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显奇功白鹄生疑 尊兄言从文收徒
上文书说到泾潮奉师命投米仓山彩雾峰,途中遇一老僧,为其所制,传授心法拳棍。泾潮观其打罗汉拳,吃惊非小,这一套拳招式沉稳,刚而不僵,勇却不蛮,意境空远。玉安通晓数门拳法,亦以罗汉拳为入手拳教泾潮,今观老僧所练,只在玉安之上,不在玉安之下,不由得问道:“你是少林僧否?”僧人不答,示意泾潮习之,如此往复,三月有余。
泾潮寻思,既不得脱身,不如暂且习之,过后忘却便了,于是每日习练拳棍,走走停停。泾潮根基牢固,又练过少林武艺,因此老僧所教拳棍很快精熟,但如混元功等深奥心法却未学过,清风剑本欲使泾潮从听潮侠深悟,不想于老僧处先窥门径,泾潮装模作样,并不用心。数日之后,泾潮打拳时觉有刚硬之意,大吃一惊,方知潜移默化间,已释功附体,不易忘却。泾潮不敢勤练,恐陷于其中,老僧并不催逼,但从本心。冬日渐深,已近腊月,泾潮早已换上棉衣,见瘦僧人衣着甚单,取钱为其做棉僧衣,棉帽及毡鞋,老僧也不推辞,着于身上,一个性情笃厚,一个道法超然,相处和谐平静。
转眼残冬将尽,乍暖还寒,泾潮自遇老僧,已近半年,两人走走停停,方到弘农。一日老僧忽对泾潮道:“有缘遇见小施主,共行数月,你之所学重于修内,若遇内功高强之人难免为其所制,今教你之摩相功,必有用处,他日有缘,再得相会。”言讫,提棍而去,转过树林,踪影不见。泾潮苦盼脱身已近半载,此时却有惆怅之感,这老和尚平淡洒脱,安于清苦,似道德高深之辈,又教授自己武艺,今甫一离去,心若有失。正自观望,猛可里想起投米仓山之事,细算已误时日,急忙纵辔加鞭,兼程而行,入关内道过潼关,便来到这八百里秦川!
大唐都城长安,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四周高原群山围绕,有潼关、散关、武关、萧关护卫;沃野千里,河流纵横;秦汉故地,十三朝古都;千余载变迁,诉说多少古今兴衰。泾潮入得长安,只觉其繁华广大非别处可比十分之一,虽欲细览,却因赶路,只看了雁塔寺,即穿城而出。过郿城,入秦岭,沿褒斜古道迤逦前行,旬日方达汉中,夜宿一宵,天明起程,循米仓道行不数日,已至米仓山之境。泾潮不识路径,于是祥加探问,经本地山民指引,绕来绕去,终远远望见彩雾峰,山脚下有村庄数座,依山傍溪,悠然世外。有诗赞曰:
野水石间淌,青山披雾连。
炊烟几处起,村妇唤童归。
泾潮向村中人打听彩雾峰是否有人隐居,村民多不知,接连两日寻访,无处可觅。泾潮心中焦急,又值三月中旬,天气炎热,更觉烦恼,坐于山石之上生闷气。呆了一会儿,忽想起师父尝言,蒯先生虽清修,却未归隐,不但执掌本门事务,还是相近门派为首之人,自须时常与人交往,于是留神细细察看上山路径。第三日午后,转至彩雾后山深处,歇了一阵后再走,忽远远望见几名少年,挑挑担担儿,左盘右绕,取路上山。泾潮急纵马追赶,看看赶上,山路却渐渐狭窄,坡陡难行,只得下马牵之。那数名少年脚下甚快,牵马追之不及,急得泾潮大叫:“几位师兄歇一歇。”那几人停下,转头观瞧,见一稚气少年牵马赶来,有的不等,继续赶路,还是一年纪稍长者唤住同伴,待泾潮走近,问道:“郎君何人?是否迷路?”泾潮答道:“某姓李,名泾潮,来此寻一位蒯先生,敢问几位尊兄知其仙居何处否?”言未已,一少年答道:“不知,小郎君别处去寻罢!”