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要点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当前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行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前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大多是以LPR为基准利率、采用浮动利率的方式确定的。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会根据全年五年期LPR的下调幅度于年末或下一年初的时候进行一次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整,二者基本保持相同的调整幅度。2023年并不具备大幅度操作上述两项政策工具的内外部条件。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仍处加息周期之中,预计2023年将持续保持高利率水平。1~2月,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平均倒挂74bp,政策利率与LPR也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下一阶段央行降息将更加谨慎,再度大幅下调利率的可能性很小。未来全球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央行需要保留一定的利率空间以应对未来潜在的经济增长下行问题。我们认为,实际情况下,2023年下调存量住房贷款利率所减少的利息要远低于4000亿元,对增加居民可用于消费的资金规模十分有限。在2023年境外加息周期持续、国内利率水平较低等情况下,我国全年LPR下调幅度达到100bp的概率极小,而下调20bp的概率较大,届时全国住房贷款利息全年可能下降约760亿元。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已降至很低水平,在存款利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再度下调会进一步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即使银行主动下调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将部分利息收入让利于民,居民可用资金增加也不见得会全部用于消费。 疫情期间银行业为稳增长和防风险做出了贡献,经济企稳回升阶段应注意理性对待银行。为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积极财政政策可以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做好企业纾困工作,加强就业、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支出保障,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有效落实好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可以适度提升政府杠杆率,增加财政支出力度。当前促进消费增长不宜过多关注住房贷款利率,而应发挥财政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等相关政策的作用,增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多举措保就业、保收入、保民生,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
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如何应对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变化之一: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变化之二:出口从高增速转为负增长。变化之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正转负。变化之四: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大幅下降。变化之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转负凸显通缩风险。 伴随防疫政策放开、生产生活恢复,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势头,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上述五大变化隐忧仍存。 为应对挑战,春节前后各部委、各地方已经积极部署和出台稳增长措施,力争实现经济“开门红”。在笔者看来,宏观政策还需打开思路、放开手脚、果断加力。财政政策方面,需要提高赤字率或发行特别国债,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通过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方式刺激消费;货币政策方面,在通胀压力
展开全文
二、 经济前瞻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23年两会精神学习:“新”周期“新”起点
经济目标的微调体现底线思维,实现较高增长水平的诉求不低、基础更强。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稳增长仍需加力,有赖于政策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财政加力提效、准财政补充,货币政策与之配合、精准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也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前提。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恢复关键在场景、扩大核心在收入,全年社零增速有望回到疫情前。投资是扩大内需重要抓手,政策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超前”投资。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释放民企活力,亦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重申观点:经济可以更加乐观些,宏观主线转向内需增长,核心驱动包括: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带来的制造业投资强劲,稳增长“加力”带来的基建投资韧性,疫后修复带来的消费增长等。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促经济复元气——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理解较稳健的GDP增速目标。 我们预测,2023年我国GDP增速运行或呈“N型”,高点在二季度可能达到7%左右,全年完成5%目标的难度不大。支撑2023年经济复苏的力量主要来自:1)基建投资保持力度;2)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3)房地产施工恢复减弱对经济的拖累;4)产业升级为制造业投资带来新增长点。二、 理解稳就业面临的重点挑战。青年人群仍然是稳就业工作的主要挑战所在:根据人社部数据,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这可能是今年新增城镇就业目标被上调的重要原因;同时,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预估达到1662万人。此外,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业、出口行业就业也需重点关注。三、 理解广义财政赤字的规模扩张。2023年的财政政策目标较去年有所扩张,鉴于减收压力缓解、积极财政重回支出端,预计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这两本账的广义赤字较2022年提高6500亿。四、 理解货币政策的力度与方式。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的宽松的力度将弱于2022年。今年两会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提法,不及去年两会“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展望2023年,货币政策发力的必要性边际趋弱,内外部掣肘依然存在。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结构性再贷款”(地位提升)、“降准”(仍有空间)、“降息”(并非必选)。
