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年,养老频频成为热词。一年时间,随着养老保险实施全国统筹,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老龄化”“银发经济”“延迟退休”时不时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亦是一大关键词。5年时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过去5年“成绩单”上,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巩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发展兜底型、普惠型和个性化养老服务及其事业和产业的适老化发展,支持社区驿站和居家养老服务。在新时期,养老保障和生育政策的一老一小问题成为社会政策的重点问题。
迈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为养老做好准备成为一门必修课。两会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2023全国两会经济策”,对于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贝壳财经记者专访了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杨燕绥。
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需要调结构
“2021年中国进入了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这是一个窗口期。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要解决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当前养老金制度不光是实现全覆盖、保基本,还需要调结构,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杨燕绥坦言。
在她看来,完善养老金制度结构要夯实巩固第一支柱,进一步扩大第二、第三支柱的覆盖面。
杨燕绥表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保基本吃饭养命的钱,接下来要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解决好资金调剂。该过程需要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的信息系统,规范中央、地方和基层政府的职责,建立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信用记录。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是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和开立个人养老金的资格。现在很多小型民营企业、灵活就业,尤其是平台经济下的快递小哥等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所以没有资格参与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这挡住了一些人。”杨燕绥指出。
杨燕绥认为,影响第二、第三支柱覆盖面扩大的重要因素是高费率。
展开全文
“职工个人8%缴费不存在双轨制,大家都一样。用人单位16%的缴费,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没有问题,中小民营企业有困难;灵活就业者按当地平均工资的20%缴费,12%计入社会统筹,异地迁徙不能携带(用于将来支付养老金),很多人感到负担重、激励性不强,没有参保。如果能够适度降低后者费率,在管理模式上更加灵活,则有利于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杨燕绥表示。
新的就业模式正在出现,需要加以规范
“我们最近研究国外的经验发现,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通过家庭病床和社区驿站的占70%,照护机构占30%。随之,就业模式跟随老龄化阶段而变动。”杨燕绥表示,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前,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主导经济的是大型企业与劳动合同用工。到了中度人口老龄化之后,出现了平台经济下各种各样的灵活就业。所以,大家都在讨论灵活就业者的养老怎么办。
而从中度老龄社会到高度老龄社会又出了新的就业常态——家庭务工就业化,就业市场份额每年增长2%。以德国为例,如果一个老人有三个孩子,其中可能有一个孩子在家照顾老人,他能够得到培训,长期护理保险支付工资和代缴养老保险。
“过去认为家务劳动没有价值。随着城镇化、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务工就业化是个发展趋势,需要加以规范。”杨燕绥表示。
实现医康养护服务一体化,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谈及养老服务,杨燕绥表示,我国养老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期。和其他国家相比,1963年婴儿潮叠加执行了35年的一孩家庭政策,使我国居家养老和家庭照护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杨燕绥认为,未来发展遇到几个问题。第一,90%以上居民选择居家养老(含照护病床管理),但是一孩政策的家庭孩子少,实现家庭养老比西方国家更困难?需要在机构和家庭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西方国家的养老大院、中国的社区驿站。
第二,医养结合需要体系建设。这需要构建一体化的医康养护服务系统,嵌入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医院、社区驿站和家庭病床,实现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是一个体系问题,并非机构问题。此外还需要建立15分钟急救网络,解决老年人跌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问题,即最后一公里。目前重复就医的现状不利于老年人。
第三,普惠型养老服务。杨燕绥认为,我们需要兜底型、普惠型和个性化服务。目前针对三无老人的兜底型养老院已经相对成熟,个性化服务的商业模式也取得成功的经验。如今,最大的挑战是需要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满足大众的养老服务需求。
这属于准公共品,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合作,建立一个PPP的运营模式。杨燕绥表示,可以按照三无、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以及高净值5种老人;对地租、房租、服务费、生活费四大成本做一个矩阵,从高龄照护“刚需”做起。投资失能失智照护机构的企业应当科学定位,要为哪类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如何定价,再与地方政府谈判土地与环境、房产与设施等问题,找到微利的盈利模式。
(来源:新京报 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王进雨 白华兵 校对 卢茜 赵琳 )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关于我们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hina Ageing Finance Forum,CAFF50)于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论坛成员由政界、学界和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论坛主要关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高端专业智库,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随着对养老金融研究的深入,为了促进产业落地,贵州国康养老金融研究院于2021年1月29日在北京宣布成立,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综合、专业的养老金融智库。
点击箭头处 “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