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在“江外(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过去泛指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境)迤萨(今红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传颂着哈尼族马锅头罗正有带着他的一帮马帮兄弟“下坝子”、“走烟帮”到老挝、缅甸、泰国一带经商致富并在迤萨建盖了两栋中西合璧四合院和广置500余驮良田的事迹,被迤萨马帮传为美谈。
迤萨人“下坝子”、“走烟帮”发生在1853年至1949年近100年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迤萨人经历了两个重大转折:一是迤萨人赖以生存的铜矿因故倒闭使大量矿工失业,富裕人家纷纷向建水、石屏等内地迁移,贫困人家和少数富裕人家因一时难以割舍家业不愿走往他乡的人家不得不留守在迤萨另寻生活出路,这个重大转折当然是发生在1853年前铜矿倒闭矿工失业之前的事。二是从1853年始,迤萨人进入了“下坝子”、“走烟帮”的历史时期,直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在这近100年的历史时期,迤萨人利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紧紧抓住机遇,通过“下坝子”、“走烟帮”不仅实现了致富梦想,而且还把“江外迤萨”打造成当时被内地人称为“小上海”、“小香港”的“江外乐园。”同时,迤萨也因此成为云南颇有影响的侨乡之一。
何谓“下坝子”、“走烟帮”?“下坝子”是指迤萨人到老挝、越南、缅甸、泰国做生意,这些地方由于地势平缓,坝子宽阔,迤萨人便称“下坝子。”“下坝子”一般从农历10月从出发,如果生意顺利,次年雨季前就可以返回。如果生意不顺,驮去的货物一时出不了手,就要延迟到雨季后才能返回迤萨,迤萨人把延迟这段时间称为“打雨水。”“走烟帮”是指国民时期政府禁鸦片,导致鸦片价格暴涨,迤萨马帮便利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从老挝、越南、缅甸、泰国边境购入鸦片回国贩卖,一本万利。
展开全文
迤萨地处偏僻,又是“江外”少数民族地区,加之国民政府禁烟无力,迤萨马帮便利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抓住机遇将所有资本投入“下坝子”、“走烟帮”的生意上来,他们约股合资,组织严密的马帮队伍,为应对沿途兵匪抢劫,各路马帮队伍都购买枪支,组织武装马帮,浩浩荡荡到老挝、越南、缅甸一带收购鸦片,驮回国内转销,大发其财。许多烟帮随着资本越来越多,帮子也越来越强大,致使迤萨马帮在当时成为东南亚有名的“三帮”(广帮、云帮、迤萨帮)之一。
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迤萨人“下坝子”、“走烟帮”最兴盛的时期,当时的迤萨已发展成为“江外”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通海、建水、石屏,甚至广东、广西的商人也陆续到迤萨合资入股“走烟帮”,富裕的迤萨人大兴土木,建盖了一栋栋土木砖瓦结构的中西合壁的四合院,又到勐龙河畔大量购置良田,出租给当地傣族群众种植,按五五分成收取地租。这时期的迤萨人,男子西装革履、或穿马褂、戴毡帽;女子穿旗袍、涂脂抹粉,洋气十足。
当时,前来迤萨参与“下坝子”、“走烟帮”的不仅仅是内地汉人,就连迤萨周边土司辖区的哈尼族、彝族、傣族群众也纷纷到迤萨“淘金。”当时迤萨有名马锅头罗正有就是来自哈尼山寨土司辖区的哈尼族汉子。
罗正有,又名罗绍清,生于1886年,红河县洛恩乡普咪村人。罗正有从小失去双亲,是村里的孤儿。他虽然是孤儿,但从小聪明伶俐,五六岁就是村里的孩子王,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他,只要他在场,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无所不能。他很会带领小伙伴们玩耍,家长们都夸小正友是个懂事的孩子。
