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字 习近平 总书记 调查研究 出过

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五字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06:32:04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青春密钥」

坚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我们党历经危机而不倒、岁过百年仍青春的密钥。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从1927年1月起对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的农村进行深入考察,历时32天,行程700多公里,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典之作,成为我们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周恩来同志到河北农村实地调查,相关行程被详细记录在《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收入《周恩来选集》下卷)中。这次调研的成果对修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起到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了解实际,得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五字诀”」

展开全文

调查研究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客观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和分析,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

调查研究的重要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为此,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过调研“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只有亲口去尝一尝,才能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亲眼去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参与调查研究,“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社会的矛盾。这些问题需要及时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现实中,“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新形势下,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要敢讲真话、敢提问题,领导干部要敢于听真话、善于听民声,继而为正确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进而妥善处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调查微观部分的详细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调查研究宏观整体的广泛性。制定政策时,整体与部分要全面审视,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其功能最大化。

“准”,就是要善于透过客观事物外在表象洞察明晰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针对性。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多变的;本质则隐藏在内、不易被察觉,需要依靠抽象思维探寻现象的共性根源。

“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调研之后没有拿出解决基层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不但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也将失信于民。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要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鞭策,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多到一线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长期在机关坐办公室的年轻人也要更多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帮助基层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作者: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徐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