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望月怀远》开头紧扣标题,首句写着“望月”,紧接着写出“怀远”的情怀,整篇文章将情与景相互融合,虚与实相结合,构思绝妙,整体自然浑成情意绵绵让人读起来感人至深又充满着想象的空间,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准和艺术手法,成为《唐诗三百首》第一篇当之无愧。
作者将景和情相互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相信许多人对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非常熟悉,这首诗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特别是首句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几乎每次皓月当空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想到这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平无奇,当中没有一个特殊的词汇但是却有着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
第一句直点明标题当中的“望月”写出景色,紧接着下一句“天涯共此时”直接将美景转到了情怀“怀远”。古代诗人有许多描述月亮的名句,但每个人所描述的表现方法各不相同,旨意也不相同,而张九龄的“月”将情和景全部融合在一起,形成独有的浑成一体的自然风格。
展开全文
作者因为失眠而怨漫漫长夜,与首句相联合内容非常密切
首句直接点题,之后的诗句也由此发展下去“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指的是作者开始埋怨着这漫漫长夜对着月亮涌起许多思念,想着远方的亲人而无法入眠。这里讲述诗人从开始的思念直接回归到现实,从一开始望着月亮而回到失眠的状态,这种复杂的心情直接点明诗人多情,苦思着亲人而恼恨着长夜的过程。
诗句中有着作者很深的感情色彩,尤其是“怨遥夜”里面包含着对于亲人很深的情感,与首句联合在一起,内容紧密,气韵纯厚令人不禁拍手称绝。
作者因为望月而思念亲人,又因思念亲人而望月有着幽清的意境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同时期的人读到这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里指的是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整夜不能入睡最后只能吹熄蜡烛,发现外面的月光非常美丽于是披着外衣走出屋外一个人对着月亮沉思,直到露水将衣服弄湿才知道。这句是指相思所苦的景象,描述的非常形象。
从表面上看是在欣赏月亮,实际上却是在写思念,尤其是“灭烛”、“披衣”都形象的指出诗人说出追随月光的景象,同时也说出自己人单思苦的心境。
作者将寻梦之想寄予对方,让诗的怀远更为含蓄令人韵味深长
诗人因为不能跟远方的亲人相见而倍加的想念对方,于是看着天上的月亮情不自禁的产生想要将月亮送给对方的想法,所以“不堪盈手赠”由此而来。但是想象就是想象,是一种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还寝梦佳期”表达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寻梦之念。这首诗直接烘托出诗人想念着远方亲人的真挚情感,并且萌生出想要将月亮赠送亲人,让情感更加的升华和具体,最后在希望和失望的相互交织当中收尾,让人读起来意犹味尽,别有一番深意。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将景转入情非常的自然,气势雄浑阔大,直接点明望着月亮怀念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之后的几句描述彻夜难眠的情境,最后用对远方亲人一片深情为结尾。
诗人含蓄的说出在这个月圆之夜人们心中对于亲人的怀念之情,并将这份思念带给相隔千里之外的亲人,这首诗充满着意象,意境雄浑豁达,不愧为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