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勒 大提琴家 音乐会 上演 演出

大提琴家扬·沃格勒音乐会即将上演,演出长达三小时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22:52:04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德累斯顿音乐节总监、莫里茨堡音乐节艺术总监扬·沃格勒将于3月12日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观众呈现巴赫的全套《大提琴无伴奏组曲》,长达三小时的演出被业界称为“马拉松”式音乐会。这是疫情以来,国外艺术家走入中国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大剧院积极打开文化艺术“请进来”的大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展现。3月10日,大提琴演奏家扬·沃格勒在国家大剧院艺术家沙龙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他对于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理解以及对本场音乐会的期待。

大提琴演奏家扬·沃格勒。 国家大剧院供图

巴洛克音乐巨匠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不仅是无伴奏乐曲中的典范之作,更被看作大提琴演奏家们技术和修养的试金石,而在一场音乐会中上演全套《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更考验演奏家的才具与气魄,对于观众而言,也是极其难得的赏乐体验。在扬·沃格勒看来,这是一次通过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重新实现自己与听众的重聚:“很多人认为,我自己一个人在台上用一把大提琴弹奏所有的组曲会有非常大的压力,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我和所有的听众和乐迷朋友们共同享受,加上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这一世界一流的演出场馆,就加重了现场观众的体验感。”

据介绍,扬·沃格勒此次演奏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使用的是一把1707年制的斯特拉迪瓦里“卡斯特巴可·弗”大提琴,而巴赫则是于1717年至1723年之间创作的这些组曲,当时的人们对大提琴这种乐器的音乐表现认知程度还可说是微乎其微,因为当时的大提琴在乐队中还仅仅是一个充当演奏低音的配角。谈到自己手中的这把大提琴时,扬·沃格勒形容自己的喜爱程度,哪怕在照片里看到这把大提琴都感到非常地开心,就像自己看到喜欢的人要多看上几眼的感觉。

据他介绍,这把大提琴于1707年在意大利创造。当时的一座孤儿院收养了很多女孩子,她们在这里学习音乐,每天的练习时间非常长,因此这座孤儿院在当时也诞生了非常多的女性演奏家,而正是因为这些年轻的女性大提琴家的存在,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大提琴创作更多的优秀曲目。“我的这把琴就是在那个时候发明的,它的创造者 斯特拉迪瓦里本人可能在那个时候,已经发现了大提琴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前景,所以1707年他就创造了大概有20把这样的大提琴。我的朋友马友友弹奏的也是这一款大提琴,所以这把大提琴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乐器。尤其最开始那些女孩们进行演奏,是她们带动了大提琴以及与其相关的曲目发展。”

展开全文

扬·沃格勒在艺术沙龙接受媒体采访。 国家大剧院供图

虽然这是扬·沃格勒第一次来到国家大剧院演出,但他对于中国文化并不感到陌生,他的妻子王峥嵘(Mira Wang)也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小提琴家,二人经常一起合作演出。扬·沃格勒表示,“我的太太是中国人,我们的孩子也是混血,他们现在都已长大了,我觉得德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都深深地刻进了他们的血液。我经常跟妻子讨论中西方文化等诸多话题,但最后的结论都是中国文化是经历了更久的历史沉淀的,历史时长远远长于欧洲和西方的文化,所以我个人非常珍惜这次能够到中国学习这些文化的机会。今天晚上我也将在国家大剧院欣赏苏州的评弹,非常期待能够听到来自中国的不同文化。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怎么样才能够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更好的向西方推送,更好地做到中西融合,这会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

作为当今时代最杰出的大提琴家,扬·沃格勒的技艺被《纽约时报》称赞为“充满灵魂、色调丰富的演奏方式”,被《留声机杂志》赞许“绕梁三日的绝佳琴艺”。他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管弦乐团,如纽约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罗马圣切契利亚交响乐团的独奏常客;与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法比奥·路易斯、安东尼奥·帕帕诺爵士、瓦莱里·捷杰耶夫、霍内克以及长野健等指挥家们保持着深厚的合作友谊。扬·沃格勒的巴赫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录音专辑曾获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奖的“2014年度器乐演奏家奖(大提琴)”,此次,他选择在一场音乐会中为观众呈现全套六首组曲,不仅是彰显他卓越的琴技,更表达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演奏家对中国观众满满的诚意与期待。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