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医神秘,好像蒙上了面纱不易看清看透,又有人讲现代中医都是西医思维不是“真中医”,是“假中医”,强调中医应该拥有中医思维,中医治疗应该用中医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去治病,但又对什么是中医思维描述不清,只是好像说整体观、对症治疗等中医治疗原则就是中医思维。而这些治疗原则在西医里面,医生看病也是这样的,也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老师讲课要求的也是这样,没有什么不同,最多就是整体治疗的内涵和外延大小稍有不同罢了!没有博极医源,看不出不同所在。如果一定要说出区别所在,那要说的是在诊治方面的优势不同和说法用语不同,那一方面对患者更有利,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好。而实际上,中医多偏向内伤情感疾病或者是心理疾病的诊治,而西医更擅长外感感染疾病或者叫与生物因素相关的疾病的诊治。现实是,无论中医和西医都在向彼此的对方的优势方向发展靠拢。
为什么我们会对中医产生这样的神秘感觉呢?我们认为就在中医的“语境”中,当你不知道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所包涵的所有意思和不确定当下所说的是哪一种意思时,就会感觉迷茫困惑甚至产生神秘,也就会造成直观的理解错误,望文生义的错误,就会造成中医的“西医思维”,而非本义的中医意思了。
我们当然应该知道,古代汉语词汇比现代汉语词汇是少的,是贫乏的,没有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表达一个意思时,古汉语对比现代汉语一字多义,甚至一词多义了。古汉语一般是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很少用一个词表达一个意思,再加上在竹板等上面刻写的不易,和为了省力用了许多笔画少的同音字去替代笔画多的字——这就是通假字的由来。这就更加造成了一字多义、一词多义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古人讲的话,和对其在讲话中的语境理解好,才能弄清每个字每个词在篇章中所指和真正内涵,才能理解古人说一件事情用的词语和现代人说同一件事情用的词语之不同,才能理解好中医,才能破除中医神秘的面纱,才能学好用好中医,才能使西医医生在理解和应用中医时,可以直观而不出现错误,才能避免所谓的中医“西医思维”模式的出现,实质是对概念理解内涵的错误。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中医也是可以直观学习的。
这就涉及到许多中医字词如“气”、“正气”、“肝气”、“感应”、“阴阳”、“虚实寒热”、“整体观”、“湿气”、“气血不和”“百病生于气”“邪不压正”等等的概念内涵理解。要想理解好这些概念的内涵,就要有思维方法的转变和创新突破,我们谓之为反向思维学习法。下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