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如何应对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变化之一: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变化之二:出口从高增速转为负增长。变化之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正转负。变化之四: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大幅下降。变化之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转负凸显通缩风险。 伴随防疫政策放开、生产生活恢复,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势头,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上述五大变化隐忧仍存。 为应对挑战,春节前后各部委、各地方已经积极部署和出台稳增长措施,力争实现经济“开门红”。在笔者看来,宏观政策还需打开思路、放开手脚、果断加力。财政政策方面,需要提高赤字率或发行特别国债,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通过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方式刺激消费;货币政策方面,在通胀压力不大的背景下,应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降准降息,畅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告别“真空期”
内需方面,疫情退潮已然成为当下主导经济的力量。海外方面,总需求收缩似在趋缓,全球制造业PMI升至荣枯线的中性水平。 价格方面,与疫后各国相似,我国餐饮、出行等服务类价格较快回升,但商品类价格走势温和,CPI整体有望逐步上行。PPI环比上行,但基数效应下同比却回落。我国价格对海外的溢出效应暂时有限。 政策方面,疫后对经济的呵护仍在,但力度最强阶段已过,海外也有类似规律。银行间利率或边际趋升。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有望恢复性增长,赤字规模亦小幅抬升,但土地出让收入修复有待时日。个人经营贷、消费贷监管趋严,居民提前还款受限。微观主体内生性信用扩张偏慢,财政前置支撑社融见底回升。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当前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行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前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大多是以LPR为基准利率、采用浮动利率的方式确定的。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会根据全年五年期LPR的下调幅度于年末或下一年初的时候进行一次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整,二者基本保持相同的调整幅度。2023年并不具备大幅度操作上述两项政策工具的内外部条件。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仍处加息周期之中,预计2023年将持续保持高利率水平。1~2月,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平均倒挂74bp,政策利率与LPR也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下一阶段央行降息将更加谨慎,再度大幅下调利率的可能性很小。未来全球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央行需要保留一定的利率空间以应对未来潜在的经济增长下行问题。我们认为,实际情况下,2023年下调存量住房贷款利率所减少的利息要远低于4000亿元,对增加居民可用于消费的资金规模十分有限。在2023年境外加息周期持续、国内利率水平较低等情况下,我国全年LPR下调幅度达到100bp的概率极小,而下调20bp的概率较大,届时全国住房贷款利息全年可能下降约760亿元。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已降至很低水平,在存款利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再度下调会进一步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即使银行主动下调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将部分利息收入让利于民,居民可用资金增加也不见得会全部用于消费。 疫情期间银行业为稳增长和防风险做出了贡献,经济企稳回升阶段应注意理性对待银行。为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积极财政政策可以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做好企业纾困工作,加强就业、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支出保障,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有效落实好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可以适度提升政府杠杆率,增加财政支出力度。当前促进消费增长不宜过多关注住房贷款利率,而应发挥财政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等相关政策的作用,增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多举措保就业、保收入、保民生,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
三、 投资策略
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81年来最悬
昨夜,鲍叔证词。不出所料,他鹰如美国经济数据:过去三个月,美国新增就业约100万人,失业率保持近历史最低;销售数据坚挺,显示美国国内需求依然旺盛,通胀超预期,似乎并没有受到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消费者信心小幅回升,但制造业继续放缓。之前,市场认为,美国经济不会衰退,但是美联储将放缓加息的节奏,甚至很快将停止加息。这个经济和政策预期的组合,逻辑上很难让人信服。昨夜,机构鱼贯而入,进场锁定隔夜借贷成本,新增SOFR合约有史以来最多。隔夜,两年美债收益率飙升超过5%,2007年来首次。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的程度1981年以来最甚。很多人误以为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是可怕的。其实,是收益率曲线从倒挂回到正常,才更可怕。因为此时,才是美国经济正式陷入衰退的时刻。
四、 货币和经济政策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证伪“不衰退”:美国经济,这次不一样?
美联储加息是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但是,不宜脱离加息周期的细节、经济状态和外生冲击,机械地得到加息周期下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关键问题是:这次会不一样吗?历史上,美国经济3次软着陆的共性是:美联储“逆风而行” ,即在通胀压力兑现之前就加息,这样才能尽早遏制通胀,进而压缩加息周期的长度和降低加息的幅度,助力经济软着陆。同样重要的是,美联储能否在经济放缓后果断降息。这一次,认为美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的一条核心逻辑是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 因此,失业率难以大幅上行,可支撑着服务业消费。历史经验并不支持这一逻辑。这一次,美国经济或不具备软着陆的条件:第一,美联储实质上放弃了“逆风而行”规则,加息周期明显落后于通胀——在加息周期启动时,CPI、核心CPI和CPI斜率均超过5次深衰退均值;第二,加息周期长度超过了3次软着陆对应的加息周期的均值和12次加息周期的中位数,虽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通胀水平仍高,不确定性仍在,何时启动降息周期还是未知数;第三,加息幅度40年之最,大于12次加息周期的均值; 美联储计划加息至“限制性水平”,以实现2%通胀目标。客观评估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一种方式是参照自然(或中性)利率。货币政策已进入紧缩区间,紧缩程度趋于上行(主要是短端)。联邦基金利率低估了货币紧缩程度。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上行的幅度远高于美联储加息的幅度。国债利差倒挂表明货币政策相对于经济基本面而言紧缩过度。历史上,当利差超过100bp,美国经济没有一次能够逃逸衰退。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23: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
