的“人”之间的双向互动。
(摘编自陈亚《论“文以化人”思想的时代内涵———从儒家诗教观出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最终要通过音乐完善人性,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
B.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乐文化受到质疑,但孔子依然崇尚诗礼乐,并将诗的作用置于礼乐之 上。
C.“文以化人”思想源自《周易》,与儒家诗教观一样,都强调了诗文对人们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
D.《诗经》蕴含了许多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为其创作提供了思想 资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源于孔子对道德人格的重视,孔子认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 是学习诗礼乐。
B.新时代下“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和传统诗教观完全不相同。
C.儒家诗教观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在新时代弱化了政治教化功能,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
D.“浸化”的过程,就是读者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反复涵泳,不断加深对文本理解并体悟其真义的过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强调“夫文德,世服也”。
B.白居易强调诗歌要发挥“补察时政”之功用。
C.《文心雕龙》论诗,赞扬“顺美匡恶”的传统。
D.王安石认为《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
4.普通高中语文教育部统编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4分)
5.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孔子主张“不学《诗》,无以言”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砸缸的人
申平
飞啊!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十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围,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喘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穷鬓。但是现在,那口红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被宗皇帝继信之后,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局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遗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岁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精炼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中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
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
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
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8.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分)
9.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胡应炎,字焕卿,常之晋陵人。宋枢密副使宿八世孙也,父聪淮南节度计议官。咸淳中应炎登进士第,投溧水尉,未赴。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诛遁,朝廷以姚昔知府事复命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将兵杂守之。苦等至常,见应炎,喜曰:“君吾刷孟”也,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应炙归告聪及兄应发、弟应登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既应当命,即选民之壮勇者三千人,自将登城。为营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粟、缮械为守计。”苦然之。初诛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皆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城,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功上,进直秘阁。图且久,元兵多伤毙。唆都请益师,伯颇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站急,饷援俱绝。城遂陷,师勇遁,皆、安节死之。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邪?”应炙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兵入屠城,聪应发皆被杀。
(节选自高启《胡应炎传》)
【注】剧孟,汉代大侠,被誉为助成大事之才。后常用来借指行侠仗义的人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B.今戊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C.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D.今戊马在郊/王室将危是/了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
B.署,即代理,与《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不同。
C.京师在我国古代指帝王的都城,还可以指天子的军队。文中是指后者。
D.直秘阁是一种表恩荣的虚职,本需秘阁馆大臣轮流值班,后不必赴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朝廷任命姚遣掌管常州,姚昔喜于有胡应炎这样的侠义之士辅助,对敌作战信心十足。
B.王洙逃跑后,其幕僚王虎臣盗去官印,冒充知府,到伯颜处献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装投降,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
C.常州陷落,刘师勇逃跑,姚崇为守城而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巷战,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
D.胡应炎英勇杀敌,终因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他被腰斩后,元兵入常州屠城,胡应炎的父亲胡聪和兄长胡应发都被元军杀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粱、缮械为守计。(4分)
(2)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4分)
14.胡应炎认为常州城不容易防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野兴
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货身。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结袜:《史记张释之传》记载;“王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王生:处士,谓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③拜车尘:《晋书·潘岳传》记载:“岳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藜杖”“葛巾”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蓑”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相同。
B.诗歌以自叙的口吻,述说诗人在微风细雨之中,身背药囊,四处为乡邻施药、治病的情景。
C.“忘机鸟雀驯”借写山间与世无争的鸟雀明确表达诗人即便去官多年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
D.“初夏”写诗人给百姓看病的季节,但诗人认为自己不是高贵的人,所以并不害怕天气热。
16.作为诗歌“诗眼”的第二联,除了使用典故,还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荷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四个类比,推出了 “____,____”的结论。
(2)“赋”体之文多铺采搞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来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___”来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视为尘泥。
(3)孟子有"生于忧悲,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传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 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的确,“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① 的硬道理。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② 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很多人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畏慈不前,“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也有一些人畏惧困难,③ ,只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难成大器。
