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一个男子往往会被逼问:“我和你妈掉到水里,你先救谁?”这堪称世纪难题,无论怎么回答似乎都不合适,所以很多男子都逃避这个问题。那么有没有完美答案呢?肯定是没有的,要不也不会成为让无数男子头疼的问题。
不过如果一个女子面临同样的问题,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如果两个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活着,那应该怎么选择呢?春秋时期的这名女子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郑庄公去世之后,太子忽继位,即郑昭公,但是郑昭公因为自身实力一般,又没有强大的后援,所以刚登基就被欺负了。他有一个弟弟公子突,其母是宋国大家族的女儿雍姞。雍姞嫁给郑庄公后很是受宠,生了公子突。等到郑庄公去世之后,宋国人就想将郑昭公赶下去,让公子突做郑国的国君。
但这毕竟是别国的内政,宋国不好直接到郑国干涉,所以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将郑国的卿大夫祭仲骗到了宋国,然后将其抓起来,逼着祭仲立公子突为国君,要不就杀了祭仲。
祭仲自然不想死,所以就答应了宋国的要求,然后带着公子突回国。郑昭公听说这件事后,自知无力对抗祭仲,于是就跑到了卫国。公子突顺利继位,即郑厉公。郑厉公虽然成为了郑国的国君,但是根基不稳,郑国国政很大程度上把持在祭仲手中,这让郑厉公很不舒服。
展开全文
哪个国君都不愿意受制于大臣,于是郑厉公就准备除掉祭仲,采用正常的手段是不可能的,毕竟祭仲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还多,算计不过他,所以只能刺杀。为了能出其不意将祭仲杀死,郑厉公特意让祭仲的女婿雍纠来执行这个刺杀任务。
那么问题来了,郑厉公为什么会找到雍纠,而雍纠为什么又会答应郑厉公的要求去刺杀自己的岳父呢?因为这个雍纠也是宋国人,他是郑厉公母亲家族的人,不管是被胁迫还是自愿,总之,雍纠是接下了这个刺杀任务。
或许雍纠是第一次杀人,或许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和岳父母,以至于太过紧张,很多行为出现了反常,最最主要的是,他准备在郊外宴请自己的岳父,这让雍姬很不解,女婿请岳父吃饭却跑到郊外?雍姬在一番试探下,猜到了一种可能。
她怀揣着这个巨大的秘密,吓得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她就回了娘家,问了母亲一个问题:“父亲和夫君,哪一个更亲呢?”其母看到女儿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可能出了什么事情,就对她说: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这就是成语“人尽可夫”的出处,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人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夫君,但是父亲却只有一个,自然是父亲更重要。
不过,这个成语经过两千多年的变化,如今已经完全变了意思,当知道一名女子作风豪放、行为不检点的时候,就会用到这个成语,是为人所不齿的。这实在是曲解了这个成语原本的词义,至于这个成语的词义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变化,我们不得而知。
继续说这个故事,当其母告诉雍姬,父亲更亲之后,雍姬仿佛是终于下定了决心,就对自己的父亲祭仲说:
“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
祭仲一听就知道自己这个女婿打的什么主意,也知道是谁要除掉自己。
他先下手为强,将雍纠给杀死了,尸体特意放在郑厉公能看到的地方,然后郑厉公吓得带着雍纠的尸体逃到了蔡国,后来又到了郑国的边境之地栎邑。一直等到十五年之后祭仲死了,郑厉公才开始谋划回到郑国都城继续做皇帝。郑厉公带着雍纠尸体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句话:
“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如果真的是雍纠将自己要杀死岳父祭仲这件事和雍姬商量了,那可真的是愚不可及,难道认为雍姬会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杀死?难道一个女子会为了夫君将自己的父亲杀死?一个正常的女人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不过这件事倒给后来的皇帝们上了一课,那就是不能让后宫干政,历来都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定,当然很多时候,后宫女子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政,而且由后宫干政延伸到外戚干政。这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即便能避免后宫干政,也很难避免外戚干政。
所以在一些朝代,会实行去母留子的残忍制度。比如汉武帝让年幼的刘弗陵做太子,就杀死了刘弗陵的生母,再比如北魏时期,也是实行去母留子制度,儿子做太子,生母就要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