我国2023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疫情防控优化后国内疫情的演变。若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在毒性下降的同时,感染能力也下降的话,将有助于2023年消费恢复斜率的提升:首先,线下服务业消费需求能够较快释放;其次,线下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增强,有助于居民就业及收入预期的改善;最后,近年居民部门的预防性储蓄增加,疫情好转后,前期的预防性储蓄中将有一部分会转化为消费。
一周新闻热点20230306-0312
房地产新闻一览
住建部部长:让人民群众放心地购房放心地住房3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关于房地产有一个“456”的概括,就是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房地产的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居民财富60%都在住房上。可以说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要稳住房地产,就要坚持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的建设,重点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让他们能放开手脚,为幸福生活去奋斗。要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营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让人民群众放心地购房, 放心地住房。(上观新闻)
江苏常州取消新房2年限售期,取得不动产权证后即可上市交易3月7日,江苏省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通知》表示,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常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自2023年2月15日起,常州商品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后即可上市交易;新建商品住房可按栋申领预售许可证;已完成备案的新建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经买卖双方协商一致需注销合同备案的,所涉限制性规定不再执行;“商品住房项目在价格备案后10个工作日内需申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规定不再执行。(澎湃新闻)
福建:全面推行带押过户实施房票安置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措施》提出,持合理住房消费。结合新建商品住房库存实际,研究调整限购区域、购房套数等住房消费领域限制性政策,落实最低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支持多孩家庭和新市民购房需求。全面推行带押过户,实现二手房交易登记无需提前还贷,支持“卖旧买新”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房票安置,对于使用房票在规定期限内购房,房地产企业和属地政府给予团购优惠和购房补助。(新浪财经)
驻马店出台稳楼市27条措施 支持企事业等单位团购在售商品住房驻马店市政府9日印发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支持团购在售商品住房。支持新兴产业单位、科研机构、产业园区、大专院校、企事业等单位,集中团购商品住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团购房源须是“五证”齐全的现房或准现房(一年内竣工交付),并且在首付比例、契税补贴、公积金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还提到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各县(区)要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简化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落户手续。对农民工购买商品住房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分配权保留不变。(每日经济新闻)
江西赣州: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80万据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3月7日,赣州市公布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全力拼经济拼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工业倍增升级、充分激发消费活力、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持续深化开放合作等5个方面共20条措施。在大力提振住房消费方面,措施提出,延续章贡区、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购房契税补贴政策至2023年6月底,统一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双缴存职工(夫妻双方)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至80万元,单缴存职工(夫妻一方)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至70万元,探索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等。(澎湃新闻)
湖南:新建居民自建房一般不得超过三层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实施工作的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严格规划管控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明确用地范围、高度、层数等控制性指标,严格落实“城市、县城现状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自建房”和“新建居民自建房一般不得超过三层”规定,加强居民自建房层数和高度管控。(中新经纬)
基金新闻一览
科技ETF获大幅加仓!20只主题指数ETF涨幅超过20%自2022年9月份以来,ETF规模已连续6个月增长,最新总规模达到16355.55亿元。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今年以来ETF总规模增加超154亿元;ETF资产净值再创新高,相比去年3月的低点增长近20%。同时,2月份以来已有10只ETF新产品成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类ETF年内表现优异。数据显示,20只股票型ETF年内涨幅超过20%。(证券时报)
头部私募预计:量化CTA产品业绩今年有望“均值回归”数据显示,在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的8个月,全行业所有CTA策略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亏损0.73%,且同期盈利产品的占比大幅下滑至41.92%。截至今年2月末,国内量化CTA(管理期货策略)产品已出现一轮长达8个多月的整体性业绩低潮。多家头部私募表示,预计今年量化CTA策略的整体市场运作环境将逐步回暖,全行业的业绩表现有望迎来“均值回归”。(中证网)
