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呈 破格 导师 录取 作文

黄蛉:高考作文6分,却获高校破格录取,因性格怒逼导师递上辞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16:15:09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黄蛉

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过去了金榜题名,没过去的打回原形。

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是孩子们前途命运的分水岭。

所有的考生都挤在桥上,小心翼翼地急行军。

可有个考生例外,他不想过桥,而是独自选择一条索道。

他将前途命运全押在一篇高考作文上。

试卷交上去后,阅卷老师看了大摇其头:看不懂!

相关专家看后:天才啊,本来要一个月才能写出来的东西,这人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出来了。

最终,这篇奇葩的高考作文只得了6分,却在网上大火。

展开全文

黄蛉手书甲骨文

争议

因为他写的是甲骨文,他的名字叫:黄蛉。

黄蛉誊抄的作文《熟悉》

黄蛉的这篇作文几乎写满了整个作文区域,全文大概有八百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每个字都像一个陌生的精灵。

阅卷老师不敢大意,立即向阅卷组组长进行汇报。

由于此前没有先例,语文质检组的老师们就此展开严肃讨论。

他们一致认为,在高考试卷上用甲骨文写作并不违反规定。

可是,这犹如天书一样的作文到底应该怎么评分呢?

“甲骨文作文”的“翻译”稿

为了公正,语文质检组联系了四川大学的古文字专家。

他们请专家把这篇名为《熟悉》的作文“翻译”成简体字,然后再根据阅卷标准评定作文水平。

古文字专家整天跟古文字打交道,自然不怕这封“天书“,但是他们给出的鉴定结论却令不少人惊掉了下巴。

因为,这篇作文里不仅使用了甲骨文、金文,还有一部分小篆。其中的大多数文字,一般人别说是会写,恐怕连见都没有见过。

而且,其中一位古文字专家对这位用甲骨文写作的作者竖起了大拇指。

黄蛉

专家讲,古文字数量相当有限,迄今为止,有记载的甲骨文写就的文言文,全文不过400多字。

他认为,想要用400个古文字的样板,写出一篇800字的文章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高考的语文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

一时间,“甲骨文作文”成了大家餐前饭后谈论的焦点。

人们忍不住拿这篇高考作文和2001年获得满分作文的《赤兔之死》作比较。

《赤兔之死》原文

大家都期待着又一篇满分作文的惊艳刷屏。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篇倍受瞩目的“甲骨文作文”因为写跑题,最终只得到6分。

但这丝毫不妨碍这篇作文被人称为“最牛高考作文”,也不妨碍多所985高校向这位考生抛出破格录取的橄榄枝。

什么样的学生能写出如此“牛”的作文?

面对这些橄榄枝,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事情还得从黄蛉小时候说起。

追梦

黄蛉生于1989年,家境一般,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

所以,他从小到大都是在书籍的陪伴下成长的。

与其他男孩子相比,黄蛉稍显安静,他话不多。也不喜欢和其他同学追逐打闹。

他看的书挺杂的,最喜欢读的故事是南朝历史人物:刘勰。

刘勰雕像

每每读到刘勰因写出《文心雕龙》而受到宰相的提拔,

黄蛉都不免一番感叹。

他觉得读书做人就应该像刘勰那样“一举成名天下知”。

也因为刘勰,一颗古文字的种子,就在他心里种下了。

跟奶奶去寺庙祈福,别人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神佛菩萨像上,那黄蛉最先注意到的却是香炉上那似画非画的图案,

因为上面刻有精美的古文字。

古文字当然属于大冷门,陌生又神秘,同学老师都不懂,身边人哪有机会接触这玩意,没办法,他唯有自个利用闲暇的时间找资料钻研。

很快,黄蛉升入了高中。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明确的目标。

他的目标是复旦大学。因为那里有全国优秀的古文字专业。

但这很难,首先他必须要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复旦大学

2008年6月,黄蛉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

很遗憾,头回撞了南墙,并未中榜。

可被梦想驱动的人都是一根筋,哪能轻易放弃。

虽考取了二本,但他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踏上了复读之路。

淹没在书山题海中的高三学生

复读的日子是辛苦的,黄蛉却甘之若饴。

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和自己有着同样爱好甲骨文的老师蒲体超。

蒲体超老师很特别,不但自己钻研甲骨文,还能将甲骨文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古老的文字和现代汉语,在课堂上来一次生动的“化学反应”。

几节课下来,黄蛉便把蒲体超当成自己的知己,闲暇之时总会跑到蒲体超那去请教有关于甲骨文的问题。

同样的,蒲体超老师也很高兴,自己钻研甲骨文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一个和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仿佛寻到了知音,一来二去,两人亦师亦友,共同进步。

一天,黄蛉拎着一张报纸激动地找来蒲体超老师。

“蒲老师,蒲老师,你快来看。”黄蛉满头大汗,用力摇了摇手里的报纸。

蔡伟

新闻里说,38岁,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啦。

“这个蔡伟已经38岁了,都会被录取,厉害呀”黄蛉兴奋地说。“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也研究甲骨文!”

老师拍了拍黄陵的肩膀,“所以,你要好好努力了。”

“嗯!”黄蛉重重点头,眼睛里泛着光。

从这以后,黄蛉更积极地投身于复习之中。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又来高考前最紧张的六月。

其他同学都在积极地备战高考。

他也积极备战,不过方法和路径不同。

黄蛉手书甲骨文

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战役的话,他精心筹备着自己的“秘密武器”。期待着给高考来一次“降维打击”。

为了训练,他居然用甲骨文给同学们写留言。

“用甲骨文写名字?你怎么会写的?”老师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古老的甲骨文被保留下来的非常有限,仅400多字,现代汉语里的很多字在甲骨文中根本就找不到。

黄蛉骄傲又低调地说“我会写的就写出来,不会写的就自己‘创造’几个……”

甲骨文

“创造几个”?老师有些无语地看着这个沉默的学生。

无语的原因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惊讶,另一个是因为他不想让别的人知道,他会创造甲骨文。

我知道,在远古时代,一切都会被时间无情抹去,谁会创造文字谁就是神,比如仓颉,比如伏羲。

没有人知道,此刻的黄蛉正在酝酿一件“大事”。

他要复刻古人刘勰的传奇,他要靠着这件秘密武器,在高考中一鸣惊人!