王安石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却也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事实上,成功大多长者一副“围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砍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选文多处使用引号,请指出引号的两种用法,并举例说明。(4分)
20.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①。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
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②,做“小公主”“小皇帝”。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③,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梁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第1、2、3各段的主要意思。(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的新年贺词引用了《礼记·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它出自《礼记》,意思是既从广大处着眼,又从精微处入手。这句古语对我们当代青年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都颇有启示。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A. "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错误,根据材料一"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可知。
B. “并将诗的作用置于礼乐之上”错误,根据材料一“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可知,孔子认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作用,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D. “《诗经》蕴含了许多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影响了后世的文人”错误,根据材料一“《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可知, 是孔子的“诗教”观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3 分)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B.由材料二“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可知完全不相同的判断不准确。C. "儒家诗教观……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错误,根据材料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可知,是新时代下“文以化人”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而不是儒家诗教。D.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此项解析为“悟化”过程,张冠李戴。(3分)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诗歌要发挥‘补察时政’之功用”强调的是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不能支持材料一"诗"对道德修养的作用的观点。(3分)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强调突出了以古诗词和古文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教化作用。
②67篇古诗文蕴含着作者的家国情怀、高尚情操等,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情怀有重要作用。(4分,各2分,意思接近即可。)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因为孔子认为促进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首要在于学诗。
②因为孔子认为《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学《诗》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③孔子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6分,各2分,意思接近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错,管家只是一个普通人物,并不是官场人物,管家利欲熏心也有拔高之嫌。
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是语言描写。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理解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要点:①以司马光简陋的宅院,作书房的地下室等贫寒的环境,衬托他甘于清贫的形象。
②以管家一再阻挠来衬托司马光坚持砸缸的自省与自律。
③以世人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司马光的不慕名利,清廉无私。
④以王拱辰前清后腐,衬托司马光不忘初心,清廉自守。(共4分。答对1个要点给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
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缸里装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主人公迟迟没有砸缸,吊足了读者的冒口。
②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用延宕的手法插入众人拜访、夫人逝世等内容,使情节更加摇曳多姿,起伏有致。
③突出人物形象。在叙述砸缸这一主体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司马光典当五亩地安葬亡妻等情节更突出了司马光清廉自律、个性鲜明的形象。
④有利于表现主题。在砸缸的结果到来之前,插入司马光家里的贫穷、拜访和吊唁的客人越来越多等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趋炎附势的官场现实和人生世相,有力地烘托了思想主题。(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兄长弟弟应当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
“王室将危”句式完整,单独成句,再者,“是”代词,意思是“此,这”,是“吾立功之秋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父老"是主谓短语,意思是"父亲年纪大了",应该单独成句,排除C。
11.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是指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C.“文中是指后者”错误,依据“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分析,“京师”在文中是都城的意思。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伯顿不知道他是假装投降”说法错误,依据“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顿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可知王虎臣是真投降,伯颜只是不知道他是假知府。
13.(1)应该在城墙附近再增设木栅,多征调粮食、整修军械,把这作为守城办法。(“树”,竖起或建起;“傅”,通“附”,附着,靠近(在……附近);“调”,征调;“缮”,整修。各1分,共4分)(2)唆都请求增兵,伯颜就让西域的兵力来会合支援,对常州城进攻围困更加急迫,城内的粮饷和增援都断绝了。(第一个“益”,增加;第二个“益”,更加;“会”,会合,聚集;“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各1分。共4分)
14.①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②士兵都是普通市民,缺少训练。③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共3分,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依据"然城痹堑狭"可知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
②依据"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士兵都是普通市民,缺少训练。③依据"北兵锐且众"可知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
【参考译文】