在他7岁那年,经人介绍,懂事的罗正有只身到石屏牛街老熊甸帮一户姓许的人家放牛。别看他小小年纪,却十分勤快,深受主人的喜爱。
清晨起床,他就赶着牛群包着冷饭到牧场放牛,他把牛群赶到又嫩又绿的草坪上去吃草,自己就爬上一棵大青树上看着牛群。为了方便看守牛群,他砍来不少竹子和树枝,在大青树上搭了个窝棚,既可遮风挡雨,又可以居高眺望牛群,困顿时还可以舒舒服服地在窝棚里睡上一觉。就这样,罗正有早出晚归,成了村里有名的放牛娃。有一次,主人上山看到罗正有在大青树上搭建的窝棚时,连连夸他“小小年纪,如此聪明能干,将来必有出息。”
罗正有10岁那年,他在牛街听许多人说,对面山(牛街与迤萨就隔着一条红河)的迤萨人家家户户“下坝子”、“走烟帮”发了大财,建盖了漂亮的大瓦房。这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聪明的罗正有便向主人辞职,只身来到迤萨,想干一番事业。
当时只有10岁的他,自然没有资本加入马帮行列,加之年纪尚小。但在他心里,“下坝子”、“走烟帮”发家致富,娶妻生子的梦想,早已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他到迤萨的第一站,是在小寨街一户姓邵的马帮之家打短工。他心里想,要想成为马锅头,必须熟悉养马、赶马、割马草、喂马料、修马掌、扎马驮等这些最基本的技术活,不然要当好马锅头就是一句空话。
罗正有在邵家非常勤奋,天天给主人家放马、割马草、给马喂水、打扫马厩卫生。从早到晚从不偷懒,深得主人的好评。
到了十三四岁时,他又到迤萨南门街一户姓杨的马帮人家打工,当时姓杨的马帮人家“下坝子”、“走烟帮”已经出了名,拥有不少骡马和马夫,还拥有枪支护卫。这时的罗正有已经知道,迤萨马帮“下坝子”、“走烟帮”并非易事,路上不仅会遇到兵匪拦路抢劫,还会发生枪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还有,不少马帮汉子的骡马也会在路途中遭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马锅头不是在途中被兵匪打死就是在半路上染上摆子病(疟疾)病死,在家的媳妇年纪轻轻就守寡。迤萨人“下坝子”、“走烟帮”虽然可以一夜暴富,但都是用人生最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这些充满着诱惑而又让人胆战心惊甚至有去无回的马帮之路,在暴利的驱使下,迤萨人一代又一代的勇往直前。在罗正有心里,他要像许多成功的马锅头一样,从小练就智勇双全的本领,才能成为有名的马锅头。
十六七岁时,罗正有不仅学会了许多马帮知识,像扎马驮、修马掌、套马鞍等技术运用自如;而且还学会了相马,骡马的好与坏他一看便知道八九,赶马多年的马锅头也很佩服他的学识。
18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马帮队“下坝子”、“走烟帮”,他的角色自然是马夫。马锅头比较年轻,30岁出头,已经走了八九年的烟帮,对沿途的线路、客栈、风土人情和烟帮的行情等都十分熟悉。他看到罗正有虽然年轻清瘦,但给人一种十分机灵的印象。
“小罗,还没结婚就‘走烟帮’了?如果你父母健在的话,绝对不会让你小小年纪就冒险‘下坝子’、‘走烟帮’,迤萨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男人不结婚生子之前是不允许‘走烟帮’的,怕万一出事把命丢了,没有留下后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第一次‘走烟帮’时,已经有两个儿子了。我本想先立业‘走烟帮’,发财之后再娶妻生子,但父母亲和爷爷奶奶都不同意,非要让我先成家娶妻生子后才准许‘下坝子’‘走烟帮’。迤萨男子到了有妻有儿之时,家人才放心给你出门(迤萨人把‘下坝子’、‘走烟帮’称为‘出门’)。”
罗正有听了,说:“阿叔,你知道,我是洛恩普咪村的哈尼族,从小失去父母,是个孤儿,7岁就离家出来混了,哪有条件先娶妻生子再出门挣钱的事。如果我这次跟你出门,真的遭到不幸的话,只能怪是我命不好,我绝不会怨天尤人。”
“好小子,有胆量,阿叔就喜欢你这样的人!”