黄蛉注意到,考生须知里并没有关于字体的硬性规定,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高考作文,可以用甲骨文来写?

甲骨文

脑海一迸出这个想法,他自己都吓一跳,内心抑制不住地激动和惶恐。

已经参加过一次高考的他深知,这个方法太冒险。

如果成功,他可以像蔡伟一样走进心仪的大学、将梦想的光照进现实。

可要是不成功呢?

作文很可能是零分收场,甚至整个高考都会完蛋,波及整个前途。

无疑这是一场豪赌。

蒋昕捷

赌就赌,最终,梦想的诱惑还是压过了理性的天平。

他要用前无古人的方式,在高考的历史上完成一场壮举。

用甲骨文做敲门砖,敲开理想的大门。

可是,他玩砸啦!

高考成绩公布,这一次,黄蛉的总分只有428分,比三本线还低了20多分,高考作文仅得6分。

幸运的是,一鸣惊人倒是做到了。

因为“甲骨文作文”迅速爆红全网、黄蛉甚至被誉为“古文字大人”。

好尬尴。一边是成为“网红”的热,一边是落榜的凉。

陷入升学危机的黄蛉该怎么办?

梦碎

不愿坐以待毙的黄蛉带着自己誊写的“甲骨文作文”到上海复旦大学去拜访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

看了他的作文,刘钊教授对黄蛉甲骨文文字掌握情况予以肯定,但是拒绝了他拜师的请求。

刘钊教授

并不顺利的上海之行使得黄蛉有些沮丧,毕竟那是他最想去的地方。

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到湖南大学参加测试,结果同样没有获得成功。

就在黄蛉感觉前途一片黯淡的时候,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可是这个意外并没有让黄蛉高兴起来。

天府学院主要以财会、经营类专业为主。这与黄蛉喜欢的古文字毫无交集。

去还是不去?

就在黄蛉陷入两难的时候,事情再一次有了戏剧性的进展。

四川大学

2009年8月,教育部门组织四川大学的一批古文字专家对黄蛉进行了测试,最终,黄蛉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对于黄陵这样的“怪才”、“偏才”,四川大学无疑是相当重视的。他们推出了“双特生培养方案”。

根据这个“双特生培养方案”,四川大学为黄蛉量身定制教学课程,特地返聘了已经退休的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对黄蛉进行一对一指导。

何崝

升入大学之后的黄蛉尽量低调,不愿引起别人的关注。

学习之外,他还写微博、晒书法,生活多姿多彩。

转眼又是两年,黄蛉再一次成为大众的焦点。

2011年11月,相继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通过在锦城学院两年的学习,黄蛉顺利通过考核,正式转入四川大学本部历史文化学院学习。

两年时间,从三本直进一本。大家不免揣测,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一颗古文字研究新星就该崛起了。

可还没等大家进一步遐想,又一个重磅消息传来。

黄陵的指导老师历史文化学院何崝教授向校方递交了辞呈,表示不会再教导黄蛉。

刚刚准备发光发热的梦想,被一盆冷水浇凉了。

甲骨文手书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熟悉》

何教授的理由是,性子太傲,黄蛉不是一个可以静得下心来搞研究的人。

刘钊教授也说过:“古文字这门学问,没十几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

也许,在黄蛉的这个年纪还不能体会做学问的艰辛。

但可以肯定的是,仅仅依靠喜好,根本不足以支撑科学研究走到最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从心甘情愿、不计回报地付出开始。

何崝教授递交辞呈之后,黄蛉就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他的微博也一直停留在2017年的更新。

谁也不知道,这个当年最牛考生是沉下心来继续从事喜欢的学术研究,还是已经磨平了所有的棱角、整日为生计疲于奔命。

其实,无论哪一种结局,最终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我们再回过头来,反观与黄蛉有着极其相似经历的蔡伟,他的读博之路一直曲折又踏实。

他可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辍学后,在家里一边做小贩生意一边埋头读书。

他自知自己的资历,没有豪赌的念头,唯有脚踏实地。

所以他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为了学习每天早出晚归,他已经在年龄上输了一大截,他不想在专业上还输给别人。

黄蛉

从突击日语到恶补基础,再到学习论文书写,蔡伟用了整整六年时间才获取了博士学位。

2017年,复旦大学举办“出土文献传世典籍诠释”国际研究会,作为复旦大学文化典籍专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蔡伟站在讲台之上侃侃而谈。台下全是一溜的高材生,博士、学者专家。

2019年,蔡伟的专著《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出版。

如今,他在安顺学院图书馆编写馆藏古籍书志,并从事教学工作。

他曾说:“做学问,不就是要经得住长时间的埋头嘛,名利是致命伤。”

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蔡伟做到了。

蔡伟的专著《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

故事读到这里,我不知道读者是什么滋味?

追梦者前赴后继,或铩羽而归,或锐意夺魁。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梦想砸中,或被梦想俘虏。

有梦想没什么了不起,实现梦想才了不起。

这并不是一篇简单的励志文,而是关于如何选择。

余秋雨老师说:“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

往后的日子里,黄蛉必须承担选择的一切后果。

我们期待着磨砺锋芒后的他,再次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