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成,男,汉族,1972年12月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蔡川九年制学校高级教师。曾获得“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马云乡村教师奖”“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获得“TCL希望工程烛光奖”。
守在知识海洋的渡口,我的幸福就是把学生送往梦想的彼岸。
——题记
“校长勤杂工,扫地兼打钟,教师又厨师,保姆是护工。”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这句顺口溜是对蔡川镇两岔口教学点教师孙志成的真实写照。
孙志成,男,汉族,1992年毕业于丹凤师范学校,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用30年一个人扎根边远高寒山区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师爱无私、安贫乐道;他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动,撑起了山区学生探求知识的蓝天;他用大半生的默默付出,为留守儿童铺就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平坦大路。
扎根深山30载:寂寞相伴大半生
1992年8月下旬,老君河的水涨至齐腰高。年仅20岁的中师毕业生孙志成背上行囊,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南石门乡马宗良小学任教——从此,他一头扎进了丹凤县的北山,开始了他作为留守教师的生涯,至今都没有离开过。
那是一所地处高寒山区的村办小学,校舍是土坯房,楼顶没有顶棚,窗户没有玻璃,离家40多公里远。加之没钱买自行车,他一年只能回家两次。
一年后,孙志成被调到蔡川镇两岔口小学任教。那也是一所村小,校舍是由一座寺庙改建成的,因年久失修,每遇下雨,室内漏雨是常有之事。作为学校负责人的他不等不靠,动手找工具、筹资金,将教室屋顶翻修、操场硬化,并且在院子里种花、种树美化环境。
2002年以来,由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脱贫攻坚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两岔口小学也因学生骤减而由初小变成教学点(学前班和一至三年级),但他的工作热情却没有半分减退。他既是校长,又是教师;既做炊事员,又当门卫。由于教学质量一直在全镇学校领先,村民们觉得把孩子交给孙志成放心,因此,村里的适龄学生从不流失,教学点得以保留。
一人一校苦耕耘:村小也要讲质量
从第一次踏进两岔口小学校门算起,孙志成在这所海拔2000多米的偏远高寒山区学校(教学点)已经足足待了25年。方寸校园、三尺讲台,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一个人的“舞台”,而学生年龄跨度则从学前儿童一直到小学低年级段,因此,上复式课成了教学常态。他把“质量立校”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多年来,两岔口教学点的教育质量有目共睹,一直被当地人认为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当然,一个人要带不同年级的好几门课并不容易,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上好三级复式课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他探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长课短上,游戏化教学。“把小学一二年级40分钟的一节课缩短到30分钟以内,这样的话,学前班的孩子就能坐得住了……”孙志成说。剩余的10分钟教学内容就放在学前班的游戏活动中来进行,既满足了学前班儿童的游戏活动的需求,又提高了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在教育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因材施教,留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尤其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他进行一对一帮扶,从资金上的帮扶到心灵上的慰藉再到学习上的义务辅导,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懂得感恩,从而努力学习。
展开全文
卅载青丝变白发:唯有师爱更留香
世间唯有爱最长久,尤以师爱更留香。通过近三十年的从教经历,青丝变白发的他深切地感悟到:一个边远山区老师,倘若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对农家子弟的挚爱,那他(她)就坚持不下去。
山区教学点除了正常教育教学以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好孩子们的安全和生活。为切实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惠民政策,面对学校小、经费有限、无法请炊事员的窘境,他只好“兼职”起学生炊事员一职。学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供货单位无法送达营养餐,他就每周末自己到县城采购点购买下一周的食材带回学校。遇到隆冬大雪,摩托车上不了山,他就背扛肩挑走山路将菜运回来,从来没耽误过学生一顿饭。
每天清晨六点,他就起床挑水、烧水、洗菜、切菜、配菜,为做饭做好准备。中午11点放学后,学生做作业,他做饭、照顾学生吃饭,然后洗涮收拾停当,紧接着就要上辅导课。下午放学后,送走最后一个学生,他又开始写教案、批改作业,还要考虑第二天的营养餐,有时还要送家长忘记接的孩子回家。蔡川镇是高寒山区,冬天来得早、冷得快,学生普遍年龄小,抗冻能力弱。每到冬季,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烧起教室里的取暖炉子,等学生们陆续到校时,教室里早已是暖意融融。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他没有半点怨言。
生活中,他是孩子们的知心父母。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胆小、怯懦、焦虑、缺乏安全感。于是,每遇空闲时间,他就会与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课余生活与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小秘密。面对艰辛到如保姆般的工作和艰苦的条件,他犹豫过、也想放弃过。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童稚的目光、渴望的眼神,他就选择了继续坚持,给孩子们希望,让家长们放心。
教育扶贫的路上,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学校附近有个智力残疾学生,他坚持送教上门九年,通过谈心交流、示范操作、指导练习等措施,该生现在已经能够做到生活自理,并且能做最基本的家务了,性格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孙志成扎根山区几十年的默默付出,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他先后被授予“丹凤县最美乡村教师”“商洛道德模范”“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荣获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第五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以及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