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证夜读》是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为进一步提升内容的原创性、思想性、专业性、启发性、故事性、可读性,我们诚挚地面向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等财经领域的高管和专家、企业家和创业者约稿。
你创业的成败得失,你奋斗的心路历程,你创富的生动故事,你发家的财富密码,你投资的独门秘笈,你理财的成功钥匙,你的财富观、义利观、“生意经”,你信奉的人生理念,你崇尚的企业文化,你传承的家训家风……你最刻骨铭心、最难以忘怀、最给人启迪、最值得分享的典型案例、经验教训、人生感悟……以深度、锐度取胜,以角度、温度见长,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真知灼见,既发自肺腑,又直抵人心……
来稿请控制在3000字左右,如内容精彩,字数可适当放宽。倘有珍贵的资料照片或视频,可一并附上,我们将与文稿融合编发。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联系办法等要素,并附上个人照片、简介(100字以内)。
来稿将择优编发,并择机结集出版。
联系人:孟老师 021-3896 7861
郭老师 021-3896 7533
邮 箱:Szyd@cnstock.com
潘善助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文联二级巡视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教授。出版《书法工作散论》《行草技法教程》等著作、教材、字帖16册,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海峡两岸书法教育比较研究》。曾任教育部第一届、第二届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部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2017年度书法风云榜组织人物奖。
中国书法,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讲,太熟悉不过了。在自来水笔、电脑普及之前,每一个读书人都要用毛笔写字,这是一个基本功。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书法是最重要的载体。
书法,亦渗透到民俗民情和日常生活之中,如过年贴春联、送福字。写书法,须凝神静气,如练内功,静能生慧,静能延年,史上书家皆长寿,据说比出家人的寿命都长。字如其人,书法能透露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和境界,过去常有以字识人的做法。
当下,企业界、金融界、财经界人士创业艰辛、工作繁重,难免紧张、浮躁,影响身心健康,倘有一间书房,一张书桌,一枝湖笔,一砚徽墨,三尺宣纸,临贴书写,笔随腕动,手随心移,凝心聚力,自由吐纳,物我两忘,渐入佳境……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当今社会,中国书法,是一个特别值得信赖的灵魂之友,是一个特别值得亲近的精神伴侣……
1
展开全文
书法,文化传承的载体
潘善助书写的春联作品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样式。随着自来水笔的引进,百姓日常生活依赖毛笔书写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凡是能用自来水笔来完成的就用自来水笔,如考试、写信、记日记等等。除非有些字号特别大的不能用自来水笔来书写的情况下,仍然采用毛笔来完成。
电脑发明后,原来用毛笔或自来水笔完成书写的文本,统统被电脑取代。如文章或著作的草稿、海报、广告等。书法在日常生活中,实用的范围越来越小,实用的功能越来越萎缩,它的实用表现仅仅局限在某些极小的范围,如签名、学生考试、作业。其实,无纸化签名、无纸化作业、无纸化考试在现在也已不是新鲜事。看来,依赖毛笔的传统的书写方式,在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于是,有人担心书法是否会因其实用性的削减而继续存在。经过志士仁人的呼吁,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得到了恢复,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与魅力。最明显的表征是书法学专业从1963年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画专业方向,到2006年的书法学专业试点,到2012年的书法学成为二级学科,到2022年的书法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与美术学并列。
目前,全国设立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近150所,招收书法硕士与书法博士学位的高校近100所。
潘善助书法作品
数千年来,皇帝下诏书,朝中大臣以书法的形式工整地书写;文献整理、著作出版,要由“中书舍人”们抄写;寺院的和尚们离不开写经;戍边的将士要用笔墨记下日常营房开支;百姓要与亲戚朋友联系,必须要拿起毛笔写信;要考试,必须要用毛笔来完成作文与答题;要记日记,必须要舔墨挥毫。可以说,用毛笔写字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犹如人与空气、人与水的关系,是生命的组成部分,须臾不可分离。当下,传统文化得到强力弘扬,作为中国文化传承载体的书法自然倍受青睐。
2
书法与传统民俗
潘善助著作《书法工作散论》
传统的中国书法与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关联点在哪里,传统中国书法可以在当代生存与发展的契合点又是什么,怎样才能激活传统中国书法在当代的时空环境下,能够发挥其能量与作用的方式与途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分析,也需要我们回答。
先看看有没有历代百姓喜欢,当代百姓也钟爱的传统书法形式。写福字,送春联首先被关注。史载,春联起源于五代时期的孟昶,他所作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中国第一联。特别是明代以后,人们过年时张灯结彩,在门上贴上喜庆、吉祥的春联,希望国泰民安,阖家平安,幸福好运。
