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瑞 红楼梦 细说 真相 结局

马瑞芳:《〈红楼梦〉结局真相——马瑞芳细说〈红楼梦〉后四十回》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13:16:02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红楼梦〉结局真相:马瑞芳细说〈红楼梦〉后四十回》,马瑞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月版。

内容简介

林黛玉如何香消玉殒,宝黛爱情的结局是什么?

续书非常多,为何程高本得以广泛流传?

曹雪芹的原本构思是通行后四十回写的那样吗?

对于后四十回续书,一些作家和红学家会有不同的立场和感受。有些专家一直批评后四十回,甚至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但至今尚无一位红学家,具体细致地将后四十回一回一回、一段一段分析,仔细看看到底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跟前八十回相比,差距或出入在何处,而曹雪芹原来是怎么构思的……

马瑞芳教授结合前八十回和脂批等线索,带你重新逐回细读《红楼梦》后四十回,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客观评价续本的功过得失,尝试复原曹雪芹的原本构思,探究《红楼梦》的最终走向和真正结局。

目 录

《红楼梦》前八十回

《红楼梦》后八十回

曹雪芹谜团

《红楼梦》的早期传播

脂砚斋评本和曹雪芹《红楼梦》后三十回迷失

曹雪芹后三十回的线索

展开全文

《红楼梦》续书

续书应该抓的切入点

改变原有设想 人物集体变脸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宝玉讲经学 黛玉谈家庭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黛玉凤姐元妃宝钗综合画面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试文字始提亲悖谬曹雪芹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贾政升官 黛玉生日 薛蟠命案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龙复惹放流刑

受贿翻案和黛玉弹琴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红楼梦大结局

——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红楼梦》的人物命运和最终结局

脂砚斋评本和曹雪芹《红楼梦》后三十回迷失

脂砚斋和畸笏在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红楼梦》仍然是天才作家独创的经典小说,不能看作是自传或曹氏家史。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曹雪芹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把他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写到书里。有条例证说明,《红楼梦》不仅受到曹氏家族生活的影响,还集中了曹雪芹朋友的一些素材。

余英时先生在《敦敏、敦诚和曹雪芹文字交往》考证:元春归省中“绿玉春犹卷”改为“绿蜡”,有可能受到敦敏《芭蕉》诗“绿蜡烟犹冷,芳心春未残”影响。

在庚辰本批语中有这样的话:“此等处便用硬证实处,最是大力量。但不知是何心思,是何落想,穿插到如此玲珑锦绣地步。”

余英时认为:“我相信这个批语很可能出于敦氏兄弟之手。因为曹雪芹在小说中把他们的诗句套了进去,所以受到他们的特别赏识,而且用‘穿插’两字才有着落。否则仅仅举出一个旧典是无需如此特别赞扬的。”

确实,“穿插”这个词发人深省,意思是曹雪芹把朋友诗句天衣无缝地装点到自己小说里,被诗句原作者惊喜地发现了。

余英时还举出几条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的脂砚斋批语:

“写宝玉如此,非世家曾经严父之训者段(断)写不出此一句。”

“非世家公子断写不及此。想近时之家纵其儿女哭笑索饮,长者反以为乐,其(无)礼不法何如是耶?”

“这一句又明补出贾母亦是世家明训之千金也,不然断想不及此。”

台湾联经版《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余英时认为:“像这样极力赞扬作者‘世家公子’‘世家明训’之类的话绝无丝毫可能出于曹雪芹的父兄妻子之口。在传统中国社会上,只有恭维别人的家世时,人们才用得上这一类的语气。我们能想象雪芹会容许他自己家的人写这些炫耀门第的恶札在他的书上吗?如果我们不被‘自传说’所蔽,这些话应该一望而知不是曹家人的笔墨的。”

按照这个观点,在脂砚斋评语中,还有敦氏兄弟的笔墨。

那么,敦氏兄弟是什么人?

敦敏(1729-1796?)、敦诚(1734-1791)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的五世孙。敦敏在右翼宗学读书时认识了曹雪芹并成为好友,敦氏兄弟的诗歌多次写到和曹雪芹交往。敦诚的诗在宗室诗人中有很高的地位,他跟曹雪芹唱和的诗,成为考察曹雪芹生平的重要资料。

《四松堂集 懋斋诗钞》

敦氏兄弟及其家族的生活经历,也成为曹雪芹写作的部分素材来源。余英时发现敦敏《芭蕉》诗“绿蜡烟犹冷,芳心春未残”被曹雪芹化入《红楼梦》,仅仅是曹雪芹广泛使用素材的例证之一,周汝昌先生早就指出:大观园有“葛巾”“榆荫”,而敦敏《敬亭小传》写到类似情况。

