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做优做强”来推动中心城区先行引领,强化城市新区牵引带动,做强郊区新城战略支撑,将让城市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功能体系更加完善,集聚的动能更加充沛
今年的成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深化“三个做优做强”,加快完善城市整体功能。
“三个做优做强”是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市之大事”。具体说来,就是做优做强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加快实现由中心集聚向辐射带动转变;做优做强城市新区的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做优做强郊区新城的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拓展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空间。
↑成都楼宇、街道与雪山相映成趣。图据视觉中国
成都目前人口超2000万,GDP超2万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过去20年,超特大城市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据资料,我国城市集聚了6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75%的经济总量、95%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有21个超大特大城市。显然,加入2万亿俱乐部后的超大城市成都,将在全国经济版图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就目前成都情况来看,中心城区一些地方人口密度较高,特别是节假日,摩肩擦踵,络绎不绝。而一些周边地区,存在吸附力不够的问题。
有人说,成都需要控制人口了,需要设置一点门槛了。但经济的增长需要不断吸纳人口,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创新驱动,没有外来人才,没有年轻人的不断到来,如何激发创新?而且成都是一座公园城市,宜居的生态天然吸引人。五年之间,成都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成都还是一座人文城市,以包容著称,断没有把人拦在门外的道理。
还有人说,把人往周边引。这当然不错,但目前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中心城区相比还有距离。
一边是人口规模巨大,一边是容纳有难度,一边是需要纾解,一边是需要人来。可见,“三个做优做强”正是着眼成都未来。这一空间重构思路是对“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的巩固完善,同时又有创新,比如“郊区新城”的提出,不是对周边地区发展的泛泛而论,而是在周边地区交通比较方便、资源承载能力比较强的地方做优做强郊区新城功能,形成新的人口、产业集聚地,“舒压”的同时还可“蓄势”。用“三个做优做强”来推动中心城区先行引领,强化城市新区牵引带动,做强郊区新城战略支撑,将让城市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功能体系更加完善。当“三个做优做强”集聚的动能更加充沛,成都经济总量未来五年“站二进三”(从两万亿迈向三万亿)将更加游刃有余。
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