涉及440万个账户 基金投顾管理规模接近12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包括25家基金及基金子公司、29家证券公司、3家第三方销售机构、3家商业银行。其中54家试点机构已经展业,涉及440万个账户,95%为小微账户(10万元以下),管理规模合计近12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基金投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减少了追涨杀跌行为,提高了收益。加快买方投顾模式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同时,个人养老金业务也将为基金投顾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未来发展空间值得期待。(上海证券报)
权益基金发行升温3月份以来新发数量占比超60% 3月份以来,公募基金市场有39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向投资者公开发售,其中权益类基金新发数量超过新发基金总数的60%。而2月份权益类新发基金数量为66只,占当月新发基金总数的48%。与此同时,在3月份成立的新基金产品中,股票型基金发行回暖势头最为明显,平均发行份额连续4个月攀升,由2022年10月份的3.09亿元持续攀升至2023年2月份的8.28亿元,3月份以来平均发行份额暂为8.81亿元。(证券日报)
QDII基金超七成收益为正 产品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今年以来,QDII基金业绩表现突出,超七成产品录得正收益。截至3月7日,433只QDII基金中有310只取得了正收益(A类、C类不合并),有64只基金的收益率达到了10%以上。不少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布局QDII产品。从发行端来看,有13只QDII基金年内开启了认购,而在去年同期,仅3只QDII开启认购。在新发行的基金中,除了生物科技、半导体芯片以外,还有高端制造、创新龙头、产业升级等投资方向相对综合的产品,进一步丰富了QDII产品的多样性。(证券时报网)
发行市场回暖三月权益类基金发行占比近七成三月份以来,权益类基金产品发行回暖:目前开启募集的基金产品中,有近七成为权益类产品,这一比例远超今年二月。从新成立基金来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也保持不断回暖态势。与此同时,市场首现募集规模超过30亿元的权益类产品,还有多只权益类产品制定了50亿元以上的募集规模目标。(经济参考报)
2只科创50指数基金获批 科创板指数相关产品规模已超900亿元3月9日,从上交所获悉,近期又有2只科创50指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文。目前,除科创50指数外,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还陆续发布了科创成长以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芯片、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细分领域主题指数,初步构建了覆盖规模、主题、策略等类别的科创板指数体系,旨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科创板市场。据悉,目前境内外跟踪科创板指数的产品规模已超过900亿元。(中证网)
经济新闻一览
国务院: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华社)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新华社)
央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大区分行,不再保留县级支行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牌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对边境或外贸结售汇业务量大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 心支行派出机构方式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职能。(新华社)
中国2月CPI同比上升1.0%202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0%;食品价格上涨2.6%,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上涨0.6%。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5%。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5%,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下降0.4%。(国家统计局)
中国2月PPI同比下降1.4%2023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2%。1-2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2%。(国家统计局)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5%左右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央视新闻)
国资委: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瞄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做好重要能源资源产品保供稳价,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民生保障,让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广泛惠及人民。(中新经纬)
发改委:将制定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3月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制定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二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能力来自于就业、来自于收入,所以一定要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工作,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三是 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调解机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让老百姓获得感强愿消费。四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新型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领域的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中国网财经)
市监总局局长:今年要在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市场竞争状况评估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今年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持续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我们要在数字经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强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强化预防性监管,尤其是要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处罚等手段,帮助企业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及时纠治竞争违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澎湃新闻)