至于曹雪芹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化出小说的巧妙情节,更是不胜枚举。不管是脂砚斋、畸笏,还是敦氏兄弟甚至曹寅女儿纳尔苏王妃家所能提供的材料,仅仅是组成《红楼梦》的一小部分素材,雨果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的天才在他的想象中表现得特别充分。

例如,《红楼梦》最关键的情节宝黛爱情,任何评点者都没有找出是从何处“脱胎”而来。《红楼梦》核心人物贾宝玉和王熙凤,也没有任何评点者找出原型。

至于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大石头,三生石畔的情缘,太虚幻境,大观园诗会,纯粹是曹雪芹脑海中的产物。但是我们仍然要感谢脂砚斋等早期评点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能够传下来,是亿万读者的福音,因为程伟元、高鹗续后四十回的同时,对曹雪芹前八十回做了许多蹩脚的篡改,脂砚斋评石头记的抄本,能帮助后世研究者尽可能复原曹雪芹《红楼梦》原作面貌。

《马瑞芳话红楼梦》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在有十几种,有哪些重要版本?

甲戌本,最接近曹雪芹原稿面貌,曹雪芹生前最后定本。保存大量脂砚斋评语,原为胡适收藏,现存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可惜只有十六回,第一回前边,有我认为是曹雪芹创作的《凡例》和曹雪芹自题诗“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首回楔子有四百二十多字写大荒山大石头听一僧一道谈红尘中事,要求携带到凡尘一游,一僧一道就把它变成雀卵大小的通灵宝玉,让它随贾宝玉到红尘中来,记录人间故事。这段文字关系重大,是全书总纲。而这一段恰好是程伟元、高鹗活字印刷本以及其他脂砚斋抄本都没有的。

甲戌本《红楼梦》凡例

己卯本,存四十一回又半回,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庚辰本,跟己卯本同一个源流,存七十八回,回目和文字比较完整,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集体整理的通行本。

俄藏本,存七十八回,由好几种本子拼配,总体价值并不高于庚辰本、甲戌本,但局部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林黛玉的眼睛和眉毛的描写被公认为所有版本中最好:“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还有戚本、蒙府本、舒序本、杨藏本、甲辰本、郑藏本、21世纪出现的卞藏本等,情况比较特殊的是靖藏本,出现过又消失。这些脂砚斋抄本对我们今天能看到比较接近曹雪芹原作面貌的《红楼梦》有不世之功。

我在做《马瑞芳评注红楼梦》时,参考了这十几种版本,在著名版本学家杜春耕帮助下,我早就收藏了重要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21世纪出现的卞藏本,是杜兄给我复印的。

《马瑞芳评注红楼梦》

所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都没有曹雪芹八十回后的文字。

但是根据脂砚斋和畸笏提供的信息,曹雪芹的《红楼梦》写完了,而且可能是一百一十回。我们简单看看脂砚斋和畸笏提供的这些信息。

庚辰本二十一回评语:“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

明确地说,八十回后,还有个后三十回。

四十二回评语:“全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

“三十八回”是三分之一有余,则全书是一百一十回。

红学界有种流行说法,认为《红楼梦》是一百零八回。我认为一百零八回和一百一十回是一回事。因为十七、十八回没分开,七十九、八十回没分开,七十八回加后三十回,恰好一百零八回。

那么,后三十回写过什么内容?

脂砚斋的评语告诉我们,曹雪芹完成的全书最后有给书中人物列的情榜。

甲戌本第八回批语:“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

己卯本《红楼梦》第一回

己卯本第十九回批语:“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后三十回曹雪芹还写了:贾府败落后,宝玉沦落到狱神庙,当初因一杯茶被他轰走的丫鬟茜雪、被王熙凤要走的丫鬟红玉、跟红玉成亲的贾芸,仗义到狱神庙探望慰问贾宝玉。

甲戌本第二十七回评语:“红玉于宝玉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伏线也。”

甲戌本第二十七回评语:“红玉今日方遂心如意,却为宝玉后文伏线。”

靖藏本第二十四回评语:“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

红学家百思不得其解,曹雪芹完成《红楼梦》后十年才去世,这十年他在做什么?脂砚斋在抄录、评阅石头记,而且多次记下,某个地方比如中秋诗等待曹雪芹补齐,曹雪芹不仅没补上这些零零碎碎需要修改的地方,他后三十回的手稿在传抄过程中被借阅者丢失部分,他也没有重写。