康熙帝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大帝一生酷爱书法,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由于其上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上海春联大会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倡导下,各地书协积极响应,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每逢过年,写福字送春联已经成为各地的书法活动形式。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春节连续三年举办“上海春联大会”。“上海春联大会”以综艺的形式,集写春联、送春联、学春联为一体,一百位上海著名书法家集体书写春联,现场赠送给劳动模范、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国际友人和观众,还举办中小学生春联知识竞赛,受到了上海市民的欢迎。
这个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并被选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人民日报》发表《老活新做》的评论文章,对活动予以高度评价。这说明书法家写春联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激活了当代中国百姓的文化记忆。
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仪式
古代的结婚证书系手写,当代的结婚证书,采用电脑打印。能否为新人们在领到结婚证书的同时,请书法家写一份结婚纪念证书,并举办隆重的书写仪式。上海书协找到了答案。
从2017年开始,上海书协联合上海市虹口区,举办“相约七夕,甜爱一生”——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仪式。这个活动大获成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宣传报道。成功的原因就在于,通过书写结婚纪念证书这一仪式,让新婚夫妇感受到了哪怕在家中花很多钱也不太可能实现的高雅的书法文化氛围。
著名书法家以小楷精心书写用古文拟就的婚书,著名篆刻家刻好以百年好合等吉祥语为内容的印章,现场铃盖。著名文学家创作七夕赋,著名书法家创作七夕赋长卷,著名朗诵家现场朗诵。现场还布置了烘托新婚仪式的传统书法对联、古典结婚证书文献等等。书写结婚纪念证书仪式,彰显了书法的魅力,实现了书法与其他文学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这一活动从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慢慢形成品牌。
3
静能生慧,静能延年,史上书家多长寿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把书法作为兴趣爱好,日常花时间习练书法,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欣赏书法,这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百姓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人们对于自身精神需求的一种自觉选择。
现在的中国,天南地北,男女老少,拿起毛笔学练书法的已不是少数,不少人已经将练书法、看展览当成一种生活日常。我把这种现象视为“第二次书法热”。何以至此,我以为这是中国人的身上始终流淌着中国书法的血脉,当下的中国人找到了让自己提振精神的民族文化的根。习练书法、欣赏书法,能静心,能养眼,能励志,能增长知识,能延年益寿,使习书者变得更有气质,更有自信心,更有生活乐趣。
因为,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通过柔软的毛笔和中国特有的宣纸,产生或遒劲,或老辣,或韵味十足,或令人遐想的艺术意境。一点一画的组合,可以建构出如魔方一般千变万化的字形。点画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或尖或钝,字形或长或扁,或正或斜,或大或小。由点画与字形又组合出浑然一体的篇章,大珠小珠落玉盘,跌荡起伏,气势非凡。
中国书法讲究的是对立统一,是中国哲学的折射。在学习书法中,自然多了对规律的总结,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分析,对避与让的关照,学书法使人聪慧。学书法,必须要临摹古代经典法帖,经典法帖是古代书法家的艺术成果,作品背后反映的是书法家所在的时代,书法家的人生阅历、人生理想和综合修养。
欣赏书法,不仅仅是只看外在形式上的字形和章法,更要通过识读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体会书家创作时的内心感受。如苏东坡被贬湖北时写下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就真切地反映了苏东坡当时生活极度因顿的时代境况,为我们了解苏东坡,学习苏东坡逆境中超然洒脱、怡然自乐的精神提供了范本。学习中国书法,自然会凝神聚气,高度安静,眼观字帖,手握毛笔,指挥毛笔起落,瞬间实现水平运动与上下运动的组合,书写节奏与脉搏跳动的吻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练书法是一项极佳的纸上运动。所以,历代书法家多长寿。如唐代的欧阳询84岁,柳公权87岁,明代的董其昌81岁,文征明89岁,近现代的吴昌硕83岁,齐白石93岁、黄宾虹90岁,于右任85岁,朱屺瞻104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如果能抽点时间,亲近书法,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商界来说,有人预言,当代企业家的竞争不仅仅是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投资能力的竞争,将是艺术修养的竞争。此言不虚,乔布斯设计的苹果手机,就巧妙地运用了书法的审美原理,引领时代风潮。在上海金融界,早在八年前就掀起了学习书法的热潮,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每周一次的书法雅集,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集体学书法,上海书协都派去了专家开展专业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海书协专门成立了服务上海园区与楼宇书法推广的园区楼宇书法专业委员会,开讲座,办展览 ,搞比赛,是全国此类活动省级书协系统第一家。我本人主编了上海市拓展型中小学书法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涵盖13个学期,共52种(含教材、练习册、教学视频与教学辅导用书)。