海关总署: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微降0.8%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扩大6.8%。(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6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 央行网站10日公布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24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10亿元,同比少增17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7亿元,同比多减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6亿元,同比多增81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0亿元,同比少减41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亿元,同比多3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541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71亿元,同比少14亿元。( 中新经纬)
央行: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 同比多增5928亿元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3亿元。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2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55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163亿元。
中国2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9%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5.7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当月净回笼现金6999亿元。( 澎湃新闻)
苏州存贷款余额首次超10万亿元 3月10日,据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消息,截至2023年2月末,苏州存贷款余额合计10.02万亿元。苏州也成为全国首个存贷款总额超10万亿的地市级城市。据最新统计数据,苏州市本外币存款余额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7.7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9%。存贷款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居江苏省首位。( 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前两个月新能源产品出口表现亮眼7日上午,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其中,出口实现正增长,继续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5万亿元,同比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同比下降2.9%。今年前2个月,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2.03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新能源产品出口表现亮眼: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分别增长92.8%、98%和14.8%。(央视财经)
2022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超过1.4万亿元记者6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2022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4413亿元,同比增长6.12%;实现财政总额14416亿元,同比增长15.86%。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税利总额和财政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完成了中央关于特定专营机构上缴近年结存利润的任务。(中新网)
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当地时间3月10日,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当日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并任命FDIC为破产管理人。为保护投保的储户,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创建了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硅谷银行在关闭时,作为接管人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需立即将硅谷银行所有受保存款转移到DINB。( 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1.1万 高于预期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31.1万,超出了经济学家预期的22.5万。失业率升至3.6%,高于预期的3.4%。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就业数据的增幅高于预期,但失业率的上升和工资增长的放缓可能会令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如果将于下周公布的美国2月CPI数据高于预期,才可能会增加美联储本月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 央视财经)
人民币首超美元成莫斯科交易所月度交易量最大货币当地时间3月6日,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称,按照俄罗斯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机构——莫斯科交易所今年2月的统计数据,人民币有史以来首次超过美元,成为该交易所月度交易量最大的货币。统计数据显示,莫斯科交易所2月人民币交易量超过1.48万亿卢布(约合196亿美元),从整体占比上看,莫斯科交易所2月各类货币交易量中,人民币占主要货币交易总量的近40%,美元占比略高于38%,欧元占比为21.2%。相比之下,一年前美元交易量占87.6%,欧元占11.9%,人民币仅占0.32%。(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黄金储备连续第四个月上升3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3万亿美元,较1月末下降513亿美元,降幅为1.61%。此外,记者注意到,2月末我国黄金储备升至6592万盎司(1202.83亿美元),环比增加80万盎司,已是连续第四个月上升。(每日经济新闻)
美联储“褐皮书”:预计美国未来几个月经济状况不会有太大改善 当地时间3月8日,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褐皮书”显示,美国整体的经济活动在2023年初略有增加,劳动力市场状况依然稳健,通货膨胀压力仍然普遍存在。总体而言,供应链紧张的状况继续缓解,消费者支出总体保持稳定,汽车销售情况几乎没有变化,但库存水平继续改善。多个地区表示,高通胀和较高利率继续减少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旅游业仍然强劲。制造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收缩后趋于稳定,住房市场受到库存异常低的限制仍然低迷,但东部沿海一些地区的住房市场活动出现了超出季节性正常水平的意外增长。总体而言,全美贷款需求 下降,信贷标准收紧,拖欠率小幅上升,能源活动持平至略有下降,农业状况喜忧参半。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预计美国未来几个月内经济状况不会有太大改善。(央视新闻)