关于这一点,蔡义江教授做出这样的推测:“起初,大家并未将部分原稿丢失的事看得很严重,总以为是谁太粗心,一时记不清放到哪里了,过段时间总还能找出来的,所以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敢将此事告诉曹雪芹。即使后来委婉地告诉了他,雪芹也会等待这些人将失稿找到,那些零零落落、断断续续的书稿有什么用处?谁会将它拿去了故意不归还呢?马上着手重新补写谈何容易!谁有那样的心情?创作激情已过去,即使能补写,也未必会比原来写得更好。倒不如再等等,到将来实在找不到时再重写也不迟,毕竟曹雪芹 那时还只有三十几岁,来日方长嘛。”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曹雪芹著,蔡义江评注,商务印书馆2022年1月版。

这段推测比较合理,但照我的观点,那时曹雪芹是四十几岁。天有不测风云,曹雪芹的亲友做梦也想不到,曹雪芹会突然离开人世。

曹雪芹英年早逝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独生子夭折,我比较相信香港红学家梅节先生的推论:曹雪芹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春天去世,同一年,脂砚斋因伤感过度也死了。这一年后不再有脂砚斋评语,曹雪芹、脂砚斋去世三年,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年(1767)畸笏的评语一再出现曹雪芹后三十回迷失的话:

庚辰本二十回评语:“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庚辰本二十五回评语:“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庚辰本二十六回评语:“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

庚辰本二十七回评语:“此系未见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畸笏评语是回应脂砚斋评语:“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坠)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从这段评语看,脂砚斋对曹雪芹后三十回情节远不及畸笏熟悉。

畸笏对《石头记》最后的评点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红楼梦》庚辰本第一回

这段评点又和王熙凤及其女儿的命运,刘姥姥使得巧姐遇难呈祥、逢凶化吉联系起来。

畸笏哀叹曹雪芹后三十回部分稿子被借阅者迷失,根据他的记忆,举出被借阅者迷失的五六稿中的四种,根据曹雪芹写作的特点,我估计每一种占一到两回,它们是:

卫若兰射圃(涉及史湘云命运);

狱神庙慰宝玉(涉及贾府败落和宝玉、凤姐、巧姐命运);

花袭人有始有终(涉及抄家后宝玉、宝钗生活来源);

宝玉悬崖撒手(接近全书尾声)。

但是后三十回的大部分稿子,如香菱和迎春之死、探春远嫁、黛玉和元妃之死、贾府被抄、妙玉的悲剧、王熙凤被休、宝玉出家、李纨母子悲剧等等,曹雪芹都写了,手稿还在畸笏手中,这些稿子为什么也一个字都没传下来?

好几位专家指出,应由畸笏——被认为是曹雪芹父亲曹頫负责任。

这又被红学家剖析成两种情况: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曹頫接受部分稿子迷失的经验教训,把后三十回大部分稿子珍藏密收,再也不肯借给别人阅读、抄录。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辨析》,谭德晶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版。

这是个极其错误的决策,如果把后三十回借给他人去抄录,哪怕不再有新评语,怎么也可能留下某种乃至某几种曹雪芹后三十回的抄本,坚决不外借,那就只是畸笏手中孤本。

畸笏是个孤零零的老人,先是孙子夭折,后是儿子曹雪芹英年早逝,接着侄儿曹天佑也死了,穷困潦倒没继承人,他死了,对处理他后事的族人来说,《红楼梦》手稿不过是些破旧写字纸,很可能当废纸使用,甚至一把火烧了。没有继承人是极大悲哀。

在曹雪芹出生时去世的蒲松龄很多手稿都由其子孙保存下来,我在辽宁图书馆翻阅过《聊斋志异》半部手稿,而曹雪芹没有一个字手稿传下来,太悲惨了。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托名“畸笏”的曹雪芹父亲曹頫,曾做过江宁织造,因骚扰驿站,被雍正皇帝罢官抄家,当他发现曹雪芹《红楼梦》后三十回写到贾府如何获罪被抄,特别是因虎兕相逢,也就是两种政治斗争,元妃被皇帝赐死,在当时是“碍语”。《红楼梦》中有“碍语”,也就是有不利于朝廷的语言,这是永忠吊曹雪芹诗歌小序明确写到的。这些“碍语”如果传出去,会给整个家族带来不幸,那就干脆让它完全消失,主动焚毁吧。

宋惠民绘曹雪芹画像

后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因为不管曹家如何败落,曹雪芹生前写了部好看小说的名声已传扬在外,如果畸笏或者说曹頫死后,族人看到《红楼梦》手稿,极大可能是拿出来传抄乃至谋利,不可能一个字也没留下来。

白雪歌残梦正长,《红楼梦》成了断尾巴蜻蜓,成了广大读者心中永远的痛。

不管是因为珍藏密收导致文稿丢失,还是主动焚毁后三十回文稿,曹雪芹最后手稿的持有者,不管是不是曹頫,都是中华文明史的大罪人。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马瑞芳,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人大常委。出版作品四十余种,如专著《马瑞芳趣话红楼梦》《幻由人生:蒲松龄传》、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散文集《煎饼花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