教材的亮点之一是在每个学期安排了书法参观实践课,列出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沈尹默故居等上海著名的书法展览场所,讲明场馆的特点、馆藏的代表性作品、参观要点,标出交通线路。用意就在于倡导中小学生学书法不能光是写、写、写,只练技法,不讲修养与眼界。要走出教室,开展书法欣赏活动,力求将学与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欣赏书法成为一生的爱好,培养未来懂书法的合格市民。
潘善助主编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拓展型书法教材
4
字如其人,以字识人
东汉杨雄提出书为心画的理论,认为从字里可以看出人的品性,能分出君子与小人。自此以后,宋代黄庭坚、清代吴熙载都作出了十分精辟的论说,当代书学界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总的来说,不同人写出的字,一定是不同的,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精神气质。哪怕是不同书法家临摹同一件书法名作,临摹的结果也是各各不同。这在历代书法史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字,原因就在于字是结果,写是过程,写又是书者大脑指挥之下的实践活动。写字是心手眼三者并用的结晶,不同的人,思维不同,识见不同,修养不同,而且手的生理构造也不同。同样是一个横划,有人会写长,写斜,有人却只能写短,写直。同样的一个转弯笔画,有人写得很方折,有人却写得特圆转。
所以,银行交易、协议签订等重要的文件资料都必须要签字生效。高尚仁先生专门研究书法心理学,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对这个问题深有阐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学习参考。正是因为不同的人一定会写出不同的字,于是,笔迹学诞生了。笔迹学广泛应用于文物鉴定、公安侦探、企业招工等多个领域。就企业招工来说,一些企业招工时,个人简历拒绝电脑打字,要求应聘者手写,强调字是人的第二脸面。从手写简历中,能看出应聘者在书法方面的基本功,表明应聘者在写字方面有兴趣爱好,有艺术才能,有耐心。同时能初步分析应聘者的性格特征。
颜真卿《祭侄稿》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杰出代表,创造了雄强、厚拙、阳刚、大气的书法风格,开一代新风。颜真卿先生也是正直、忠诚的代表。安史之乱,颜氏一门忠烈献身,他的哥哥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战死沙场,颜真卿写下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字字控诉,行行血泪,书法枯墨连连,圈圈点点,反复涂改,一泄内心悲愤之情。颜真卿本人宁死不屈,绝不投降,最后被敌人绞杀。颜真卿书法艺术的高超与人品的高尚,可谓高度一致,铸就了颜真卿形象的高大,为后人顶礼膜拜。
5
天下商贾爱墨宝
李嘉诚先生与他办公室的对联
著名商界领袖李嘉诚先生在办公室里挂了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李先生为什么要悬挂这幅书法作品,我想,除了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是主要的因素。从作品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李先生通过书法作品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中国书法的奇妙之处,既有视觉上的形式美感,也有内容上的文以载道。
翻开中国书法欣赏史,历来有以读为先的传统,文是精神内核,字是表达精神内核的载体。文字寓意深刻,所以,中国有敬惜字纸的传统,意思是要敬重和爱惜写有文字的废纸,不能随便丢弃,不少地方还设置惜字亭,派人专门收集,将字纸在惜字亭中焚烧。文字能表达书写者的情感,所以,古人写信虽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问候关切之情溢于字表。这也是见字如面的理论注脚。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既是书法名篇,同时也是散文名作,被收入《古人观止》《大学语文》,广为后人学习。因此,高明的书法家都是多面手,文书双美,优秀的书法作品具有收藏价值。
王羲之《兰亭序》
近代上海是中国书法乃至中国文化的中心,书法繁荣的标志之一是全国各地的书法家汇聚上海滩,其中一部分书法家就以卖字为生,书法市场一派繁荣,买家自然是有钱人家,王一亭先生便是代表。他是商界大亨,同时也是一位书画家,他扶佐吴昌硕先生从苏州“移家海上”,并在吴昌硕先生初到上海时在吴先生不知情时悄悄买下吴昌硕先生的书画作品,并极力推广宣传吴昌硕先生,为海派书法的发展上立下了功劳,名垂史册。
当代商界,不断有资本介入书法领域,有些用于书法活动,与书法组织、大专院校联手,主办书法作品展、书法学术研讨会。有些组建书法民非机构,直接开展书法工作。有些积极投身书法市场,收藏古今书法作品。有些跻身书法培训,搞连锁培训。可以说,懂书法的商界人士,无论是做活动、收藏作品、还是搞培训、建美术馆,都内行,能做到点子上,助推书法艺术的发展,为弘扬中华国粹尽心尽力,值得点赞。
责编:孟 妹 校对:冯雯君
制作:张 巘 图编:张大伟
审读:朱建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林艳兴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