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的墓找到了吗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就将大明帝国的重担交给了皇孙朱允炆。公元1398年,年仅21岁的朱允炆在南京称帝,改年号为建文,所以在历史上又称他为“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他深知此时明帝国的藩王势力日益增大,已经危及到了中央政权,于是便开始着力削藩。此时,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即朱允炆的叔叔,向来都有问鼎朝廷的野心,只是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理由而已。但此时朱允炆提出的削藩政策,便给了他“清君侧”的口实,从而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战争,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像
在这场叛乱战争中,朱棣冠冕堂皇地打着保卫皇帝朱允炆的口号,率领大军来到首都南京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有趣的是,在朱棣打到南京之后,内奸早已经打开了城门,而此时宫中也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火。当朱棣派人从宫中的火堆里扒出一具尸骸后,假意认定这就是朱允炆,还称他是自焚而至,并伤心地说道:“我明明是来保护你的,你干嘛要自焚啊?”
当然了,明眼人一看便知,朱棣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在他心里巴不得这具尸骸就是朱允炆本人,既然此时已经证实朱允炆已死,而国家不可一日无主,朱棣自然而然就成了明帝国的新一任国君。朱棣即位后,并扬言要以皇帝之礼将朱允炆安葬,但结果却没有建立任何陵墓。整个南京城也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儿子朱标的陵墓。
建文帝朱允炆像
朱棣后来将都城迁往北京之后,成了首位葬在北京的明代帝王,所以在北京自然也不可能有朱允炆的陵墓。事实上,朱棣明知朱允炆已经逃出了南京,却故意说他自焚。但其实,朱棣在即位后,暗地里派遣了很多人进行缜密侦察,全国各地搜寻朱允炆的下落。毕竟自己的皇位是篡夺而来的,不具备正当性,所以在他心里就很怕朱允炆在什么时候突然冒出来,将自己打倒。以至于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里就有一批专门以刺探各种情报而闻名的锦衣卫人员,他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去搜寻朱允炆的下落。因为很多人都说朱允炆逃到了海外,朱棣为了弄清楚事实真相,肯定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
所以,总的来说,朱允炆自焚而死的可能性比起出逃一说还是要小得多。这在《明史纪事本末》、《明史考证》等史料里均有记载。而其记载表明,朱允炆是在大臣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的。就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持相同的看法,在乾隆四十二年重修的《明史·恭闵帝纪》中说记载道:
“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诈云帝尸”。
仅这一个“诈”字就足以展现朱棣的阴谋诡计的,当然了,也说明了朱允炆并没有自焚而死,而是成功地逃出了南京城。可问题是,朱允炆既然逃出了南京,那么他的下落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明清两代以来,一直到当代,学术界一直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终于在2010年的时候,此谜团终于有了些眉目!
宁德支提寺
我国著名明史专家马渭源先生对建文帝朱允炆很有研究,为此他还著有《从南京到北京之魔鬼的天才皇帝朱棣卷》,《破解600年第一谜案——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等大作;根据马渭源先生的叙述,长期以来,在朱允炆生死的问题上,人们比较相信明代官方史料。但我们也知道,明代的官方史料,基本上也不会将朱棣篡位的事情写进去,更不会讲清楚朱允炆的生死之谜的。所以,明代官史一般来说还是不太靠谱的。
那么,既然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死,那么他究竟去哪儿了呢?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他逃到了云贵,二是两广地区,三是闽浙地区。但是在马渭源先生研究后发现,朱允炆逃往云贵的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当时朱棣与“西北王”沐晟、“云南王”沐家都属于双重亲家的特殊关系,所以如果朱允炆真的逃到云贵地区的话,那么无异于羊入虎口。至于两广地区则更不可能;
马渭源先生最后将目光集中到了福建地区,认为福建地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那既然已经确定好地域,接下来就是搜寻证据的时候了,而关键突破点便是“宁德支提寺所幸存的明代云锦袈裟”,以及袈裟上的图文。经过长时间的比对、甄别、考究和排除,终于找到了文物与文献的契合点。紧接着,马先生又将目光锁定到了相传为元代高僧的宁德上金贝古墓。
宁德上金贝古墓
这座古墓表面上说是元代高僧的,但在实际考究下来,元代并没有这么一位高僧存在。此外,古墓与古塔并存的现象,也不符合元代僧侣的葬制。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上金贝古墓反而存在诸多明初建筑特点。所以便可大致确定,这个古墓应该是朱允炆的。
如此看来,至此为止,这长达600多年的明朝第一疑案算是告破了。所以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建文帝600年来的出亡之谜以及下落之谜应该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建文帝逃到了哪里又葬在哪里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个迷。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野史传说建文帝在湄江出家为僧。2008年1月在宁德市金涵乡上金贝村发现的一个和尚墓被认为是建文帝的墓葬。