股债汇新闻一览
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332亿美元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332亿美元,较1月末下降513亿美元,降幅为1.61%。此外,中国黄金储备为6592万盎司;按SDR(特别提款权)计,中国外汇储备为23579.08亿SDR。(中新网)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简述今年工作重点时提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证券日报)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促进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推动央企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表示,与5年前相比,国有上市公司利润增长70%,但市值仅增长10%;市净率为0.86倍,下降30%,明显低于全市场1.6倍的平均水平。蔡建春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央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龙头牵引作用,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以及科创板功能,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鼓励央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特别是公募REITs、科创债等资本市场新产品,盘活存量,提升央企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推动央企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价值挖掘和提升。四是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推动央企专 业化、产业化战略性重组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地位的央企上市公司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生态。(上证报)
港交所:2月底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为35.8万亿港元,环比下跌8.2%香港交易所3月6日发布每月市场概况。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3年2月底为35.8万亿港元,较今年1月底的39.0万亿港元环比下跌8.2%。2023年首两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2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94亿港元下跌1%。2023年首两个月的交易所买卖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3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6亿港元上升71%。(新浪财经)
北交所直联机制迎新进展试点初期鼓励最后一轮投后估值15亿元以上企业申请 北交所直联审核机制迎来新进展。记者从投行人士处获悉,近日北交所向券商内部下发最新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对上市直联审核机制的进展及监管要求进行释疑。据悉,截至目前共有3家企业步入直联审核机制。审核周期方面,自受理至出具同意挂牌函平均用时21个自然日。北交所支持和鼓励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来申请直联机制。对于不属于战略新兴行业,但行业地位大幅领先、技术实力业内一流、经营业绩十分突出的优质企业,北交所也明确表示支持。试点初期,北交所鼓励主办券商重点推荐最近一年净利润3000万元或最后一轮投后估值15亿元以上的企业来 申请。未来还将研究符合条件的存量挂牌公司纳入直联通道。(证券时报)
香港金管局:截至2023年2月末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291亿美元3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资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香港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291亿美元,2023年1月末为4365亿美元。连同未交收外汇合约在内,截至2023年2月末,香港的外汇储备资产为4289亿美元,2023年1月末为4365亿美元。429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总额,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五倍多,或港元货币供应M3约41%。(上海证券报)
深交所发布3条数字经济细分主题指数 3月10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证信息”)公告,将于3月14日发布“深证XR”“数字文化”“新型显示”等3条数字经济细分主题指数,赋能数字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深证XR”(代码“970046”)从深市A股中,选取公司业务范畴属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扩展现实(XR)主题,市值大、流动性好、创新能力强的50只股票构成样本股,良好反映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下扩展现实产业上市公司运行表现。“数字文化”(代码“970047”)从深市A股中,选取业务范畴属于游戏、数字化视听内容、相关终端设备等数字娱乐产业,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构成样本股。指数样本公司汇聚数字娱乐产业多家知名企业,如智能硬件制造龙头歌尔股份、数字化影视制作龙头芒果超媒、游戏龙头三七互娱和数字出版龙头中文在线等。“新型显示”(代码“970048”)从深市A股中,选取业务范畴属于新型显示原材料、新型显示元器件、新型显示产品制造、新型显示产品应用等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市值大、流动性好、创新能力强的50只股票构成样本股。 (上证报)
年报密集披露A股“土豪”式分红频现据wind资讯,进入3月份,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业绩逐步披露,截至3月8日,已有974家上市公司公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并有67家公司公布2022年报业绩。同时,随着业绩的披露,A股市场各大上市公司的分红方案也就成了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昨日高送转指数涨幅达1.61%。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8日发稿,A股已有41家公司公布了分配方案,其中40家公司涉及现金分红。(第一财经资讯)
全面注册制催生新机遇券商纷纷加码投行业务近日,中国证监会核准东方证券吸收合并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这是近年来首个券商吸收合并投行子公司的案例。据了解,东方证券3月5日盘后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近日核准东方证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东方投行,吸收合并完成后,东方投行解散,原东方投行北京分公司变更为东方证券北京分公司。有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券商迎来新机遇,投行业务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更考验券商的综合服务能力。当前,各大券商均在积极“招兵买马”,加码投行业务布局。(环球网财经)
分类市场观点20230306-0312
房地产
浙商证券:
1.多重因素带动市场回温,各地复苏特点不尽相同
天津市:①疫情后购房需求释放,看房热度提升明显;②优惠收回,价格企稳;③现房、准现房受欢迎程度高。
济南市:①购房条件放松幅度大;②热度提升明显,项目具有涨价趋势;③部分项目在疫情期间未降价,部分区域新房供应不足。
