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江红 灵渠 下册 语文 载入

《满江红·灵渠》载入《语文阅读》(八年级下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16:41:03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近日,郭沫若《满江红·灵渠》载入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阅读》(八年级下册),将极大提高“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的知名度。

展开全文

灵渠,在广西兴安县境,开凿于距今2000 多年前的秦代,它不仅因为历史悠久闻名于世,而且因为设计巧妙、工程精当,在世界航运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称之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

据相关资料记载,1963年3月,郭沫若应广西史学会邀请,到南宁参加广西历史学会成立大会。会后,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联袂游览了灵渠,中共兴安县委副书记王多祜请其题词留念,两天后,郭沫若写了一首七律,并填写了 这首《满江红·灵渠》词,手迹影印件发表在《桂林日报》上,手稿交中共兴安县委刻碑立于灵渠公园鲤鱼洲。

这首词用简单笔墨记述了灵渠主体工程建筑,如闸水陡门、劈湘铧嘴、大小天平。当年,灵渠建造者在湘江江心垒石为堤,其状如铧,主要起分水护坝作用,使水左右分流,而铧嘴两翼呈人字形后延,嵌砌石埂,兼为拦河坝和溢洪坝,自动调节运河水量,所以叫做“天平”。闸水陡门之设,则是为了集中比降,提高运河水位,创造出舟船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的奇观。2000 多年前的水运工程就能有这样巧妙的设计和精当的施工,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

虽然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早有文人学者在诗文中将灵渠与长城相比肩,但郭沫若先生的“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语,才真正起到最权威的定论和最大范围的 宣传推广作用,使得南方的灵渠以隽秀的身姿与北方雄奇的长城一并享誉世界。

信息来源:灵渠博物馆

桂林灵川旅游

全州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灵渠驿站

阳朔旅游

灌阳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龙胜文旅

资源县智慧旅游

文化平乐

荔浦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旅游恭城

临桂文旅

桂林市象山区文化馆

叠彩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逍遥秀峰

遇见七星

桂林雁山旅游

广西桂林图书馆

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桂林有戏

桂林非遗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

桂林博物馆

桂林群众艺术馆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

桂林美术馆

桂林画院

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

桂海碑林博物馆

李宗仁文物陈列馆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桂林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