一路上,按照原先制订的线路,他们赶着骡马遇水过河,逢山爬山,夜宿晓行。
有一天中午,浩浩荡荡的大马帮走到一个山坡时,突然阴云密布,一阵电闪雷鸣后,大雨瓢泼般从天而降,坡陡路滑,其中一匹骡子不慎滑倒,马驮子从马背上掉落下来,从坡头滚下坡脚。
马锅头正在着急时,只见罗正有冒着瓢泼大雨闪电般地跑到坡脚,把散落在地上的马驮子重新扎好,他扛在肩上追上山来,又把马驮子熟练地架在马背上。马锅头看到罗正有的一举一动,心里暗暗称奇。心想,这小伙子别看他长相清瘦,却有巧力,脚勤手快,长大后一定是个优秀的马锅头。
快到傍晚时,一匹骡子的马掌由于长期磨损,掉落在地上,骡子负重,行走困难。罗正有立即从工具箱中拿出马掌和掌刀,很快给骡子换了新“鞋”,马锅头见了,夸赞说:“小罗,你连马掌都会换了?不简单!”
小罗说:“阿叔,这些活 我放马时就学会了。”
一天,当他们赶着骡马来到老挝边境的一片大森林时,突然遇到一伙土匪潜伏在森林中伺机抢劫,并向马帮队开枪。为首的一个盗匪高声大喊:“想活命地丢下马驮子赶快逃命,不然统统开枪打死。”
走在前面的几个马夫见状,吓得胆战心惊。罗正有心想,坏了,初次出门,就遭到盗匪偷袭。当马夫们无计可施时,只见马锅头挺身而出,手握双枪,大声说:“哪路英雄如此猖狂,迤萨马帮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说完,双手举枪朝着喊话的方向连开几枪。”他身边的伙计们也个个举枪跟着老板开枪。瞬间,森林间枪声大作。
匪首见状,喊了一声:“兄弟们,是迤萨马帮,抢不得。快逃命吧。”
瞬间,森林里的土匪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事后,罗正有问:“阿叔,为什么他们一听说是迤萨马帮就跑了?”
“小罗,你有所不知,这是小股土匪,没几杆枪,有的还使用大刀。再说,迤萨马帮这些年在江湖上已经有了名声,因为迤萨马帮虽然是生意人,但个个佩戴枪支,在江湖上是有名的武装马帮,能征善战。迤萨马帮曾多次与兵匪们交过战,都获得了胜利。因此,一般的土匪见了迤萨马帮,都不敢招惹,纷纷溃逃。”
阿叔又说:“你看,我们迤萨马帮,人人头戴老博街桐油篾帽,身披用棕片缝制的蓑衣,腰上别着二十响,马夫也个个背着长枪,马驮子上还挂着水烟筒和马灯,这些都是迤萨马帮的标志物。所以,今天这帮土匪见了我们迤萨马帮,自知不是对手,便闻风而逃。”
经过一个多月的旅途,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老挝境内的一个村寨。马锅头带着罗正有找到了当地的烟商,很快谈妥了生意。
“阿叔,这么快就搞定了?”
