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诗文学习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释义】一个人做到忠恕,那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释义】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箭没有射中靶心,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用心不正。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释义】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然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然从低处起步。
展开全文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释义】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爱,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敢。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释义】真实无妄是天生万物的道理,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符合于中,不用思虑就有所得,从从容容就会符合中庸之道,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圣人,努力求得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善道而执着坚守的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释义】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天赋本性;能充分发挥其天赋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生命;能帮助天地化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释义】诚,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端和归宿;如果没有诚,就没有了万事万物,因此君子把真诚奉为最宝贵的东西。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释义】言论要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言论,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编校:寇硕恒、曾子芙;审核:彭敏;核发:李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