胡应炎,字焕卿,是常州晋陵人。是宋枢密副使胡宿的八世孙,他的父亲胡聪做淮南节度使的幕僚。咸淳年中,胡应炎考上进士第,授官溧水尉,没有赴任。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元军已驻扎到常州境内。常州知府王沫逃走,朝廷任命姚旨掌管常州,又命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带领军队一起守常州。姚崇等人到达常州,见到胡应炎高兴地说:“你就是我的剧孟,有你在,敌军就不堪一击了。”任命他代理节度判官之职。胡应炎回家后告诉父亲胡聪和兄应发、弟应登说:“我们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的恳宠,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兄长弟弟应当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胡应炎接受姚崇的任命,就挑选三千强壮勇猛的百姓,亲自带领登上城墙。胡应炎与姚崇一起谋划守城的办法时说:“我们常州是京城的北部大门,决不能失守。可是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士兵都是普通市民,不是平素训练和调度出来的军队。而且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他们乘胜而来,锋芒锐不可当,我担心与之作战不容易取得胜利。应该在城墙上再增设木栅,多征调粮食、整修军械,把这作为守城办法。”姚音认为胡应炎说得对。当初王洙逃跑后,他的幕僚王虎臣盗去了郡里的官印,自己冒充知府,到伯颜的营地献郡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知府,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并且派军队与他一起驻守。等到王虎臣回到常州城,姚詈等人已经先到了,王虎臣等不能进入城中,返回元营报告伯颜说常州城百姓叛乱占据了城池。伯颜大怒,命令元帅唆都率领步兵骑兵共计20多万人包围常州城。胡应炎和安节、师勇分头从不同城门出战迎敌,各自连续多次获胜,杀死元军很多将领。功绩上报,进官直秘阁。围攻的时间久了,元兵伤亡很多。唆都请求增兵,伯颜就调遣西域的兵力来支援,对常州城的进攻更加急迫,城内的食物补给和增援都断绝了。常州城陷落了。刘师勇逃跑了,姚詈和王安节战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了巷战,打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了,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亲手杀死很多元兵,最后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唆都审讯责骂他说:“你就是曾经杀了我很多将领的那个人?”胡应炎说:“我是想杀死你,哪里只是想杀死你的那些将领?我真怨恨自己没有办到!"唆都大怒,腰斩了胡应炎。他年仅27岁。元兵入常州屠城,胡聪胡应发都被杀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解析】“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错误。表现诗人在帮助乡邻后得到的回报和满足,以及在山林生活的惬意、闲适等,没有希望被朝廷再次重用的情感。(3分)
16.【解析】①对比的手法。(2分)②用张释之为王生结袜和潘岳谄媚高官对比,写出了诗人宁愿像张释之礼待王生那样为乡邻做些有益的事情,也不学习潘岳之流趋炎附会权贵;(2分)③表达出诗人归隐山林厌恶官场、保持高洁品格的情感。(2分)(共6分,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覆压三百余里 用之如泥沙(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6分,每句1分,错一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答案示例】①颠扑不破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③拈轻怕重/避重就轻(3分,每个1分。示例答案所示成语均可得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结合上下文语境可,可推知横线处词语含意。与之匹配的成语如:
① 颠扑不破:意思是无论怎样震动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经得起检验。①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意思符合语境,但是这个成语通常作谓语、定语分句,在本题中修饰"的道理"属于用法不当。借此提醒考生,积累成语时既要识记含意,也要关注用法。
②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
②坚持不懈:意思是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②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②根据破折号前的内容"需要一定的过程",因为语境中强调了"过程",所以最优解应是"持之以恒."。注意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辨析语境。③拈轻怕重:拣轻的,怕重的。形容工作上怕挑重担子。
③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提醒考生识记多义项成语。
19.【答案示例】
①引用:例如:哲人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文中还有“王安石道......”等。
②特殊含义:例如:“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复制粘贴”。“最厚的地方";"困难外表","危险外衣"。
③强调:“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共4分。每点2分,答满2点即可得满分。注意:每一点中,只要术语正确就得1分,结合的文本与术语契合再得1分。)
20.【答案示例】
①运用了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修辞判断2分)
②用"长着一副'困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赋予"成功"以人的样子,(结合文本1 分)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功所具有的困难多、危险大的特征。(表达效果1分)(共4分)
21.①玩好需要归位(或放回原处);②而不是一味享受;③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共6分,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第一空处,由下句"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可知,应该是让孩子收拾他的玩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玩好需要归位”,或者“放回原处”。
第二空处,由上文"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知,是在说孩子应该付出;再结合下文"做'小公主''小皇帝'"可知,此处为转折语气,做"小公主""小皇帝"是享受,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而不是一味享受”。
第三空处,由上文"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可知,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当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
22.第1段: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第2段: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第3段: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共3分,意思接近即可,一句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第1段:由原文“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可概括"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
第2段:由原文“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而不是一味享受,做‘小公主’‘小皇帝’”可概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3段:由原文“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可概括“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2年高考评分标准。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材料指出新年贺词引用了《礼记》中的一句话,并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提示语“这句古语对我们当代青年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有启示",则为考生指明了思考和立意方向:如何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所以,写作时要充分理解"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的含意,"致广大",可理解为要有远略.
或要有大局观,或有大格局:“尽精微”,可理解为要注意细节,要从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态度。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
从“感悟”一词来看,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如何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运用并列式来谈。考生要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参考立意】
1.“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胸怀大局,脚踏实地。3.尽其“精微”,方能致人生“广大”之境。
【评分建议】
1.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2.坚持激励性原则,对优秀作文要敢于打高分。(历次考试作文阅卷50分以上的作文偏少,望改变)。
3.关于字数: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或只写标题的,给2分;完全空白,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