“搞定了,都是生意上的老朋友了,熟门熟路。明天一早,我们就装货,沿路返回。”
罗正有知道,他们马帮所驮的货物都是些土布鞋、生铁、药材和锄头以及砍刀、镰刀等小铁农具之类,其中以迤萨妇女们做的土布鞋居多。据说,迤萨这些土特产当时在老挝、越南、缅甸一带非常受欢迎。老挝人把迤萨人称为“大朝人”,其中土布鞋更是受到老挝人的顶礼膜拜。在老挝,谁家老人死了,能够穿上“大朝人”做的土布鞋,他们认为是一种最大的福份,只有穿上“大朝人”做的土布鞋,去世的人才能魂升天堂,到阴间才能享受到最高级别的待遇。
在那个年代,迤萨小脚妇女们个个会做土布鞋,她们做很多鞋,就是给马帮带到老挝出售,获利丰厚。布鞋多的人家可以计价入股,参与分红。因此,在那个年代,迤萨男人“下坝子”、“走烟帮”;妇女们就在家做布鞋。土布鞋在当时是迤萨的大产业之一,以此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迤萨家家利用山地种植棉花,再用棉花纺纱织布做土布鞋。
驮去的是土布鞋等迤萨特产,驮回来的是鸦片、熊胆、虎骨、鹿茸等,其中以鸦片居多。当然,还给女人们买回香水、胭脂、洋柴(火柴)、洋油(煤油)、洋碱(肥皂)等生活用品。
驮回的鸦片经过迤萨人在昆明、建水等地开办的“同义丰”、“风和祥”、“元兴祥”等商号倒卖,有的是马锅头直接转手给国内外的烟商,不论用哪种方式交易,在当时获利非常丰厚,用一夜暴富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当然,在这暴利的背后,迤萨马帮个个都暗藏着凶险,不是死于兵匪之手,就是死于骇人听闻的暴病——疟疾。也可这么说,迤萨的繁华,是用成百上千的死人骨头筑起来的。
在返回途中,与罗正有一块当马夫的两个兄弟在途中不幸染上疟疾,死于非命。当然,不论是被兵匪打死还是死于疟疾,当时迤萨马帮都建立了严密的帮规帮纪,获利按股分红;人死了,按抚恤金规定的范畴给予赔偿。这正是迤萨马帮历经百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因为它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符合了迤萨人的意愿,既便“下坝子”、“走烟帮”的路布满了刀光剑影,迤萨马帮随时都可能付出宝贵的生命,但迤萨人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代又一代,仍然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这次出门,罗正有增长了许多知识,因为马锅头喜欢罗正有的性格与胆识,在途中把“下坝子”、“走烟帮”的经验都传给了年轻有为的罗正有。
之后两年,罗正有与这位令他敬重的马锅头大叔又走了两次烟帮,他也因此积攒了不少银圆。
那年春暖花开时节,罗正有与马锅头阿叔在老挝猛桑一带又做了一笔大生意,驮回了白花花的银圆。大叔说:“小罗,娶媳妇的钱够了吗?”
“阿叔,够了!足够了!不仅买房讨老婆的钱够了,而且等春节我娶了媳妇后还准备买两只骡马与你合伙‘走烟帮’呢!”
“对嘛,买马购枪。股份越多,获利越丰厚嘛。这是成正比列的买卖,非常划算,有本的男人都这么做。”
罗正有20岁那年,不仅实现了买房娶妻的愿望,而且他还买了两匹骡马和3支枪,继续与马锅头阿叔合伙“走烟帮。”
没几年,他又购置了20多匹骡马和10多支枪,股份越来越大,挣钱越来越多。更可喜的是,他生了两个儿子,可谓人丁兴旺,事业有成,后继有人。
1922年,36岁的罗正有已经成长为迤萨有名的马锅头之一,随着资本的积累与名望的提高,他的马帮不仅在迤萨出了名,而且在老挝、越南、缅甸、泰国一带也很有影响。由于他诚信待人、礼貌客气,许多中外商人都愿意与他做生意。他认为,只要把生意做活,他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在生意场上伤了和气。俗话说“三分的饿死,两分的撑死。”只有懂得人和、懂得薄利多销的道理,就能多挣钱,使自己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久,他与当时在迤萨颇有影响的马锅头姚承禄合伙在老挝的猛桑开设了“中兴昌”商号,他常年往返于迤萨和老挝之间,做起双边生意,白花花的银圆像流水般流入他的账户。
