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湾区 粤港 澳大 之路 工作报告

读特专稿 | 连续七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17:17:04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读特专稿 | 连续七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对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内的五大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情况做了回顾和瞻望,肯定了它们在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提出继续“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自2016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总理已经连续七年在此报告中明确说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价值、方向、路径和举措,这对于持续、全面、深入推进这一国际公认的世界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

为何如此重要?

相关研究指出,世界发展已经进入了“湾区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伦敦湾区等国际知名湾区齐名,它们在对内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带动全球经济联通增长中各领风骚。

展开全文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五大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在五大重大国家战略中排序第三,以实力彰显着它在国内四大板块的“东部率先”、推进“一带一路”共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深中通道。新华社发(黄春华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成效如何?

自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沿岸“9+2”城市已链接成为“中国先驱城市群”,正成为世界新的增长极。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 “硬联通”和规则机制 “软联通”持续深化,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学、就业创业、参加社保更加便利,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正在快速构建,空间发展正呈现组团式多中心发展特征。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增长极和技术创新的领头羊。国家超级计算机深圳中心 (二期)、狮子洋通道项目已经开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正全面提速,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创新正推动、引领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深圳正在将自己打造成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横琴、前海开发开放深入推进,广州南沙正在深入贯彻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联系国际市场循环的桥梁和战略支点、成为全球生产要素聚集地。

前海合作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前海合作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然而,总理在报告中也诚恳指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深层次矛盾。正是在国际国内的双重需求和问题挑战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更受期待。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尚存在东西岸经济发展失衡、产业优势互补效应彰显不足、人均地均GDP低于其他世界级湾区水平、人才集聚及供需结构不够匹配、民生深度融合不够充分等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9+2”个城市政府和8600万人民必须不懈努力,继续奋斗。

如何持续、扎实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和破题关键,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那样,“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具体要做到:

● 一是高水平谋划、稳定推进包括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等内容的制度型开放,打破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

● 二是进一步优化“9+2”各城市分工定位,持续推进各城市功能的优势互补和无缝衔接,推动东西岸协同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三是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 四是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促进科技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产业链竞争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优势协同和融合。

● 五是推动金融体系、金融科技创新,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 六是加快大湾区人才互认和联通,广泛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加快高质量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打造世界级高水平人才高地。

● 七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提升住房、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软基建”水平,大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大湾区宜居宜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