杭州市:①主城区一二手房倒挂情况突出,是国内少有的一二手房倒挂的区域;②主城区热度高需摇号,主城和外围市场分化;③良好的供需结构,让杭州土地市场较其他城市率先回暖;④城市基本面好,吸引人才能力强,市场动力足。
长沙市:①房价基数低,住宅供应量大;②改善性需求旺盛,助推房价上涨;③库存去化迅速,新盘供应充足。
郑州市:①真实库存“两极分化”;②改善类项目房价企稳回升预期增强,购房意愿增强;③当前畅销的项目主要为未出险、头部央国企项目,部分获得纾困基金、获得其他企业帮助的房企项目,准现房预计可逐渐获得认可。
北京市:①压制需求释放,二手房成交情况反应真实市场需求;②市场分化,改善性需求成为支撑市场增长的新动能;③学区房推动成为市场复苏重要支撑。
2.市场热度回升的原因:市场预期向好+政策效果显现催化压抑需求释放
①疫情管控放开,居民流动性增加,疫情期间压抑的购房需求得到回补;②疫情管控调整,居民对收入预期转变向好;③政府需求端放松政策效果显现,包括利率走低、二套首付降低等政策利好,刺激需求释放;④部分开发商逐渐提价,“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促进成交,帮助房价企稳回升;⑤当前部分城市改善需求为主要支撑,二手房成交带动置换需求增加。
3.短期回暖趋势已成,中长期恢复情况仍有待观察
短期来看,多重因素促进市场热度的回升趋势已经形成,积压的购房需求将促进短期内市场转向良好,但结合房企情况来看,1-4月仍为房企偿债高峰,部分房企现金流情况依然紧张,销售流速仍然是房企最主要追求的指标,预计楼市整体涨价幅度仍将受限。
中长期来看,随着短期内热度的消散,市场恢复程度有待观望,仍需结合土地供应、城市基本面及宏观经济的恢复情况来进行判断。
中银证券:
5%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基本符合预期,当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1)经济增长预期方面,2022年在疫情冲击、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多因素影响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过去五年年均增长5.2%。2023年的发展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从增速目标设定来看,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5%的目标有所下降;但是较2022年实际完成的3%的低基数上实现增速回升。整体来看,2023年5%的GDP目标设定基本符合预期。2)就业方面,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22年4月6.1%的峰值降到5.5%。2023年发展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较2022年的目标增加了1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2022年的目标为5.5%以内)。我们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仍面临一定压力。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房住不炒”,未来预期政策仍将继续从行业供需两端发力。从2020年至2022年,“房住不炒”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未被提及。但我们认为,自2016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以来,这一主基调已经持续执行6年,在行业内也已达成共识,预期未来将在这一基调下,有更大范围的政策纠偏。2022年12月、2023年1月,刘鹤副总理连续两次提及“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这也是对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肯定。
防范化解头部优质房企风险是2023年房地产工作重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我们认为,1)重点关注改善优质头部房企的受困情况,包括改善房企的资产负债表、畅通其融资渠道等方式,以带动整体行业向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2)仍要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继续推进各类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近期,我们也看到了房企融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2月行业国内外债券、信托、ABS发行规模448亿元,同比下降0.44%,降幅较上月收窄了33个百分点。3)行业格局将得到重塑。行业和房企将从原有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向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八大工作重点之一,合理的住房需求仍将继续得到支持。房地产方面的工作要点方面还重申“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政府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的决心;另一方面,合理的住房需求仍将得到持续的支持,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这或将利好一二线等核心人口净流入城市的住房新增量。
投资建议
2022年末至今,监管部门密集发声,释放积极信号,主要涉及四大金融支持政策方向:需求端信贷支持、保交楼、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住房租赁金融支持。近期我们也看到了政策逐步起效以及基本面出现了复苏的迹象。2月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额同比增速时隔19个月首次回正(12.5%);第9周(2.25-3.3)43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上周提升了14.6个百分点;15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保持95%的高位。我们预计全国需求端最早或在3-4月出现明显修复的可能。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基本面恢复更快、受融资政策边际利好更多、投资强度高、布局区域优的房企。具体标的,我们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主流的央国企和区域深耕型房企,稳健经营的同时仍能保持一定拿地强度,行业见底复苏后带来β行情: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建发国际集团、越秀地产、华发股份、滨江集团;2)边际受益于政策利好的优质民企、及混合所有制房企:美的置业、金地集团、万科A、绿地控股、龙湖集团、新城控股。3)主题性投资机会,包括REITs相关、房地产渠道相关的标的,尤其是当前租赁住房政策利好下,存量资产成熟稳定、长期布局长租房、发行主体优质的房企:光大嘉宝、华润置地、万科A、龙湖集团、保利发展。
债市
平安证券:
企业债的典型特征是基本对应项目且违约率低
当下我国信用债市场呈现三头监管的格局。证监会、发改委、央行三个独立的部门分别负责监管公司债、企业债和协会债三个类型的债券,进而导致三者在交易市场和托管机构方面都存在差异。目前企业债规模已经很低,仅2.1万亿,占比8%。
企业债的第一个特征是:募集资金绝大多数对应政府相关项目,使得城投债占比高。企业债基本都对应政府相关项目,主要是因为作为企业债监管机构的发改委同时也掌握项目审批权。而公司债和协会债对应项目较少,更多是用于偿还债务和补流,例如川煤发的两笔企业债100%用于项目,三笔协会债中仅1支涉及项目建设且仅占当期募集规模的60%。正是因为企业债多对应政府相关项目因此城投债占比高达79%,国企债占比99%,明显超过公司债和协会债。
企业债的第二特征是:违约率低于公司债和协会债。发改委发言人在2020年曾对外表示“企业债券累计违约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低水平,违约处置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高水平”。企业债有此特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债多对应政府项目,天然和政府关系较密切;二是因为发改委掌握项目审批,对发行人和政府影响较大,所以在企业尤其是国企出现问题时会督促企业甚至地方政府优先偿还企业债。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10月,川煤集团在之前多笔中票、PPN未兑付的情况下,完成了10川煤债的兑付,而这支债券是企业债。注册制实行之后,企业债审批权限下放,流程简化,但是发改委仍要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发挥属地管理优势,通过项目筛查、风险排查、监督管理等方式,做好区域内企业债券监督工作”。