罗正有在长期的“下坝子”、“走烟帮”生涯中,积累了许多防兵匪抢劫、防疟疾、防猛兽豺狼的经验,每次出门之前,他要把所有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安全培训。譬如:迤萨马帮有三怕,罗正有在培训时说:“一怕半夜虎虫咬,迤萨马帮在‘走烟帮’初期,有一次夜宿原始森林中,半夜里突然遭到一群猛虎袭击,3只骡马被咬死,1名赶马哥被咬伤,好在马帮汉子们个个有枪支,马锅头临危不惧,指挥射击猛虎,将1只公虎击毙后,其余虎群逃往森林中。从此,迤萨马帮为防猛虎伤人,每晚宿营时,赶马哥轮流站岗。即便如此防范,也难免遇有毒虫猛虎伤人。在长期的‘走烟帮’生涯中,迤萨马帮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训和总结,积累了一些防范猛虎毒虫伤人的经验。
老虎怕草果烧焦后散发出来的气味,虎群如果闻到这种特殊的气味,便会逃之夭夭。有一次,迤萨马帮夜宿一片大森林,为防虎患,宿营地像往常一样烧起一堆篝火,有人站岗放哨。做晚饭时,伙夫不慎将几个配料的草果掉入火堆之中,烧焦的草果味顿时散发出来,这一夜宿营地十分安静,没有豺狼虎豹前来骚扰。
马锅头觉得奇怪,他便吩咐伙夫:‘以后睡前都丢几个草果在火堆中。’果然,凡在睡前在火堆中烧了草果的马帮,夜里都没有豺狼虎豹骚扰。别看小小蜈蚣不起眼,但被蜈蚣咬过的赶马哥,立即中毒,虽然不死,但肿痛难忍,影响行程。为了防范蜈蚣叮咬,迤萨马帮也总结出一个办法,就是在睡前将随身携带的水烟筒里抽过烟的水撒在宿营地周围,蜈蚣闻到烟筒水的气味,立即逃之夭夭。二怕兵匪抢劫,迤萨马帮在躲过豺狼虎豹和毒虫(蜈蚣)的骚扰后,还要与兵匪盗贼进行较量。为了防范兵匪盗贼,迤萨马帮都配有枪支,途中遇到兵匪盗贼抢劫,难免发生枪战。
1918年的一天夜里,迤萨马帮从老挝回到国内的思茅(普洱)勐七坝宿营时,突然遭到一个营的官兵的袭击,双方发生枪战,从夜里一直激战到次日下午2时,迤萨马帮最后弹尽粮绝,只得丢下骡马和钱财边打边撤,以保全性命。这次被兵匪抢劫了30多万银圆,骡马无数。又有一次,迤萨马帮又在回归途中遭到一个保安团的包围袭击,兵匪人多势众,迤萨马帮只得丢下骡马钱财保命回家。迤萨马帮每次遭到兵匪抢劫,都是在回家途中。因为兵匪们知道,那回家的迤萨马帮个个满载而归,马驮里驮的东西不是银圆,就是贵重物品,一旦抢劫得手,兵匪们便会大发其财。
为了防范兵匪抢劫,迤萨马帮在平时像部队一样严格训练每一个赶马哥,不仅练枪法,而且还练兵法。因此,在迤萨集镇建有跑马场(今迤萨跑马路农贸市场一带),那就是迤萨马帮的练兵之地。三怕疟疾把命夺。可以这么说,迤萨马帮在‘走烟帮’途中,虽然一怕虎虫咬,二怕兵匪劫,但最怕的就是疟疾把命夺。染上疟疾的罪魁祸首是大森林的蚊子,只要不让蚊子叮咬,就不会染上疟疾。因此,人人要准备一笼蚊帐,睡觉时一定要罩上蚊帐。”
罗正有还要求出门的马帮成员必须准备好三件物件:一是老博街筒油篾帽;二是蓑衣;三是水烟筒和马灯要人人自备。罗正有说:“这三件宝物不仅是迤萨马帮在江湖上的象征和标志,更重的是三件宝物都是护身之物。背上披着蓑衣,冷天保暖,雨天防雨淋,睡觉时还可以当被子盖,也可以当床垫;头戴老博街桐油篾帽不仅是迤萨马帮的标示,而且在路途中可以遮风挡雨;水烟筒和马灯更不用说了,男人个个吸水烟筒,马灯在黑夜里必不可少。”
迤萨马帮每次从国外回来,在与亲人团聚时分也不松懈,每个马锅头都要组织自己的马帮成员到跑马场训练骡马,特别是训练头骡很重要,只有头骡训练好了,才能带领整个马帮队顺利“走烟帮”;许多马帮汉子在跑马场练习扎马驮子、换马掌等技术,还互相比赛;同时,马帮汉子们都要在跑马场练习射击,个个都要争当“神枪手”。在迤萨马帮中,当时有一个名何传贤的马锅头,就是迤萨马帮公认的神枪手,他曾在1950年初的“迤萨保卫战”中,带领迤萨马帮汉子击败了500多名兵匪,为保卫迤萨立下了汗马功劳。