泾潮闻言颇为泄气,呆在当场,年长少年见泾潮失望黯然,问道:“郎寻蒯先生何事?”泾潮观其剑眉星目,方面直鼻,身前身后,威风正气,不觉有亲近之感,答道:“本师乃蒯先生故交,今修书一封,使某投先生学艺。”长少年道:“尊师贵姓?”泾潮道:“本师姓眭。”长少年道:“书在何处,可否一观?”泾潮未见真人府第,有些犹豫,那推说不知少年道:“师兄呵,既然人不信我等,何必再问,走罢。”长少年道:“非是某定要讨看,只凭言语,如何取信。”泾潮觉得有理,取出书信,道:“书在此,只是未见先生,不可拆视。”长少年点头,接过书信,只看封面,上写:“清风剑玉安拜听潮侠蒯师兄开拆。”长少年沉吟一阵,乃道:“郎可随某上山,能否相见,我却不知。”泾潮大喜,拜谢之,答不知少年不悦。
展开全文
当下泾潮随几人上山,辗转曲折,红日偏西,方到山门,但见一处院落,青砖灰瓦,隐于山顶松槭丛中,门前碎石铺路,院旁皆是空地。长少年到得门口,教泾潮等候,叩门持书率众入内,泾潮左等不出,右等不应,心内忐忑,惴惴难安。正自迟疑,只听院门“呀”的一声,泾潮忙走近等待,心道,也不知老先生见也不见!抬头一看,那长少年走出,对泾潮道:“师父有命,小郎君入见。”泾潮精神一振,跟随入院,经过第一重,来到第二重院落,宽阔清幽。见左右列着两排弟子,有男有女,其中有几人适才已见过,中间摆着五只高凳,正中央端坐一人,面似银盘,目若朗星,三缕短髯,头上也见霜华,穿着一件青色布衣,虽坐亦显高大,不怒自威。右手边第一位,也是一位高瘦长者,须发皆是白多黑少,一双豹眼似睁似闭,着灰布长袍。第二位身宽体胖,圆头大耳,面带笑意,背后一柄宽剑,一领深蓝绸衣,气度雍容华贵。左边第一位是一位中年仙子,素白男衣,身材高挑,黑靴黑带黑护腕,黑领上露出白皙颈项,柳眉微竖,眼似寒星,嘴角轻抿,面色冷傲,挽随云髻,银钗头弯曲挺拔,如天鹅之优雅长项,扁喙下钩,栩栩如生。第二位乃中年郎君,年轻几岁,中等身长,墨绿葛衣,杏黄腰带,一张圆脸,宽眉细目,恬淡质朴。
泾潮初来,不敢多看,叉手躬身施礼,中间那人道:“小郎起,尊师可好?”泾潮道:“本师甚好,荐我来先生处学艺。”问话之人即蒯从文,号听潮侠,乃十六剑中平辈第一人!当下考了一番,令泾潮将所学练了一遍,泾潮初时胆怯,又想:“师父教我数年,自当尽展所学。”好胜之心一起,不再惧怕,先打罗汉拳,八卦掌,再练金风刀,尽展七年所学,从文仔细观看,见其拳掌娴熟,刀势虎虎生威,甚喜。待泾潮少歇,从文令大弟子萧荣与其试掌,以观泾潮是否僵学硬练,若通此关,则入门之事成矣。萧荣即递书之长少年,尊师仁厚,言行详审有度,门中平常事务,多委之去办,乃门中少辈领袖。当下荣领命试招,初时并不多发内力,只较招数,泾潮以八卦掌相对,三十招后渐感为荣所制,方想起玉安之言,蒯先生一门以剑掌见长,八卦掌虽亦是极厉害掌法,却比之不及。心念一动,改用乾坤阴阳手,拳掌抓肘膝足,变化多端,荣略感错愕,掌势加紧,催动内力,渐逼泾潮于一隅。忽荣双掌左右齐至,泾潮若以掌相抗,必被内力粘住,若退则已来不及,从文及众师兄弟均笑,待泾潮被荣制住,即便收之为徒。哪知泾潮与老僧同行半载,内功刚柔相济,摩相功逆境下自然而生,突然拍出一掌,势至刚,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泾潮借力向后飘出,空中转身,已脱离荣之掌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