天风证券:
1月美国主要经济与通胀数据普遍走强,我们认为,或主要受通胀削减法案IRA中部分关键补贴条款生效影响。
一方面,IRA生效大幅提高了税收抵扣额度,提高了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IRA扭曲了居民消费节奏,使得居民在IRA生效前少消费,在IRA生效后多消费,使得1月居民消费支出,特别是与IRA相关的耐用品消费支出大幅反弹。
另外,信贷反弹与美中欧经济共振,对1月美国经济与通胀数据走强也有影响。
展望后续,考虑到IRA对居民消费的支撑持续存在,且还有部分补贴条款将陆续生效,在强劲就业市场、超额储蓄与信贷扩张的配合下,我们评估,美国经济或仍有较强韧性。这意味着,美国通胀也将有较强韧性。
复盘来看,2022年四季度至今,十年美债的交易主线还是美联储行为。
如何评估美联储行为?我们认为,需要综合考虑美联储实现其双重目标的作用机制,及其当前政策述求。
我们评估,美联储目前同时关注经济与通胀,但其政策重心仍在对抗通胀。且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实现其政策目标。
这也意味着,美联储合意的利率水平,及其对应的加息路径,一方面要能够有效限制信贷扩张,进而限制需求扩张,压低通胀;另一反面,又不应导致信贷萎缩,引发衰退风险。
3月7日鲍威尔讲话前,市场预期的加息终点为2023年6月的5.25-5.5%,降息起点则是2024年3月。
观察2月周度信贷数据,该预期对应的利率水平,仍无法有效限制消费信贷与不动产抵押贷款的加速扩张势头。 历史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信贷与核心商品通胀环比关系较为紧密,不动产抵押贷款信贷与住宅通胀环比关系较为紧密。这意味着,如果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美国通胀韧性或将难以打破。
结合3月7日鲍威尔在参议院有关“最终利率水平可能高于预期。如有必要,美联储将加快加息步伐”的表态。
我们评估,鲍威尔讲话前市场预期尚不充分,后续仍存在紧缩可能。鲍威尔发言后的市场反映,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截至3月7日收盘,市场已经预期3月加息50BP,加息终点5.5-5.75%,降息起点则仍是2024年3月。
我们预计,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如果陆续发布的2月非农、通胀和销售数据能够验证美国经济韧性,十年美债将继续上行。
我们评估,3月十年美债还是易上难下。我们预计,十年美债的定价区间为3.5-4.5%,不排除突破前高(4.3%)的可能。3月美联储加息50BP可能性较高。
股市
银河证券: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一)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三)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五)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六)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七)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八)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住房问题。
利好行业和主题:(1)消费:传统消费(食品饮料、汽车、地产产业链等中高端消费)、服务消费(文旅、养老育幼、教育、公共服务等)、新型消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绿色消费(低碳策略);(2)国产科技创新领域: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制造、生物制造、量子计算、数字经济等;(3)金融稳定领域:
基建、房地产产业链等;(4)国企改革三条主线:①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如能源、军工,盈利结构改善、估值有望抬升的央企龙头;②关注政策边际改善、融资渠道拓宽、估值有望修复的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③关注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的国有控股企业,如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
招商证券:
当前行业的轮动和波动速度明显加快。本文提出一种能够穿越经济复苏周期的投资思路。我们将经济周期简化为两个阶段,并回顾了历轮复苏周期中持续占优的行业及特征。我们认为,只有市值空间与稳定现金流增长能够穿越周期。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因此推荐考虑现金牛+赛道型行业或者赛道型行业组合布局,以做出穿越复苏周期的行业选择。
⚑频繁轮动的原因和效用:频繁轮动指的是资产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复苏的不均衡和错位、过度关注高频产业和行业数据、政策与事件的偶发性、主题投资思路、预期和博弈以及技术分析等。频繁的轮动也会带来较高的机会成本。
⚑信贷周期三段论及行业轮动模型:我们在过往的报告中描述了A股的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周期运行规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考虑到全球经济变化带来的外需因素后,建立了A股的行业轮动模型。实际中,对于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判断和预期,对轮动模型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简化经济周期波动:从过往的历史表现来看,A股的中期趋势主要由企业盈利的趋势所决定。因此,以盈利趋势作为划分依据我们可以将A股划分为上行周期和下行周期,并分别采取进攻和防御策略。
⚑四轮复苏过程中的行业及共性特征:回溯历史,上行周期中,跨越复苏周期获得超额收益的大类行业主要有日常消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一级行业中主要有食品饮料、电子、医药、建材、计算机、电力设备和家电。这些行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稳定高ROE的现金牛行业,另一类是能够不断有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创新的赛道型行业。
⚑而在复苏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在行业选择上略有差异:第一年,内需驱动,流动性尚可,地产产业链链上下游,以及内需占比较高的行业会表现相对更好;第二年,外需加入,流动性边际恶化,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也有不错的表现。进一步我们可以将赛道型和现金牛型行业组合起来、或者把不同赛道属性的行业进行组合,达到最好的平滑超额收益波动的效果。
⚑穿越周期行业的考虑要素:总结来看,穿越周期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在于上行周期中通过估值的扩张,获得了超越经济复苏带来的盈利增长的超额收益。要想跨越周期实现估值扩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机构持仓不宜过度集中,起点估值不宜过高,行业底层逻辑没有变化。
⚑下行周期的行业选择:在下行周期中,胜率和平均排名最高的是公用事业、通信、环保水务和银行这四个行业。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医药、食品饮料和国防军工也会阶段性地表现出超额收益。
⚑本轮穿越复苏周期的行业原则思路:疫情缓解后中国经济复苏,企业盈利在2023年重新回到上行周期。结合历轮穿越周期的行业特征,推荐考虑以下组合:1)现金流+赛道型组合:家电+计算机;家电+电力设备;建材+电力设备;建材加计算机;2)对冲赛道型:计算机+电子;医药+计算机;计算机+电力设备等等。在具体行业内部选择细分赛道时,还需要根据现金牛行业和赛道型行业内部选择逻辑更好的细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