迤萨马帮人人习武,组织武装马帮“下坝子”、“走烟帮”历经百年经久不衰,虽不说是“常胜将军”,但历次与兵匪交锋,都取得了可喜的战绩,这就是迤萨马帮在上世纪初期成为东南亚“三帮”之一的主要原因,难怪不少土匪只要听说是迤萨马帮,纷纷溃逃,不敢与迤萨马帮为敌。
当时,罗正有可谓是文武双全,他带的马帮很少出事,由于他每次出门,都要对马帮兄弟进行上岗培训,交待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在他的马帮队伍中,就连疟疾病也很少发生,马帮兄弟们都能安全回来,不少到迤萨“淘金”马帮新手,都愿意到他门下当差,其中有少数是来自哈尼山寨的哈尼族兄弟,有一个还是他的老乡——洛恩乡普咪村人,他十分关心照顾,后来他的这个老乡在他的扶持下,也成为迤萨马锅头之一。
1922年至1940年间,是罗正有“下坝子”、“走烟帮”的高峰期,也是他获利最丰厚的黄金期,他先后分别成为“同义丰”、“中兴昌”的大股东之一,他与姚初、李官厚、李昆、王荣等几个迤萨大马锅头合伙开设的“同义丰”商号,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发展成为集商业、银行、镖局、邮政为一体的大商号,在老挝桑怒、越南莱州、泰国清迈、缅甸仰光以及国内的昆明、建水、蒙自、迤萨都有其分号和办事机构,就连昆明大商人也十分佩服。
罗正有像许多迤萨马锅头一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在迤萨东门街建盖了一栋三间四耳五厢六倒座的二层大宅院,共有大小48格房间,面积达2800平方米,如今已成为迤萨古镇的亮点之一。1940年,他又与大寨姓何的一户马锅头在三棵树街建盖了一栋中西合壁,外形为法式古堡,内部结构为中式四马推车跑马转角楼,共有大小房间46格,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造价高达10万银圆。与何家建盖的那一栋一模一样,迤萨人称为“姐妹楼”,又称为“鸳鸯楼。”如今,罗正有一栋保存完好,现为红河县侨乡“马帮客栈”,可惜何家建盖的那一栋已被拆除。
迤萨马锅头的梦想,只有房产还不行,还要有良田。罗正有就购置了勐龙河畔的良田500余驮(当时在迤萨购买良田,计量单位只讲驮不讲亩,一般一驮谷子按120市斤计算),租赁给当地傣族群众种植,稻谷成熟时双方进行五五分成。
据悉,到上纪世四十年代,罗正有拥有骡马60余匹,长短枪支30余支,成为迤萨有名的马锅头之一。
罗正有不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且他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1950年初,红护团进驻迤萨时,他将自己拥有的30余支枪和1000多发子弹全部上缴给红护团,并捐大米1000市斤,他的爱国爱党爱家乡的行动,受到了地方政府和迤萨人民的交口称赞和好评。
1961年,罗正有被选为红河县政协委员,同年参与云南省上层人士参观团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观光,1961年11月在迤萨病故,享年75岁。
红河县是以哈尼族为主体民族的边疆贫困县,在全县总人口中,哈尼族占75%以上。红河县迤萨人在1853年至1949年近一百的“下坝子”、“走烟帮”历程中,出国经商的大都是迤萨汉族,而这些汉族大都是来自内地到迤萨开采铜矿的矿工后代,因铜矿倒闭后迤萨人为了生存,才开辟“下坝子”、“走烟帮”的商路,而像罗正有这样的哈尼族参与“下坝子”、“走烟帮”的为数不多,罗正有不愧是当时的哈尼族精英,他用智慧与汗水在迤萨马帮历史中写了光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